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期货笔记

21-12-01 08:43 3680次浏览
爱一进二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期货

期货,英文名是Futures,与现货完全不同,现货是实实在在可以交易的货(商品),期货主要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 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因此,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 ),也可以是金融工具。交收期货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后,一个月之后,三个月之后,甚至一年之后。买卖期货的合同或协议叫做期货合约。买卖期货的场所叫做期货市场。投资者可以对期货进行投资或投机。

历史
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出现过中央交易场所、大宗易货交易,以及带有期货贸易性质的交易活动。最初的期货交易是从现货远期交易发展而来。第一家现代意义的期货交易所1848年成立于美国芝加哥,该所在1865年确立了标准合约的模式。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现代期货交易所应运而生。我国有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四家期货交易所,其上市期货品种的价格变化对国内外相关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初的现货远期交易是双方口头承诺在某一时间交收一定数量的商品,后来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口头承诺逐渐被买卖契约代替。这种契约行为日益复杂化,需要有中间人担保,以便监督买卖双方按期交货和付款,于是便出现了1571年伦敦开设的世界第一家商品远期合同交易所——皇家交易所。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改进运输与储存条件,为会员提供信息,1848年,82位商人发起组织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1851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引进远期合同;186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取代原先沿用的远期合同。这种标准化合约,允许合约转手买卖,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 制度,于是一种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期货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1882年交易所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增加了期货交易的流动性。
中国期货市场产生的背景是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随着国家取消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放开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市场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和现货价格的不公开以及失真现象、农业生产的忽上忽下和粮食企业缺乏保值机制等问题引起了领导和学者的关注。能不能建立一种机制,既可以提供指导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价格信号,又可以防范价格波动造成市场风险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1988年2月,国务院领导指示有关部门研究国外的期货市场制度,解决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1988年3月,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发展各类批发贸易市场,探索期货交易,拉开了中国期货市场研究和建设的序幕。
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
1991年5月28日上海金 属商品交易所开业;
1991年6月10日深圳有色金属 交易所成立;
1992年9月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标志中国期货市场中断了40多年后重新在中国恢复;
1993年2月2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成立;
1998年8月,上海期货交易所由上海金属交易所,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和上海商品交易所合并组建而成,于1999年12月正式运营。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交易所成立;
2010年4月16日中国推出国内第一个股指期货——沪深300 股指期货合约;
2011年4月15日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世界上首个焦炭期货合约;
2012年12月3日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首个玻璃期货合约。
2012年11月股指期货成交量和成 交额回升,11月股指期货成交量1181.94万手,环比增长23.47%,日均股指期货成交量53.72万股;股指期货总成交额7.87万亿元,环比增长18.73%;日均股指期货成交额3576.6亿元,环比下降2.86%。月股指期货成交额占股票交易额比4.49。
期货市场及行业的金融创新和改革已在监管制度改革、产品扩容和业务创新等多个方面齐头并进:在监管制度改革方面,主要为推进期货市场手续费、套保、套利、保证金及限仓等改革,提升市场效率;在产品创新方面,贴近“三农”需求,开发更多面向农业和农民的证券 期货产品,开发国债期货、股票期权等金融产品;在业务创新方面,证监会支持期货公司业务创新,推动开展境外经纪业务试点和客户资产管理试点,推动专业化的期货投资基金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期货公司发行上市。



随着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改革的深入推进,期货行业将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短期内,随着市场扩容和市场效率提升,期货行业将有望迎来业绩拐点;从长期来看,随着业务创新的全面铺开,期货行业将打开持续。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 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9F%E8%B4%A7/124686?fr=aladdin。以下相关内容同此。)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23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爱一进二

21-12-04 09:10

0
玻璃品种概况 2012年11月28日 14:15 来源: 期货日报
玻璃是一种较为透明的不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浮法玻璃属于钠钙硅酸盐玻璃,具有光的透明性和一定的强度、硬度 ,其表面平整度可以与机械磨光玻璃相媲美。浮法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等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资料。
浮法玻璃技术为目前主要的平板玻璃生产技术,截止2011年,我国浮法玻璃生产线已达260 余条,平板玻璃的年产能已达8.5 亿重量箱,合计4250万吨,其中以浮法工艺生产的平板玻璃年产能已达7.4 亿重量箱,产量超过6.6 亿重量箱,约占全国平板玻璃总产量的 87% 。从我国玻璃产业分布图可以看出,我国玻璃产能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其中河北、山东、江苏、广东、湖北为产能靠前的省份。西部一些地区玻璃产量很少,这也造成了目前我国玻璃产业分布不均衡的现状。我国近 10年来玻璃产量一直保持高速发展,除去2008年金融危机外,其它年份增速均在 10%以上。产能过剩和行业集中度低已是玻璃产业最大的困局。目前浮法玻璃生产成本主要是原材料(纯碱)和燃料,燃料有可分为重油、天然气、煤焦油、焦炉煤气等,纯碱和燃料占到玻璃成本的60%以上。
玻璃的用途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建筑用玻璃
随着人们对建筑要求的提高,公共建筑及民用建筑的玻璃使用量日益增多。从一次性使用的玻璃幕墙、门窗、阳台,到二次性使用的浴室、橱柜、灯具等装修,的增加了玻璃使用量和使用品种。更重要的是,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出台,对玻璃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汽车玻璃
2010年受到国内汽车增长以及出口增加的影响,汽车玻璃产量较为迅速,约为85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92%。特别是福耀玻璃信义玻璃的增长势头迅猛。
3、光伏玻璃
2011年我国太阳能玻璃生产线达到50条,年有效产能约15000万平方米。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研究表明中国“十一五”期间单位GDP 能耗的约束性目标为下降20%,根据规划,“十二五” 期间单位GDP 能耗将下降17.3%,“十三五”期间将下降16.6%。这给今后光伏玻璃大规模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玻璃的计量单位:
计算玻璃用料及成本的计量单位为: “重量箱” 或称 “重箱”,英文为:weight case 或 weight box。一个重量箱等于2mm厚的平板玻璃10个平方的重量(重约50kg).
爱一进二

21-12-04 09:07

0
发改委就2022年煤炭长协签订征求意见 基准价或上调至700元/吨
全国煤炭交易会12月3日公布了2022年煤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方案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由国家发改委制定,其中明确2022年的煤炭长协签订范围进一步扩大,核定能力在30万吨及以上的煤炭生产企业原则上均被纳入签订范围;需求一侧,要求发电供热企业除进口煤以外的用煤100%签订长协。价格方面,“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不变,但意见提出,新一年的动力煤长协将每月一调。5500大卡动力煤调整区间在550-850元之间,其中下水煤长协基准价为700元/吨,较此前的535元上调约31%。
爱一进二

21-12-04 08:57

0
2019年1-4月中国玻璃行业原料成本及供需发展前景分析
2019年08月20日 13:49:44
玻璃是一种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现代玻璃制造工艺种类较多,包括浮法工艺、压延工艺、引上法和平拉法等,由于生产的玻璃产品质量优越,浮法工艺已成为我国玻璃企业使用的主流生产方式。
平板玻璃下游主要用途包括:房地产(门窗、幕墙、隔断、镜片等装饰)、汽车制造领域、出口以及用于其他领域生产和应用。其中房地产、汽车制造和出口是主要应用领域,占比分别为75%、10%和5%,可以看出玻璃需求与下游房地产行业最为相关。
平板玻璃下游需求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供给
我国平板玻璃总产能处于持续扩张态势,近年来增速虽有所降低,但产能利用率仍在低位。玻璃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以往当行业处于景气周期时,大批资本涌入,致使玻璃产能快速增加。2016年后,在国家去产能政策指引下,同时叠加环保政策逐步趋严,玻璃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得到一定遏制。然而原先火热的市场行情导致产能的扩张速度已经远远超过需求的增长速度,供需缺口不断拉大,自2014年开始产能利用率持续处于低位。截至2019年4月我国浮法生产线共计372条,产能为13.39亿重量箱,其中:在产产线232条,产能为9.12亿重量箱,较2018年底减少1.51%,产能利用率仅为68.09%。伴随着2016年下半年玻璃行业新一轮景气周期的来临,产品价格出现上涨,平板玻璃的产量也有所恢复。2018年,我国平板玻璃产量为8.69亿重量箱,同比增长2.1%;2019年1-4月,我国平板玻璃产量为3.00亿重量箱,同比增长6.4%。
2012-2019平板玻璃产量与增长率(亿重量箱,%)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玻璃生产过程需要高温加热配合料,熔窑寿命期限一般为8-10年,超过这一期限需进行冷修。由于玻璃熔窑冷修复产成本较高,玻璃窑一经开窑,必须长期保持生产状态,因此玻璃供给具有刚性。玻璃行业供给端变化主要由三方面组成,分别为新增产能、冷修和复产。
随着玻璃行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新增产能已非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34号文),在2020年底以前,严禁备案或新建扩大产能的平板玻璃项目。产能置换政策也更加严格,2018年1月,工信部印发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要求,环境敏感区的平板玻璃建设项目,置换比例不低于1.25,且用于置换的淘汰产能,在建设项目投产前必须关停。2018年8月,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严肃产能置换严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的通知》,要求从严审核产能置换方案,坚决禁止新增产能。从政策执行情况来看,新增产能的扩张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玻璃窑的使用周期一般为8-10年,但企业可以通过热修等方法适当提高窑炉使用寿命,因此这一数据并不固定。在2009-2011年行业上行周期中,有较多生产线投产,理论上2017、2018年将是冷修高峰期。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在2017-2018上半年行业高盈利驱动下,企业在不断推迟冷修节点。2017年共有26条产线冷修,合计产能15380/d,但有8条是受河北地区环保高压影响被动停产,2018年上半年仅有6条产线冷修。2018年下半年开始供需基本面渐转宽松,玻璃价格持续阴跌,年底厂商出现集中停产,最终2018年共有21条产线冷修,合计产能12600t/d。
根据冷修周期,2019年仍有较多产线超龄服役。未及时冷修的产线虽仍能生产,但存在安全质量隐患,同时也将增加维护成本,因此冷修延迟时间有限。据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平板玻璃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87.5亿元,同比增长7.6%;受价格下跌及成本上升影响,利润同比下降24.1%,实现利润27.4亿元。因此我们认为,在行业景气下行的背景下,行业冷修产能有望增加。从实际情况来看,2018年11月开始行业冷修高峰已逐步显现。
冷修复产增量来源集中在2017年后冷修产线。玻璃生产线冷修时间通常为半年左右,在行业景气度较高的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未复产的产线,后续仍难以复产。2018年全国共有12条玻璃产线复产,合计产能7650t/d,但多集中在盈利情况较好的上半年。
在国家政策影响下,行业内新点火产能进一步减少,总产能增量迅速下行,玻璃产能供给周期整体被“熨平拉长”。玻璃价格和行业盈利情况直接影响冷修净增量(复产产能-冷修产能)的变化,2018年上半年开始由于玻璃价格仍处于高位,厂商开始集中复产;随着下半年价格持续阴跌,2018年底厂商又出现集中停产。2019年一季度玻璃行业整体运行状况并不理想,厂商复产动力有限,有效供给难以放量。
二、需求
房地产是玻璃下游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安装玻璃是房地产工程竣工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因此房屋竣工面积直接反映了玻璃的需求量。由于从原片生产到加工为建筑玻璃,再到玻璃安装,最后房屋竣工,需要耗费一定时间,从而玻璃需求与房屋竣工面积存在1个季度左右的时间差。
房屋竣工面积相对新开工面积的滞后期在拉长,虽然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高企,但房地产领域对玻璃需求却在减缓。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房屋竣工面积增速相对于新开工面积增速存在1年左右的滞后期,因此房屋新开工面积通常是预测玻璃未来一段时间需求量相对较好的指标。然而从2016年年初至今房屋新开工面积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但房屋竣工面积增速却在逐渐下滑。2018年,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为209,3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2%,房屋竣工面积累计为93,55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7.8%。
房屋新开工面积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经过一轮拿地高潮,房企土地储备较多,为避免缴纳闲置费,新开工面积增长有其必然性;二是由于在国家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房企融资渠道收缩明显,为加快资金回笼,同时也为抢在行业下行拐点到来之前加紧销售,因此房企推盘意愿强烈。2018年之前,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和现房销售面积增速较为一致,但2018年二者出现较大分化,期房销售面积为14.0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70%,现房销售面积为3.10亿平方米、同比减少22.40%。
房屋竣工面积增速低迷最主要还是受到房企“高周转”战略以及资金紧张的影响,为缓解资金压力,开发商有意调整施工节奏,放缓施工进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房企融资难度降低,资金压力将有所缓解。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2018年已经历数次降准,整体融资环境有所改善,2019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0.07%。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年初,多家房企公布的融资成本均比之前有所降低,再次出现了企业债利率不足4%的融资。2019年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2466亿元,同比增长8.9%,较上年同期提升6.8个百分点。
房企现有资金有望更集中在当前项目建设中。由于房地产调控力度不减,市场预期不断向下,房企投资更加趋于谨慎,拿地热情降低、节奏放缓。2019年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为35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80%,而2018年全年为增长14.25%。
2019年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4217亿元,同比增长11.9%,超出此前市场预期。其中施工环节的建筑工程投资明显提升,达到19704亿元,同比增长9.1%,上年同期则为减少1.4%。我们认为,当前地产链节奏已处于由新开工向施工环节传导过程中,新开工-竣工面积剪刀差存在修复预期,后期玻璃需求有望提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房地产投资以及新开工面积仍然处于高位,韧性十足,对后市玻璃需求形成支撑。2019年1-4月,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为34217亿元,同比增长11.90%;房地产新开工面积58552万平米,同比增长13.10%。
虽然2019年起房企拿地速度放缓,但近两年仍有较多存量土地,玻璃消费大幅下滑的节点尚未到来。2017年以来,我国购置土地面积增速持续高位。2017年,全国土地购置面积共25,5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80%;2018年,全国土地购置面积共29,1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25%。
房地产土地购置面积变化情况(万平方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成本
平板玻璃的生产成本主要由原材料和燃料构成,根据调查数据,原材料占到生产成本的43%,而纯碱占到原材料成本的54%,燃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34%。因此,纯碱和燃料价格变化是影响玻璃企业盈利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纯碱价格大幅回调概率较小。2016年以来纯碱价格一路震荡上行,截至2019年5月,重质纯碱全国市场价达到1993元/吨。纯碱下游消费结构主要是平板玻璃、日用玻璃、氧化铝、洗涤剂、化学品等,其中玻璃占总需求的55%。随着地产竣工面积的修复,玻璃后期需求有望提升,进而带动纯碱需求。而在供给端,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基本没有新增产能,产能增速放缓。随着国家对化工企业在安全、环保领域的整治,长期看纯碱供需将维持紧平衡,价格仍将高位。
石油焦和重油是玻璃生产企业使用量最大的燃料之一,作为石油的提炼产物,其价格与原油关系较为密切。由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石油价格缺乏大幅上涨基础。目前石油焦价格持续下行,玻璃行业燃料端成本压力有所缓解。截至2019年5月22日,青岛石化石油焦出厂价为1570元/吨,同比下调11.3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价格
供需格局改善拐点或已不远,玻璃价格回升可期。从供给端来看,伴随国家对行业产能的控制、行业逐渐步入冷修高峰、企业复产意愿不高,有效供给将继续收缩。而在需求端,随着融资环境好转,地产产业链逐渐由新开工向施工传导,新开工-竣工面积剪刀差存在修复预期,这将利好玻璃需求。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爱一进二

21-12-03 23:28

0
爱一进二

21-12-03 23:18

0
 开仓模式、反手模式的条件:连续2波的波幅都要达到1%且累计幅度达到1.5%。
爱一进二

21-12-03 15:13

0
纯碱2205主力分时图


昨天纯碱工业协会辟谣垄断市场。今天纯碱波澜不惊,成交量放大。

夜盘都是散户吗?夜盘走势挺奇特的,低开高走拉升近3%;日盘走势很难看了,上午大跌4%至收盘前10分钟,下午成交量锐减。

从成交量看,夜盘最小、早盘最大、午盘居中。

周末好好思考一下“操作模式”。确定一个可盈利模式非常重要。
爱一进二

21-12-03 10:42

0

图4  原油产业链
爱一进二

21-12-03 10:31

0
图1 纯碱玻璃产业链

图2 钢材产业链

图3 煤化工石油化工产业链
爱一进二

21-12-03 09:05

0
“三高”仍在 价格承压 厂家赚了个寂寞!纯碱基差一度超千元 现已明显收窄 2021年12月03日 08:01作者: 韩乐 来源: 期货日报
昨日,纯碱市场的周数据出炉,“三高”(高开工、高库存、高利润)的表象仍让这个市场显得扑朔迷离。当前,下游玻璃厂家对纯碱用量平稳,对纯碱压价心态强烈,纯碱厂家出货压力倍增。也许正应市场人士所言:高价下实则赚了寂寞,厂家也是无奈中的无奈。尽管目前纯碱厂家12月定价未出,不过,市场已有的松动迹象预示着纯碱现货价格或有进一步回落的可能性,修复基差将是大概率事件。

昨日,纯碱市场的周数据出炉,“三高”(高开工、高库存、高利润)的表象仍让这个市场显得扑朔迷离。当前,下游玻璃厂家对纯碱用量平稳,对纯碱压价心态强烈,纯碱厂家出货压力倍增。也许正应市场人士所言:高价下实则赚了寂寞,厂家也是无奈中的无奈。尽管目前纯碱厂家12月定价未出,不过,市场已有的松动迹象预示着纯碱现货价格或有进一步回落的可能性,修复基差将是大概率事件。
基差一度超千元,现货价格为何坚挺?
今年四季度以来,在现货价格高位坚挺、期货价格快速下行中,纯碱期货由前期的升水现货的Contango结构转变为贴水现货的Back结构,10月份纯碱基差一度超过1000元/吨。
事实上,“预期+现实”的相互碰撞,基本面的不断强势使得纯碱价格持续维持在高位。年初以来,纯碱价格在产业链利润向好和光伏玻璃投产预期推动下稳步走高,现货价格年内涨幅超过100%。
“今年以来纯碱价格持续处于高位,阶段性的供需紧平衡是主要原因。”申银万国期货分析师陆甲明表示,比如9—10月江苏地区能耗双控,当时部分碱厂的负荷是下降的。然而这个时点却是玻璃生产企业的纯碱采购时点。因此,就出现了阶段性供需紧平衡,令纯碱价格走强。不过,进入四季度,现货持续高位运行的逻辑稍有不同,主要是因为市场担忧连云港碱业或停产的状况会导致纯碱供给不足。
光大期货分析师张凌璐认为,经过前三个季度纯碱高价格、高利润的滋养后,目前纯碱企业的利润水平及现金流相对富足,即使四季度面临快速累库也未体现出明显降价去库的意愿。在她看来,企业选择坚持挺价依旧是对明年纯碱供需格局更为看好所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纯碱市场有两个分歧:一是现货端上下游对纯碱现货的定价存在分歧。玻璃生产企业认为,目前纯碱的高价格、高利润状态不可持续,因此采购意愿不佳。纯碱企业认为,今年的高利润是由特定情况下的供需紧平衡状态导致的,因此轻易不愿降价。二是10月份以来纯碱期货价格下跌,但现货价格维持强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价格背后的主要驱动还在于基本面,应更多将关注点集中在基本面变化上。
现货市场呈现“三高”特点
从现货市场看,纯碱目前依然呈现高开工、高库存、高利润等特点。
隆众资讯数据监测,周内纯碱整体开工率81.91%,环比上调6.82%。周内纯碱产量58.29万吨,增加4.85万吨。周内装置开工恢复,产量提升,短期暂无检修计划,个别企业中下旬有检修意愿。周内,纯碱库存126.08万吨,环比增加26.5万吨,轻、重碱同步增加。据了解,本周社会库存继续下降,降幅近10万吨,目前总量接近22万吨。截至11月底,下游部分玻璃企业纯碱库存天数下降9天左右,维持在37天。
“国内纯碱行业整体开机率提升至81.91%,这是自5月底以来周度开机率首次回升至80%以上,意味着前期低生产水平给期、现价格带来的支撑将不复存在,且高开工在此后一段时间也将成为常态。”张凌璐表示,高库存一方面体现在企业库存的绝对水平上,126.08万吨的水平已超过今年年初的最高点,且已逼近2020年历史高位。另一方面,高库存还体现在库存水平提升的速度之“快”上。进入四季度以来,纯碱企业库存一改前期长达5个月的去库趋势,开始出现小幅累积,尤其是11月以来累库速度更是惊人。“短短一个月库存累积85万吨之多,且速度远超过去几年同期水平,这企业和价格来说都是不小的压力。”
至于利润,业内人士分析称,在纯碱期货价格下跌、现货也有所松动的基础上,纯碱现货利润依旧在1000元/吨以上(联碱法1681元/吨,氨碱法1404元/吨),相比之下,下游平板玻璃企业目前利润在164—475元/吨不等。
在纯碱高开工、高库存、高利润的现货基础上,高价格还能持续多久?
张凌璐认为,纯碱目前的现实情况是“高开工、高库存、高利润”,在这种情况下纯碱价格或更多地顺应基本面结构,短期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合理的下调更为健康。但由于明年纯碱供需格局依旧较好,产能存在退出预期、需求存在恢复和增长预期,因此企业及市场对明年(尤其是下半年)价格的乐观也是情理之中。
国投安信期货分析师周小燕告诉记者,纯碱目前的“高开工、高库存、高利润”对价格将形成一定牵制,轻、重碱价格已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由于纯碱厂家累库速度较快,之前轻、重碱倒挂明显,轻碱价格率先回落,轻、重碱价差有所回归,重碱近期价格也开始出现回落。”
“对于纯碱而言,未来的核心点在于浮法玻璃的需求能否持续。”陆甲明表示,光伏玻璃占纯碱的需求比例是6%,浮法玻璃是40%。简单而言,光伏玻璃对纯碱的需求假设能如市场预期的保持20%的增速,折算到纯碱的需求增量是1.2%。但如果纯碱价格过高,压制了浮法玻璃的采购需求,那么其影响的量级是不同的。同时,明年纯碱也会有新增产能释放,近的有金山化工,年底或有远兴能源的天然碱法装置投产。
价格承压,修复基差是大概率事件
从企业报价与期货价格的价差看,目前纯碱基差仍在高位运行。值得注意的是,现货市场价格已经有实质性回落。记者昨日在采访中了解到,现货市场上已现2800元/吨左右的价格,纯碱期货近月合约基差在200元/吨以内,已明显收窄。
“不同企业经营状况千差万别,部分企业年度利润指标完成后不急于降价,但持续累库对企业及整个行业总是不利的,倒逼之下,部分企业主动降价的意愿有所显现。”方正中期期货分析师魏朝明如是说。
“当前纯碱现货价格虽有回落,但幅度不及期货价格下跌力度。”张凌璐表示,近期纯碱期现价差虽有回落,但华北地区重质碱期现价差依旧在1062元/吨左右,华中地区重质碱现货价格下调幅度较大,目前期现价差约462元/吨。
在业内人士看来,后市碱现货价格将出现进一步回落。实际上,最近三周华北地区现货价格较今年第三季度的高点已有所下跌。
在张凌璐看来,纯碱期、现价差或在现货向下、期货偏稳的趋势中继续收窄。
同样,在魏朝明看来,产业链库存显性化且持续大幅累积,纯碱现货价格承压向期货盘面靠拢修复基差将是大概率事件。
爱一进二

21-12-02 20:53

0
玻璃2201在10月底被第2波做空。
10月13日最高2484,11月10日最低1572,跌37.725%;其中主跌段10月19日2415,11月2日1782,跌27.212%。
主跌段日分时图如下。

参考其走势,看看下一个品种的跌法。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