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不怎么样,但从电脑大屏上看,这盘子真妖艳。让人想把带鱼扒拉到桌子上去,要看盘子全貌的冲动。要盘子,不要带鱼。现代版:买椟还珠。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看完前八章了,本来应该全看完再写读后感。
特别想说点啥,现在就写吧,后两章看完再补充。
全书一点都不煽情,透着理工生的严谨和无趣。读起来有些闷,个别地方还不太好理解。甚至看完以后会让你觉得,他写什么了,大家都说这本书厉害?读着内容好像也没什么太特别的呀。
我理解,他的最牛之处,就是他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聪明人,去阐述那些聪明人对世界的理解与操作。让你看了,觉得可以轻而易举的模仿他们,实际呢?你不聪明,你模仿不来。
就比如巴菲特吧,他说他买喜施糖果赚了多少,这案例有多简单易懂。你确实也看懂了,那你也投个喜施糖果出来呀,事实是:你投不出来。
而大为卫,斯文森。他的这一套,你是真的可以用你的智商就去模仿,然后你还能模仿成功。你说他牛不牛?
当然啦,每一个读到我上面这句话的人,都会不高兴(人们普遍高估自己的智商,包括我也如此)。
换个说法,他的这一套,是真的普罗大众的智商,就可以去模仿,最后还能模仿成功,你若严格照着做,你真的能取得不错的收益,而且稳定,不会大幅回撤。
嗯,普通人没法买石油,没法买
森林。是的,但你即便把他这一套,缩小化,只用于股票,只用于A股,你真的都能业绩很不错。就这么神奇。
然后你还要想,这套理论是他创造出来的,用他二十多年的实践,慢慢摸索总结提高,最终有了书里阐述的这个理论,这幅模样。而他这二十多年的实践,还业绩很棒。这本书就好像人家做了一个20年的实,然后写了一个实总结。可是这总结的高度,在
金融界,确实是非常非常的高屋建瓴了。
(先不论他的书是好是坏,感觉我拍马屁的功夫,比之过去,提高了不少,而且还拍得有理有据,哈哈)
读完书,看着封面这个人,我,,,,,是,确实是,很佩服他。
但他的这套理论,我不用,用不来。
然后我也很仔细的想,为啥我宁愿吓得自己哆里哆嗦,祈祷周一最好别开盘。承担这么大风险,收益率可能还没人家高,那我为啥不能改变自己,采用他那个又稳妥又有收益的模式呢?
应该是,个人偏好,爱,太爱,太爱了!
你特别爱一个人,或爱一样东西的时候,你愿意分散吗?只有不那么爱的时候,才能做到分散。太爱的结局,一定是集中再集中,根本分不了心。
但我的这个爱,是盲目的,没有真正读懂企业的爱,还是确实深刻了解之后,.......
这就得看业绩说话了,去年自己的投资业绩不好,今年还可以业绩不好。但明年你要是投资业绩还不好,那你真懂这家企业啊?光懂企业还不够,你懂另外3999家了吗?你的这一家,放到另外那3999家那堆里去,还能这么鹤立鸡群,还能这么光芒四射,如此耀眼吗? 你让宁王,让茅王,让这一地大王小王的,你让他们怎么想?
所以,偏好不重要,实力更重要。你有去承担高风险,博取高利益的选股实力了吗?
————————————————————————————
回到这本书来,作者的本意,其实是摒弃天才的,他推崇的,是完全按照既定的体系走。这一套体系并不以追求高收益为目标,着重强调的是如何回避风险。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第二个目标是保持收益稳定,最后才是提高收益。
我应该在这里对全书内容做个总结的,懒了 :(
佩服自己,这么枯燥的一本厚书,居然读完2/3了。剩的两章明天上午应该就能读完。等读完,如果勤快,会对书的内容,写一个系统性的摘要出来。
————————————————————————————
如果让我用简单一句话来总结这本书,可能是这句:聪明人成功不稀奇,聪明人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更不稀奇。但聪明人把自己当普通人去做了一个实践,总结出了一个让普通人直接模仿就能成功的体系出来。这真是太稀奇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