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的,3年多时间过去了,时间来到1997年,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储蓄也来到了接近30万(这个钱大概可以在重庆最中心的位置全款买4套房子),但那个年代人的思想,就是房子怎么可能是用来投资的呢,最多有一套可以住就可以了,而且他们还算过一笔账,租房子2-300一个月,5万块可以租20年而且还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人走到哪里就可以租到哪里不是更好吗?所以他们并没有选择用钱甚至买一套房子,而是想着用目前的钱,要赚更多的钱。
那年年底回家过年,镇上的人都传开了,说我爸在武汉賺了大钱,吃年夜饭的晚上,一大家子也和以往的冷清不一样,老一辈的纷纷夸赞我爸年少有为,说他出息了,桌上酒也是一杯一杯没有停过,酒过三巡,长辈们也毫不遮拦的说,能不能让我爸带带他们家里的孩子,也出去闯荡闯荡,我爸这个人吧,也挺实诚,想着都是亲戚,合着就答应了,然后心里就盘算着,回去就再开个分店来解决各种亲戚的就业问题。
其实这中间有个小插曲,因为过年回来时,我爸有一个之前很要好的高中同学,当完兵退伍回来后直接落在了政府的城建局当科员,见了我爸后又听说这几年他攒了些钱,可能是他也在科室里面听老一辈的人在那里渲染
房地产多么多么牛逼,然后就和我爸商量说要不要考虑投资去做做房地产的分包项目,但因为两人之前都没有听过这个领域,更别说去做了,所以就作罢了,这可能是我爸拥有过的最好且唯一可能跨越阶层的机会,因为手里本钱有30w,只要稍微敢用点
银行的贷款,那就是最大的机会成本,但认知能力不足让他并没有这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