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一下,非常有道理。
伴随疫情肆虐,全球制造业凝滞,大量制造业订单回流大陆。只要你敢生产,压根不愁销路。
国内出口商们,一看有钱赚,疯了。
连续打毛衣,多少年没见过这等好光景。猛干一年,把前面亏的补回来。
于是——
友商们,全都在拼命生产,一窝蜂的扩产能、抢市场、拉规模。
产能上去了,出口价就被打下来了。
明明是拿着订单涨价的卖方市场,却被过剩的产能拖到了“竞相杀价”的内耗深渊。
过去的半年,外贸规模极速扩张的背后,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电网烧着高价煤,一度电赔两毛,助你复工复产;高层频出政策,释放库存,压着
大宗商品 ,在不具备定价权优势的前提钱,尽力保你原材料市场稳定……
你一个杀价抢市场,就把便宜货卖给了美国人。
累了人民,苦了国家,自己还没赚到钱。
只有上游原材料提供商、下游欧美购买方和国际资本投机方笑哈哈。
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当代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奔现?
国际资本,一手拿着原材料的定价权,一手拿着制成品的定价权,压榨着中国的生产力和资源,坐着数钱薅羊毛。
薅羊毛,只是开始!
更严重的,还在后面!
一旦国外疫情收尾,全球产能恢复,订单量缩减,中国制造业将面临着什么?
一边是积压的成品库存,一边是积压的高价原材料库存,中间是已经扩张的生产线……
现在,充其量只是一时阵痛。到那时,中国制造业才是灭顶之灾。
夺取定价权。
拉闸限电,摆在台面上的由头都是“能耗双控和碳达峰”。
真实意图,显然不仅仅如此。
前面我们提到,当下制造业的问题是——
原材料的定价权被国际资本掌控,嗷嗷暴涨,成品的定价权却陷入产能扩张的内耗,竞相杀价。
此时此刻,唯一的办法就是——
逼企业减产!
减产之后,国际原材料的需求就下来了。需求下来了,原材料价格就稳定盘整了。
减产之后,出口的总产能就下来了,产能下来了,成品价格就往上抬抬了。
反正只有我们率先控制了疫情,只有我们率先大规模复工复产,只有我们对原
材料的需求最大,只有我们能大规模对欧美市场提供成品商品。
如此一来——
原材料成本降了,成品价格涨了,能耗减少了,
碳中和了,钱多赚了。
最好还能给已经深陷通胀漩涡的鹰酱,狠狠再输出一波通胀,再烧上一把火。
举个例子。
前面我们讲到大宗疯涨的时候,唯独没有提到
铁矿石。
铁矿石的价格,被率先打到底部,稳定住了。
怎么稳定住的?
减产+控制成品出口!
早在5月份,我们主动压低了
钢铁产量,取消了钢铁企业的出口退税,搞了一个钢铁行业的指导意见……
讲到这里,问题来了!
逼企业减产的最快、最有效办法是什么?
拉闸限电!
难道高层不知道“拉闸限电”会让刚刚走出疫情、本不富裕的中小企业,再次雪上加霜么?
当然知道,只是不得已!
不限电不减产,就压不住大宗,拉不动成品价格。
大宗压不住,成品价格涨不上去,就相当于中国用产能给全球流动性泛滥兜底。
拉闸限电的本质,是一场结构性去产能,是一场夺取定价权的生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