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上述几位兄的发言,我也再分享一些希望多交流:
1、交易策略的失效或者胜率/赔率的降低,可能起因于策略之中的几个变量的失效或者其他场外因素的失效。例如,一个首板模式的选手会因为华鑫上海分公司的快速抢首板而导致自己买不进去,这种情况相当于变相降低交易策略出现的频率。再例如,我个人之前判断市场冷暖的一个因素是大盘成交量,今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规模量化资金进场,这使得市场情绪很烂的情况下,大盘仍然能维持较高的成交量(例如10月份的行情),所以策略必须阶段性记录案例、阶段性回测、阶段性提出猜想并验证猜想,以试图优化策略。
2、“最核心的量化条件肯定是自己的”这句话没错,就像肯德基炸鸡秘方是肯德基公司的命门,更何况交易策略都有资金容量上限,超过这个上限的后果就是多杀多,但这也并不妨碍思路的交流。而且,形式上的同质化会导致多杀多,思路上的同质化则情况稍微好一些。举例说明,策略的其中一个选股条件是排除短期涨幅大的品种,关于如何定义“短期涨幅大”,每个人见仁见智。
3、个人的理解是,任何策略都要回测尽可能长的时间,否则太容易失真。例如,2021年年初的行情,权重、
白马股叠加指数加速赶顶,指数上升期间小盘股跌到爆,这种情况至少从2018年至今就出现过这一次。再例如,我的一个波段策略回测了1.5年的时间,在今年第二季度又遇到从没出现过的情况,重新优化、增减条件之后才恢复正轨,如果是一个只回测一年的策略,我个人是不会投入实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