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期货笔记

21-12-01 08:43 3828次浏览
爱一进二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期货

期货,英文名是Futures,与现货完全不同,现货是实实在在可以交易的货(商品),期货主要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 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因此,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 ),也可以是金融工具。交收期货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后,一个月之后,三个月之后,甚至一年之后。买卖期货的合同或协议叫做期货合约。买卖期货的场所叫做期货市场。投资者可以对期货进行投资或投机。

历史
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出现过中央交易场所、大宗易货交易,以及带有期货贸易性质的交易活动。最初的期货交易是从现货远期交易发展而来。第一家现代意义的期货交易所1848年成立于美国芝加哥,该所在1865年确立了标准合约的模式。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现代期货交易所应运而生。我国有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四家期货交易所,其上市期货品种的价格变化对国内外相关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初的现货远期交易是双方口头承诺在某一时间交收一定数量的商品,后来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口头承诺逐渐被买卖契约代替。这种契约行为日益复杂化,需要有中间人担保,以便监督买卖双方按期交货和付款,于是便出现了1571年伦敦开设的世界第一家商品远期合同交易所——皇家交易所。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改进运输与储存条件,为会员提供信息,1848年,82位商人发起组织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1851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引进远期合同;186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取代原先沿用的远期合同。这种标准化合约,允许合约转手买卖,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 制度,于是一种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期货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1882年交易所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增加了期货交易的流动性。
中国期货市场产生的背景是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随着国家取消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放开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市场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和现货价格的不公开以及失真现象、农业生产的忽上忽下和粮食企业缺乏保值机制等问题引起了领导和学者的关注。能不能建立一种机制,既可以提供指导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价格信号,又可以防范价格波动造成市场风险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1988年2月,国务院领导指示有关部门研究国外的期货市场制度,解决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1988年3月,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发展各类批发贸易市场,探索期货交易,拉开了中国期货市场研究和建设的序幕。
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
1991年5月28日上海金 属商品交易所开业;
1991年6月10日深圳有色金属 交易所成立;
1992年9月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标志中国期货市场中断了40多年后重新在中国恢复;
1993年2月2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成立;
1998年8月,上海期货交易所由上海金属交易所,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和上海商品交易所合并组建而成,于1999年12月正式运营。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交易所成立;
2010年4月16日中国推出国内第一个股指期货——沪深300 股指期货合约;
2011年4月15日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世界上首个焦炭期货合约;
2012年12月3日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首个玻璃期货合约。
2012年11月股指期货成交量和成 交额回升,11月股指期货成交量1181.94万手,环比增长23.47%,日均股指期货成交量53.72万股;股指期货总成交额7.87万亿元,环比增长18.73%;日均股指期货成交额3576.6亿元,环比下降2.86%。月股指期货成交额占股票交易额比4.49。
期货市场及行业的金融创新和改革已在监管制度改革、产品扩容和业务创新等多个方面齐头并进:在监管制度改革方面,主要为推进期货市场手续费、套保、套利、保证金及限仓等改革,提升市场效率;在产品创新方面,贴近“三农”需求,开发更多面向农业和农民的证券 期货产品,开发国债期货、股票期权等金融产品;在业务创新方面,证监会支持期货公司业务创新,推动开展境外经纪业务试点和客户资产管理试点,推动专业化的期货投资基金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期货公司发行上市。



随着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改革的深入推进,期货行业将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短期内,随着市场扩容和市场效率提升,期货行业将有望迎来业绩拐点;从长期来看,随着业务创新的全面铺开,期货行业将打开持续。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 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9F%E8%B4%A7/124686?fr=aladdin。以下相关内容同此。)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23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爱一进二

21-12-22 10:51

0
爱一进二

21-12-21 15:45

0
今日的分时,适合急拉时做空、急跌时做多。
爱一进二

21-12-20 19:18

0
均线的牵引与支撑作用


趋势反转之后,方向改变。

这之后,上均线(长周期均线)的牵引与压制,下均线(短周期均线)的支撑与牵制作用非常明显。


例1:纯碱2205今日受短期均线多根的向下压制。

例2:热卷2205昨日、前日受60日均线牵引向上,虽然已经5连阳,却仍然向上。而今天上破60日均线之后,一泻千里,向下后又受到5日均线强支撑。涨到位,才会跌。早买2天,就是白劳动。若前日买多、今日卖空;则是双向2天50%超额收益。


对方向的判断、买卖时机的精确把握;才是盈利的关键。
爱一进二

21-12-20 19:03

0
 热卷2205今天的走势很特别。
爱一进二

21-12-20 14:05

0
 
  
热卷2205的分时图:12月15日、16日、17日。 
没有规律可循。每天的分时都是独一无二的。
爱一进二

21-12-15 20:24

0
1—11月份,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650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销售额92313亿元,增长11.8%。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4727万平方米,增长9.0%;销售额33218亿元,增长11.1%。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2515万平方米,增长1.2%;销售额31475亿元,增长0.7%。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5844万平方米,下降7.5%;销售额4660亿元,下降1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部、中部房价涨,西部、东北房价跌。
爱一进二

21-12-15 20:19

0
2021年11月份能源生产情况 来源:国家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12-15 10:00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同比均保持增长。其中,原煤增长4.6%,原油增长2.7%,天然气增长4.4%,发电量增长0.2%。与上月比,原煤、天然气生产增速加快,原油生产基本平稳,电力生产增速回落。

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有所加快。随着增产保供政策持续推进,11月份,生产原煤3.7亿吨,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6.1%,两年平均增长3.0%,日均产量1236万吨。进口煤炭3505万吨,同比增长198.1%。

1—11月份,生产原煤36.7亿吨,同比增长4.2%,比2019年同期增长4.6%,两年平均增长2.3%;进口煤炭2.9亿吨,同比增长10.6%。

11月26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5000大卡和4500大卡动力煤综合交易价格分别为每吨986元、891元和792元,比10月29日分别回落216元、205元和169元。






原油生产基本平稳,加工量由降转增。11月份,生产原油1631万吨,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月放缓0.3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3.9%,两年平均增长1.9%,日均产量54.4万吨;加工原油5964万吨,同比增长2.2%,增速由负转正,上月为下降3.0%,比2019年同期增长5.5%,两年平均增长2.7%,日均加工198.8万吨。

1—11月份,生产原油18248万吨,同比增长2.5%,比2019年同期增长4.2%,两年平均增长2.1%;加工原油64479万吨,同比增长4.9%,比2019年同期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4.0%。

原油进口降幅收窄,国际原油价格下跌。11月份,进口原油4179万吨,同比下降7.9%,降幅比上月收窄3.1个百分点;1—11月份,进口原油46684万吨,同比下降7.3%。11月29日,布伦特原油现货离岸价格为73.3美元/桶,比10月29日下跌11.7%。









天然气生产加快。11月份,生产天然气1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月加快3.9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16.7%,两年平均增长8.0%,日均产量5.9亿立方米。

1—11月份,生产天然气186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9%,比2019年同期增长19.0%,两年平均增长9.1%。

天然气进口有所放缓。11月份,进口天然气1073万吨,同比增长16.8%,增速比上月放缓8.7个百分点。1—11月份,进口天然气10976万吨,同比增长21.8%。





二、电力生产情况

电力生产增速继续回落。11月份,发电65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2%,增速比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7.0%,两年平均增长3.5%,日均发电218亿千瓦时。1—11月份,发电738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2%,比2019年同期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5.5%。

分品种看,11月份,火电由增转降,水电降幅收窄,核电增速放缓,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其中,火电同比下降2.5%,上月为增长5.2%,两年平均增长1.9%;水电下降1.9%,降幅比上月收窄10.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5%;核电增长4.1%,增速比上月放缓12.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6%;风电增长27.7%,比上月加快4.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6.3%;太阳能发电增长22.7%,比上月加快22.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3.7%。



附注

1.指标解释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报告中的产量数据统计口径均为规模以上工业,其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3.数据来源

进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其中11月份数据为快讯数据;煤炭价格数据来源于中国煤炭市场网;原油价格数据来源于美国能源信息署(EIA)。

4.天然气单位换算关系:1吨约等于1380立方米。

5.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爱一进二

21-12-15 19:56

0
检修导致纯碱产量下降

12月14日纯碱期货主力2205合约再次站上2300元/吨,收盘2304元/吨,涨幅2.22%;近月2201合约收盘价2447元/吨,涨幅1.92%。截至12月14日下午收盘,纯碱期货价格已经连续3日反弹。
对于纯碱期价的反弹,光大期货纯碱高级分析师张凌璐认为,一方面,上周大幅下跌后出现修复性反弹。另一方面,近期市场再次进入对供给端的担忧情绪中。虽然近期供应端实际生产水平暂无较大变化,行业日度开机率维持在82%—85%的区间,但12月14日安徽一家企业30万吨产能装置进入停车检修期,青海地区个别企业日产量也出现波动。12月15日,河南一家企业130万吨产能的装置计划检修1周,影响纯碱周度产量2.1万吨左右。另外,12月下旬,河南另一家企业也有检修计划,为期2周左右。若以上装置如期停车,在未来一段时间纯碱供应量将在短期内出现明显下降。除装置检修停车外,连云港碱业130万吨的产能也可能在本周逐渐落实退出,届时纯碱供给端将面临产能、产量双降的局面,这将对当前纯碱阶段性的供应压力起到缓解作用,这也是近几日盘面反弹的主要驱动因素。
“今年以来纯碱期货重心整体上移,传统领域的浮法玻璃以及新能源领域的光伏玻璃两者需求释放。三季度在能耗双控的大背景下,纯碱供给有所收敛,供应偏紧是推动纯碱现货和期货价格重心上移的主要因素。”申银万国期货纯碱高级分析师陆甲明说。
当前的需求端情况如何?张凌璐告诉记者,短期暂无明显变化,各方仍处于博弈阶段。但从趋势上来看,12月以来纯碱表观消费量触底小幅回升,上周回升21%至38.49万吨,但当前消费量依旧处于近几年的最低水平,且较往年同期仍存一定差距。另外,当前38.49万吨的消费水平与周度产量53.28万吨相比,消费约是产量的72.24%,产销不平衡导致纯碱供需宽松格局依旧,目前纯碱企业产销率仅65%左右,而近期消费量的提升主要原因是本周光伏玻璃投产、平板玻璃放水冷修及复产变化后日熔量净增500吨/天,重质碱需求小幅增加100吨/天。按往年趋势,后期纯碱消费及产销均存在增长概率,但今年在平板玻璃产线冷修预期不断加强、光伏玻璃投产不断延后、轻质碱需求持续疲软的情况下,纯碱需求端短期难言乐观。
据了解,在当前供应高位、需求疲软的格局下,纯碱企业库存已经连续两个月持续累积,目前绝对水平已提升至146.8万吨的高位,超过去年四季度的最高点,这将成为限制企业挺价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社会库存近期持续下降,部分程度上抵消了企业累库的利空程度。目前距离春节仍有一个半月时间,企业大概率仍将维持累库趋势,面临的去库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对于目前纯碱期货的交易逻辑,陆甲明认为,目前主要是围绕基差修复。纯碱1月合约在上周下跌并探底2286元/吨的过程中完成主力合约切换,目前反弹至2445元/吨,然而华北地区纯碱现货价格在2800元/吨以上。期现基差的收敛依然是短期反弹的主要交易逻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纯碱的现货价格下跌趋势显现。
对于后市的扰动因素,张凌璐认为,近期纯碱市场供给端扰动因素及频率将有所增加,后期或对盘面价格产生支撑。但纯碱市场目前依旧受高开工、高库存、高基差、高利润等因素牵制。需求端重质碱用量近期虽小幅提升,但其与轻质碱需求、光伏玻璃与平板玻璃增减之间仍存博弈。整体来看,纯碱供需两端、需求各个板块之间的博弈仍将持续,未来走势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后期持续关注环保及供给端生产水平变化、需求端平板玻璃放水冷修情况及光伏玻璃投产情况。
爱一进二

21-12-15 18:58

0
按新开工面积预测玻璃需求:
2020年上半年新开工面积收疫情影响,6月开始正增长,增长率顶峰在8月份。
玻璃需求在2021年7月达到顶峰。2顶峰相隔11个月。
2021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一直在下降,且降幅逐月扩大。
由此可见,明年的建筑玻璃需求会一直下降的。
可能,这种下降已经提前到来。
爱一进二

21-12-15 18:36

0
纯碱给了很多机会,但实在太难把握了。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