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个人养老金账户试点始于2022年11月25日。
看了看国有行、股份行和城商行的月K线,五大行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横盘整理,随后走出一轮持续的升势;相似走势的还有三家股份行(华夏、中信、光大)和一家城商行(
北京银行)。联系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的开启时间和这些银行股的走势,我有理由推测,是政策在引导增量险资的进场。
今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这同样是明显的政策引导信号。首批纳入个人养老金的指数基金有85支,其中宽基类指数基金78支,红利类指数基金7支。宽基类指数基金,包括了
沪深300,
中证A500,中证500,中证800,
上证50等等。红利类基金,少不了持有银行股;主要宽基指数的成分股里,也少不了较大市值的银行股。
巧合的是,平安、兴业和招行近两个的月K同时走出了横盘整理的苗头,很像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的五大行等。
个人养老金账户试点时期,每年1.2万可操作的产品不多,貌似要么定存,要么买保险。去年上半年,我说服老公(一个没有理财意识的工科男),用个人养老金额度买了友邦的养老金产品,年化复利3.5%。增值是其次,收益大头来自节税。动动手指头,每年能多退税几千块,蚊子腿再细也是肉呀。
全面实施后,可以操作的产品多了(尤其是红利产品),对大家的吸引力会更大,愿意参与进来的人会更多。每年都有追求红利的稳定增量资金,是将来大A风格重塑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