今天的高标天地其实和天宝基建那一天十分的相似,都是大盘指数在走强的情况下发生的,资金全部去了新起来的汽配板块,那些地位板块,导致原先老的题材失血,
房地产板块指数下跌,带动高标杀跌。
也就是死在牛市,死在大盘上涨时刻。上一次
天保基建是死在后疫情题材里。
盘中想过出手,虽然侥幸没买到,但是只要有这种想法,买到是早晚的事。上次天宝,就买到了。
还有多次想出手那三个地产股。
核心的原因是看到涨停,就觉得确认了强势,跟着羊群走。
反思当时
步步高下单的内心的理由一:这一次,心里想的是上周那么多天地板,现在资金都很害怕,这样今天真正敢于涨停的,是比较强势,容易超预期的。也就是用高位股已经很惨了,接下里高位股的走势可能会超预期作为买入的核心理由,来想着做这些交易的。
理由二,那就是步步高和之前天地的高位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现在市场预期很低,之前都是到尾盘开始跳水走天地,但是市场因为害怕,一早就直接跳水走了天地,但是这反而是个洗盘的机会,现在恐慌的筹码已经全部出清,盘子会比较轻,所以值得打板买入。
理由三,今天大盘可能早盘是最恐慌的时间点,周末大家对降准幅度都不满意,所以一开盘会把情绪宣泄出来出现恐慌,后面大盘可能会走V。
理由一,好像是自己经常出错的点。也就是去博弈风格的变化,主观的认为高位股很惨,到了一定极致之后,就会变成高位股会很强势。这里有两个点,第一个高位股很惨之后,一定会出现高位股很强势吗?难道不可以变成高位股有涨有跌吗,多次博弈失败之后,下次就一定能博弈成功吗?还有对于题材风格,自己也会有这种误区,比如认为
次新股连续坑人坑的很惨之后,就一定会有一波次新行情,其实不一定,也可能他亏钱效应没那么惨,但不一定能起行情。这次高位股连续出现天地大杀,最主要还是市场风格的变化,做接力的太多了,这种模式赚钱的人赚的太多了,导致市场进入了拐点,当然这个拐点也是从
精华制药、
中国医药逐渐开始的。这些被接力接的太高了之后,做这些龙头低吸的资金,纷纷被套,走A,形成负反馈,也就是龙头一旦走弱,没有资金再去博弈他反包,博弈二波三波,从而最终的结果就是一旦见顶就是以天地的形式出现。并且第二天跌停,因为很少资金来接,因为有涨跌停板制度,所以还延缓一点。这种风格的变化,其实转变都是缓慢的。从之前趋势投机,到最近连板接力的演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是个过程。现在也是一样,市场风格的变化是个缓慢的过程,需要观察确定风格变了之后再去做,而不是直接去预判做。
还有这个理由,还隐藏了一个点,就是高位接力的模式赚钱效应会瞬间转变,同时自己有能力去把握这个转变的时间点。其实这更是无稽之谈,你醒醒吧,你没有这个能力。
理由三的确是个很有说服力的理由,大盘会开盘出现恐慌,然后会逐渐乐观,大盘出现拉升,这样对于个股就属于在恐慌时买入,然后等待后排跟上封板,第二天就可以吃溢价了。表面上看这个逻辑没有问题,但是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大盘拉升一定就会对个股出现加强吗?或者说一定就加强你打板的这个步步高吗?其实下午几个天地板跳水的时候,正好是大盘上涨的时候发生的。主要的区别在于,市场资金的偏好,汽配板块的爆发,会拉升指数的同时,也会吸引老题材中的资金,因为他的属性更新,位置更低,从而使得这个题材被抛弃。所以以后不要去预判大盘,除非你觉得板块和大盘能够共振。上次的天宝基建也是大盘拉升的时候跳水,当时也是地产在以后复苏题材高潮中跳水,其实市场长得好反而是负分。本来大家还在思考地产或者大一统题材能不能弱转强,行不行的时候,发现有个厉害的题材,热度很高,那就不用去思考这个问题了,直接被抛弃。这个逻辑其实在思考天地板会不会结束还是会继续出现,高位股会强势,还是会继续弱势,次新股会继续亏钱还是会赚钱这些问题都一样的思路,那就是当你去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不要去做这些,去做那些显而易见不用思考的,不知道高位股会不会继续天地,那就不去猜啊,直接去低位不香吗?不晓得次新亏钱效应会不会结束,那就去题材啊去赛道啊,等他赚钱效应出来再去做又能如何?错失第一口可惜了?有大趋势,大的风格都会持续很久,机会会很多,永远跟随赚钱效应就好,不吃第一口不吃最后一口,因为这两个都很难判断,代价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