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零二二年大年初一,新年伊始,一切皆为过往,自15年入市以来,中间断玩过两年,自19年底再次入市,恰逢疫情,满仓在起爆点买了只药业概念股(连h药业),资金在2020年春节期间无脑翻倍,可这并非好事情,直至2021年底,连本带利全部还回了市场,真应了那句铁律“凭运气赚来的钱,终究要还回市场”,人只能取得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那部分收益。
这两年间,闲暇之余,学了一些基础理论和方法,网上找了些十多年前的视频教程学,也写过些选股代码,各式各样的技术指标,走势形态也看了七七八八,但终究不得其门而入,一直持续稳定亏损;感觉多年前的那些技术指标似乎都被反利用了,越用越亏,专治各种不服,自己的情绪被无形的市场拿捏的妥妥的,这明显太不对劲了,直接跑输大盘99%的观众。
我大学是学理工科的,二十年前自己开发过很多互联网平台,由于后来到了大型上市国企工作,放弃了向互联网方向发展,后来感受到中国的股票市场和国外的非常不一样,情绪化非常严重,什么东西都流行“炒”,这是文化属性所致么?带来的就是羊群式的进、出效应。针对这样的状况,我感觉到应该从每天的市场运行参数里面,可以提取或归纳一些具体的参数来对当下市场情绪作一个
可视化 表征,进而来指导决策。其中应该包括场外资金进场热度,持筹者恐慌程度,当下的赚钱效应等重要的几个方面。为了组建这样的一个数学模型,我尝试过提取昨天前20只票的当日涨幅以及涨跌停数量等等,时至今日,初见雏形,由于样本较少,很多参数收盘当日不抓取就查询不到了,比如当日的竞价及盘口情况等,这些模型在以后日积月累的
大数据中规律才会有所体现,这也是复盘的意义所在。
不惑之年,很悠哉的在国企温室里呆了十多年,看不惯体制内的阿谀奉承、卑躬屈膝,我清楚那是生态圈里的规则,我不想就那样没有自我的熬着,蹉跎了岁月,辱没了青春,一年十来个w也还算凑合,可我每过一日都觉得心慌,我打算春节收假后就向公司提交离职申请。然后把房卖了,拿出小部分资金专职炒两年股,进一步打磨自己的交易系统,如果没成功就和这市场告别。
过年回老家,隔壁邻居的老房翻修建新房的比较多,村里变化确实大,也有邀约一起翻建的,一问大概花50个w,我只有默默的回复一句,过一久吧,明年看。
这时候,心绪纷飞,聊到哪是哪,也无所谓逻辑了,就这样了,也祝自己2022年,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