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想对周、月、甚至年进行总结,原想年总结不是应该12月31日么?但,据于形式就真不好了。
为什么会突然想总结呢?因为自11月初以来,认为自己是真的提高了,看懂了,但,仍然不赚钱,好股拿不住,没辨识度的股又被动拿一天,越低越拿直至跌停卖出。为什么会这样呢?觉得自己还需要认真的捋捋思路。
第一,仍然是对阶段性热点题材的认定判断出现模糊状态,看不清楚、想不清楚、把握不住。例如四季度穿插的题材,地产、
医药、
信创、芯片、消费等,哪个是大题材?需要看容量,从启动日、阶段看,涨停家数多、大体量个股多,容量大是核心,例如医药占用资金量最大,其次是
信创、消费、地产、芯片等;从持续性看,总是有底部个股展现强度,最明显的是医药,其次是信创、消费、地产、芯片,但明显底部新发动个股后四位是差的;从韧性看,总是有大分歧后走出新拉升的,也就是阶段性有人气核心,最明显的是医药,其次是信创、消费、地产、芯片等,医药更明显;题材内有扩面轮动,最明显的市医药,特效药、
医疗器械、检测、退烧药、
中药基材等多次轮动,信创软件、
教育、硬件,地产头部企业、反转企业、周边行业等,消费食、行、衣、通胀预期,芯片就差很多了。从资金容量、题材内轮动看,医药都是绝对的主流,其他的题材都是轮动候补对象,需要靠消息推动,这背后的核心是业绩,当前医药的业绩是实实在在的,全民买药,其他的题材则十分朦胧,这就奠定了只能炒朦胧预期,不能扩面轮动。新能源整个四季度都是很难形成持续性的,只有极个别庄股在走独立。
第二,仍然是对于题材轮动的把握十分差劲,基本是没好好把握。这个把握,就是要预判题材的强度,题材的强度决定持续时间、决定分歧后转一致的时间、决定分歧阶段选择个股的范围可能性。四季度,在药的持续中,间或有其他题材发挥,但药的持续、即阶段性人气龙头股最多调整2天就会体现出带动作用;其他题材,都需要调整3-4天以上,即使是阶段性空间板持续,跟随人气股也很难直接反转。这些现象,分析后就要主动迎合轮动,例如医药调整了一天或两天,是不是原来的药龙头继续引领还是新出来个新人气龙头在倔强的向上?这时就要盯住这两个方面的核心标的,积极操作;或者预判了轮动,尾盘低吸核心标的做第二天的先手。题材的强度出现了排序,自然预判就出现了排序,轮动就出现了节奏,操作就应该应市场的表现,特别是竞价阶段的强度判断轮动的可能性和操作的机会性。
第三,仍然是对于核心股参与的信心、决心和勇气差,自己在印象里,近期买入国大港、天鹅、
人人乐、
西安饮食、众生等等,但是都是匆匆而已,买入了核心股却拿不到主要利润,这就出现了大问题,在核心上拿不到利润在其他个股上就更有难度了,不做难题指的就是围绕龙头做,龙头跌停了就不要做了,至少盘中不要做,等待尾盘看当天题材最强的个股、梯队预判明日的溢价情况再决定是尾盘买入次日套利还是次日竞价遴选新的1进2或者抓龙头。对于核心的把握差,思考很长时间暂时的定论是,自己仍然是贪婪和恐慌的患者,没能突破局限性和劣根性,心态差。
第四,对于执行模式不够坚决、时常出现模式外的随意操作,这个就体现了心态的异动,看到自己预期标的股如预期运行但没能买到,心急了,这是老天不公啊,不行,一定要给我补偿,然后就会情绪化做模式外。
第五,仍然是懒惰,思考、学的太少,题材新出来不在短期内特别是当日就研究、思考、预判、简要模拟运行,特别是晦涩的技术性题材,需要短时间内就要搞清楚估值预判和市场认知普及性的预判,但是自己总是很懒惰,持仓时就更懒惰,复盘时也没有认真思考次日资金、题材、梯队的运行可能性,导致了次日出现各类状况时自己的慌乱、心态波动及粗枝大叶或畏首畏尾。
第六,具体操做上执行买在分歧、卖在一致不够坚决,指数的分歧、一致是绿红的交替,指数在什么位置特别是浪型上的位置还是很重要的,超短人更看重情绪,指数、交易量能实际就是情绪的具体表现,指数绿了大多数资金是谨慎的,这时题材是首次分歧还是多次分歧就十分重要了,介入在指数绿题材首次分歧且买入核心股就是买在分歧的最佳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