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煤炭消费逐渐下降,主体地位仍将保持一是未来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及占比将逐渐提升,全球向清洁能源逐步转型。但从目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看,可再生能源产业增速较快,占比较低,据BP预测,至2025年世界及中国能源结构
中煤 炭占比分别下降至24.3%及51%,可再生能源占比分别增长至8.1%及8.6%,仍未撼动石油
天然气和煤炭的主导地位,但对煤炭挤压效应将逐步显现。
二是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放缓,固定资产投资下滑,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煤炭需求峰值提前到来,鉴于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及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煤炭需求或难再创新高。据BP预测,至2025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将下降至1886百万吨油当量,煤炭消费总量年均下降0.75%左右,占比年均下降1%左右,“十四五”期间,中国煤炭消费量缓慢下降。
三是下游产业需求减少,煤炭消费不容乐观。电力、
钢铁、建材、化工这四大煤炭下游产业总耗煤占到煤炭消费量的91%,几大行业总体趋势为消费增速趋缓,对于煤炭消费需求的带动逐步降低。
2、 政策推动西部地区发展,煤炭开发加速西移一是2020年5月18日,国家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
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二是山东、安徽、河南、
黑龙 江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煤炭产量缩减,陕西和
新疆地区的煤炭产量增加,煤炭产业不断向西部迁移。
三是目前,西部地区煤电装机占全国约20%,但是新建项目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煤炭化工转化项目主要在西部。随着西部地区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
乙二醇、煤制烯烃等新型
煤化工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快速推进,技术趋于成熟,不断推动煤炭化工转化,未来煤化工耗煤量将逐步增加。
四是“十三五”时期,全国煤炭开发总体布局是压缩东部、限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在实施过程中以大型煤炭基地为重点,统筹资源禀赋、开发强度、市场区位、环境容量、输送通道等因素,优化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后期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大型矿井的陆续投产,我国煤炭开发布局西移是大势所趋,未来西部产能占比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煤炭产业重心将逐步西移。
3、 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整合转型已成定势一是根据国家相关部委文件,国家鼓励煤炭企业之间兼并重组,“十三五”开局至今,不论在央企层面还是在省属国企层面,都有重组案例。预计在“十四五”期间,煤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仍将继续。
二是煤炭企业同质化竞争加剧,具有一定发展潜力但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将被优势企业收购兼并,煤质差、成本高等缺乏竞争力的煤矿将会陆续退出市场。
三是随着国内煤炭资源储量的日益减少,煤炭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储备和市场空间,逐渐将眼光投向海外(如
神华 、
开滦股份 等)。同时出于对盈利及可持续发展的诉求,一些企业开始寻求多元化转型(如清洁能源布局、贸易品类延伸等)。
四是全国煤炭转运能力大幅增加,影响煤炭运输与消费格局,区域煤炭市场竞争或更为激烈。
4、 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开采将成主流,产业升级成为必然一是随着生态
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增加,国家将保护环境确定为基本国策,煤炭发展的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要求必须走绿色开发与清洁高效利用的道路,加快发展煤炭清洁开发利用技术,着力提高煤炭集中高效发电比例,全面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
二是为有效防范冲击地压事故,如2019年7月出台的《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办法》,结合山东省煤矿实际和防冲工作的实践,强化落实“三限三强”要求,将限采深、限强度、限定员、强支护、强监测、强卸压等防治冲击地压的硬措施纳入其中,该政策的出台对于地区煤矿安全生产要求进一步提高,未来国内将有更多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系列安全政策。
三是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要基本实现智能化,煤矿智能化开采势在必行,“煤矿升级转型智能化”、“装备替人”已是大势所趋。
总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煤炭将依旧作为我国能源供应主体能源,从我国能源资源赋存特点和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出发,未来在煤炭产业的长远发展道路中应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正确处理好转型与转产的关系。此外,坚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基于市场形势判断,正确处理好控制总量和保障供应的关系,为煤炭产业长远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