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1、全国纯碱市场现状与展望
纯碱下游为
玻璃、冶金等,行业过去10年需求复合增速4.4%。纯碱下游主要应用在平板玻璃、玻璃制品、冶金等领域。根据产品的堆密度等物理性质的不同,纯碱产品一般分为重质纯碱和轻质纯碱,目前
三友化工轻、重碱比例约为3:7,但轻重碱生产比例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适时调整。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纯碱生产地区,2019年全球纯碱产能在7200万吨附近,其中我国产能3287万吨,占比45.6%。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纯碱消费国,2019年中国纯碱消费量2678.77万吨,进口量为18万吨、出口量为143.52万吨。
历史上纯碱价格在1200-2500元/吨之间波动,多数时间集中在1400-2000元/吨。纯碱行业由于高污染
高能耗,产能受
环保政策限制,产能扩张速度大幅放缓,2010年工信部出台纯碱行业准入条件,纯碱产能水平维持在3000万吨左右。过去数年纯碱行业产量/表观消费量呈不断下降,2020年我国纯碱产能为3317万吨,同比增长2.16%,产量为2759万吨,同比减少1.58%。2021年四季度预计江西晶昊盐新增产能40万吨,而江苏
连云港碱业将会淘汰产能130万吨,总体来看2021年纯碱的产能预计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底预计纯碱产能3200万吨左右,纯碱行业近几年开工率一直维持在80~85%,产量约2650万吨。
然而2020年开始大家都知道,下游
光伏玻璃密集待投,需求快速爆发,2021年1-4月全国新增光伏玻璃企业就有94家。全国光伏玻璃2021年将投产24100t/d,2022年将投产28500 t/d,主要集中于2021 年下半年投产,按每吨光伏玻璃拉动0.2吨纯碱,开工率维持在90%算,2021/2022年光伏玻璃对纯碱的新增需求拉动大概是150/180万吨。2021年光伏玻璃总产能80000t/d,对应的纯碱总需求大概是530万吨。所以未来的一至两年,光伏玻璃方向的纯碱需求非常
庞大。纯碱第二个需求终端是浮法玻璃,与建筑、
汽车用玻璃密切相关。2020年建筑工程投资增速攀升,
房地产竣工传导,导致玻璃库存的不断下滑,玻璃脱离低位后一路上涨。虽然2021年对房地产出台了严厉的抑制政策,但上半年房地产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仍继续增长,施工面积同比增长11%;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64%(
转帖注:此数据被误用),加上城市三
旧改造工作进入加速期以及双层、三层玻璃推广,建筑用玻璃需求仍将保持增长。预计2021/2022年建筑行业用等玻璃的产能预计复合增长率为3.55%(
转帖注:错误!),产能达173000/179000 t/d ,对应的纯碱总需求拉动大概是1140/1180万吨。
(转帖时备注:2021年7月开始,新开工面积同比一直下降且降幅不断扩大)汽车用玻璃方面,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1-6月汽车产销分别为1,256.9万辆和1,28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2%和25.6%。产量复合增长率为3.28%。而建筑:汽车业玻璃产能比一般为5:1,推算2021/2022年汽车用玻璃产能为34600/35800 t/d ,对应的纯碱总需求拉动大概是230/235万吨。
纯碱第三个需求终端是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必需材料,碳酸锂需求迅速增加,纯碱在碳酸锂的制程中必不可少, 大约需要2单位纯碱来制出1单位碳酸锂。而最近的话题新星——
钠离子电池,在钠离子电池中,碳酸钠(俗称纯碱)是钠电池正极材料的前驱体,对纯碱的需求更大。因此未来钠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将会进一步拉动对纯碱的市场需求。因此不管锂电or 纳电,纯碱作为原材料都是必需品,俗称“锂纳通吃”。 2021/2022/2023年
新能源汽车放量增长已是共识,预估拉动纯碱需求分别为 105 /145 /180万吨。
国内纯碱下游需求玻璃合计占比约为70%,其他下游还包括洗衣粉、三聚磷酸钠等,味精、小苏打等产品,因此2022年国内纯碱总需求大概为210万吨。综合计算预测2022年底纯碱的市场总需求大概为3000万吨,与纯碱产量约2650万吨对比,逐渐出现供不应求之间的格局。在光伏、
新能源电池的带动下,纯碱需求量明显上了一个新台阶。
再看2020-2021年纯碱行业扩产情况,
2021年只有零星的新建产能,还比不上减产——连云港碱厂120万吨、
井神盐化60万吨产能由于污染搬迁。供需格局的大变化可能要等2022年底后
远兴能源的380万吨纯碱产能、2025年底400万吨纯碱产能投产了。今年以来纯碱生产企业库存环比一路下降,均价亦一路上涨。加上夏季是纯碱产业的传统检修旺季,七月厂家开工负荷明显下降,中旬检修企业不断增加,企业库存进一步消耗。八月以来,虽然计划检修的厂家减少,但八月初河南纯碱企业陆续接到限电要求,全国纯碱厂家开工率为71.67%,日产量减少2000吨左右,货源持续偏紧,多数企业封单不报。在整个纯碱市场已经供不应求,未来一整年又无新增产能产量的情况下,目前库存总量仅为34万-35万吨,均价已经去到2,800 元/吨,创历史新高。预测至少未来两年,纯碱年均价亦可以维持在高位——2,000元/吨以上。.
2、三友化工纯碱业务现状与展望
纯碱是三友化工的核心利润贡献之一,年产能340万吨,目前位居国内第一。但这No.1的位置,估计2022年底之后就会被竞争对手——远兴能源——从产能
和成本上全面超越,因此我也只打算分析2021/2022这两年的利润。
纯碱制造工艺主要有氨碱法、联碱法和天然碱法三种,三友化工主要采用的是氨碱法。
按照《纯碱成本核算规程》规定,分别就三种不同生产工艺对纯碱生产成本进行具体分析。
a. 氨碱法生产成本
目前我国氨碱法每吨纯碱的生产成本一般在1250-1800元。其中原材料(原盐和石灰石合计)采购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0-50%,燃料采购成本约占总成本的30-35%,制造成本合计在90%以上,其余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占比不到10%。
2、联碱法生产成本
联碱法产出纯碱的同时以1:1.0-1.2的比例产出氯化铵。为便于企业经济核算,联碱法通常以纯碱和氯化铵整个生产工艺过程计算生产费用,以纯碱产量为核算的基础,先算出联碱法“双吨”总成本,再按比例扣除氯化铵应负担的费用,计算出纯碱的成本。
目前我国联碱法纯碱企业每生产一吨纯碱的“双吨”成本在2100-2500元,受两种产品销售价格变动的影响,氯化铵和纯碱成本比值约在0.25-0.34,即纯碱成本占双吨成本的75%-80%,故联碱法生产纯碱的成本一般在1570-2000元/吨。
3、天然碱法生产成本
我国天然碱法每吨纯碱生产成本在1300-1400元。成本包含二氧化碳(碳化法工艺所需)、
煤炭(天然碱矿煅烧所需)、天然碱矿采矿费用、矿产资源补偿费、生产添加催化剂、人工成本、设备损耗、环保设施等一系列固定成本。
其中矿产资源补偿费成本公式为: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品销售收入×补偿费费率×开采回采率系数。我国补偿费费率取值范围标准在0.5%-4%,国内整体矿产平均值为1.18%,每吨纯碱具体补偿费率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
氨碱法的缺点,是氯化钠、氯化钙的利用率和价值低,但三友化工的“两碱一化”循环经济模式,可相对地提高利用率,弥补成本问题,因此算同批采用氨碱法工艺的企业中,纯碱生产成本算是最低的,但仍然比不过远兴能源的天然碱法生产成本优势。这里列举了几个球友统计的数据做参考:
从纯碱类上市公司2020年报中,我们可以计算出三友化工每吨纯碱的营业成本约为 1010元。其中人工成本在 50元/吨附近,制造费用 210-230元/吨,主要变动来自原材料价格变动。每吨纯碱需要消耗 1.5 吨原盐,公司纯碱材料成本与原盐价格正相关。纯碱产品价格每上涨100 元/吨,预计给公司增厚利润 2.1 亿元。因此我们保守按未来两年纯碱年均价维持在2,000 元/吨以上,此部分利润约21 亿元,EPS=1.02元;如果乐观2022年均价能维持现时的2800元/吨,可带给公司利润 37.8 亿元,EPS=1.83元。取中值年均价2,400 元/吨计算,利润约29.4 亿元,EPS=1.4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