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放在淘县作为第一帖,不断在这里看到大神,学了很多。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
我算一名室内设计师,创意行业在国内的递进,一如
知识付费和版权一样步履蹒跚。加上周期性的地产行业萎缩,室内设计板块又是喝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汤渣,也是各种卷~其实各行业都差不多,我们还算是有一小口饭吃,所以也不多吐槽了。
随着年龄增
长和 身体消耗的加剧,一直想摆脱空间设计的不可复制模式(针对某一个空间冥思苦想的创意,仅适用对应的项目空间关系,换一个项目,基本都是重新来)。就总想把设计能力放在可以复制的逻辑上。设计产品化的路就不多展开了,被快速抄袭的速度不比自媒体慢,何况我们不掌握生产话语权,没有工厂,那更是难以控制。
过程中很多尝试:
1.参股一家奶茶店,走的是降维打击和薅自己羊毛的路子,无非是找自己设计不花钱,把视觉和审
美的 升级用在需要的领域,巅峰时期也因为清爽干净的风格和视觉,开到了8家店。那一年是2015年,号称茶饮元年。随后一年内,喜茶、奈雪,乐乐茶同期崛起混战,四处拿铺,开店即排队几小时,我们的结局可想而知,因为设计师天生就不是商业
思维 那条路径起来的,后来我们也找人投了3000万,但最终被更大的资本打败了。当然我们自己的运营能力,模式,供应链也有很多问题,总之就是商业模式失败了。
之后几个合伙人各自努力,一票做私域微商,代工农副产,各种古早味的
食品;另一波继续
餐饮圈挣扎,换各种项目还在摸索。
2.我后来投了一家小舞社,在苏州。这个号称全部GDP第6的城市,实际的活力和消费指数却不高,因为可能GDP都是那些台企和电子工业创造的。但初期运营其实还好,投入控制的比较好,主要成本就是房租和老师课时费。那一年是2019年5月,随后,疫情来了。也算扛到了2020年4月,苏州算是第一批放开的,但再次发现,附近区域一下多了5家舞社,然后又进入内卷了。仔细打听,其实大家生意都不好,因为学员就那么多,一卷,每家都很少,所有人都在扛。然后今年就出现亏损了,学员分流,加上街舞和爵士舞还是小众群体,又是先收费后消费,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延期卡的,退卡的一堆,但场地和老师还得续着,防止偶尔来的一个两个,完全变成了情怀,不是生意了。
放眼看趋势,所谓的设计行业,其实就是锦上添花,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美就变成第二位,吃饱变成了第一位。而纵观留给
老百姓 创业的空间缝隙,大到国家战略,低碳
环保,科技兴国,专精特新,全是一般人参与和撬动不了的产业,好像就都扎堆在餐饮里了(这些年餐饮设计倒是不少)。
其实不是诉苦,而是迷茫,不和趋势作对,我们的一些能力不知道再以什么为载体去释放,创新创造落在去又是那么的空泛,不是带着镣铐跳舞,就是不知所谓,一如VR对于
元宇宙似的。都知道创造力是有价值的,可从空间设计这个基础体系,实在是空泛和无力。
不出意外,明年三月房租到期舞社应该也会关了,就不考虑沉没成本了。其他行业内的小伙伴么,因为行业萎缩严重,有的想投入自媒体,有的又想走我当初走过一遍的路,把一些设计审美的长项,用在什么小饭馆,小海鲜产品的包装,空间,视觉等等,企图延续些职业内核又可以转转行~
之前原本是想和朋友聊聊商业模式的疑问,说着说着好像其实时代的机遇就是如此,是个好时代,但可参与和触碰的领域却那么少和艰难。
看了这么多叨叨,其实最终也是反思,普通人可以参与时代的机会在哪呢?可能就是从股票开始吧🤣这不,来了淘县,从韭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