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为信仰。按照我的交易体系,我认为我们交易的是一种信仰。
金融 投资市场充满诱惑和欺骗,到处是陷阱。不管你如何努力、如何冥思苦想、如何精心
设计 ,都不可能找到一套百战百胜、完美无缺的投资理论和方法。意外事件一个接着一个,人性的弱点时时刻刻让我们内心世界胡思乱想,犹豫不决,迷茫纠结,充满骚动,陷入在投资的迷宫之中无法自拔。
去年离世的期货交易员刘强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资本市场就是把钱从内心狂躁的人的口袋里流到内心安静人的口袋里的一种
游戏”。
所以,只有信仰才是我们灵魂的拯救者,才是交易智慧的坚实基础。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因为投资者内心有一套自己信任的理论体系,心灵是纯粹的,思想是单纯的,看到的世界是简单的,交易思路是清晰的,交易动作是简洁的。
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有信仰的投资者在方向的判断,进场时机的选择,是否进场的决定,进场以后是否持仓,持仓以后到底该什么时候平仓,这些问题的每一步上,他不会迷茫不安,犹豫不决,反复思考。在这一点上,有投资理论信仰的人和没有理论信仰的人差别巨大。
我们交易的不是市场,而是一套交易规则、交易思想,归根结底,只有信仰才能给我们的交易规则、交易思想提供
行动 的力量。
在这个意义上,交易市场中我认为大智是信仰。
你在交易员的训练中,提出了“收心,守心,修心”六个字,请你解释一下他们的内涵?
一般意义上说,收心指的是约束意念,心无旁骛;守心指的是坚守节操,守志不移;修心指的是修身养性,使心灵纯洁。
过于贪婪的欲望,在投机市场是致命的。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归纳出这六个字,目的很简单,就是让交易员的内心从盲目到自觉,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超然。
在
庞大 的市场面前,任何人都是渺小的,作为一名投机者,不可能什么样的波动都去抓,什么样的利
润都 想要,应该拥有的是面对欲望的自我克制,老老实实地从市场中挑选出什么才是适合你的,属于你的机会。
自我克制的前提是自我认知。多数人往往徘徊在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无法对自我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理想中的自我会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现实中的自我,其实是不自由的,是环境的产物。作为一个投资者,如果不能清晰、明确地限定自身的能力圈,那么很有可能会陷入贪婪和恐惧的恶性循环中。
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想要在金融市场取得成功,必须要有舍有得,放弃一些对于你来说莫名其妙的行情,承认很多难以理解的市场波动不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之内。“滔滔江水只取一瓢”,不断地缩小自己的能力圈,才更容易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这就是我讲的投资中的收心。
当我们回到自身能力圈范围内,无论采用什么交易模式,市场都会出现相应的交易机会。有的可能需要三五天,有的可能需要几个月,但是,只要我们耐心地等待,总会有这样的机会出现。
在等待的过程中,市场不会静止不动,甚至会有巨大的波动,这对投资者是一种极大的诱惑。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自作聪明,总想去抓住这些所谓的机会。一旦这样去做,我们就已经跨出了危险的边界,成为了赌徒。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根本不应该做超出自身能力圈以外的事情,哪怕这样的赌博有利可图,也是不理智的。这会打破我们内心世界的宁静,放纵自己的欲望,陷入市场给我们的贪婪挖下的陷阱。
所以,守心并不是简简单单地等待机会,而是守护我们自身灵魂的纯粹和对投资信仰的忠贞。
在收心和守心过后,投资者往往已经进入了一个内心相对宁静的世界,但人生活在现实社会,总有喜怒哀乐,总有贪嗔痴。一个人在投资市场表现出的自我克制,往往和他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个性、惯和人生价值观紧密相连。巴菲特说,“一个在小事上无法节制的人,往往在大事上也无法自我控制”。修心不仅仅体现在市场中,更需要随时随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识地去磨炼。
有一次,一群交易员凑在一起玩德州扑克,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纯粹的游戏,只是酒后的放松娱乐而已。让我非常惊讶的是,我心中很敬佩的一位投资家,对这么一个小小的游戏玩得也很认真。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一些很有名的交易员在打牌时非常随意,输光筹码后再重新买入。只有他一直很严谨地对待牌局,该下码的时候下码,也敢于下注,该放弃的时候放弃,很有耐心,成了这场游戏中最后的三个赢家之一。
这件事让我非常感慨,本来我们认为投资是投资,人生是人生,两者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我从他的行为上看到了什么是知行合一的境界。从日常小事上的严谨,到交易上的严谨,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他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充分验证了一个道理,投资成功先从做人开始。
从收心、守心到修心,三者是循序渐进的关系,很多情况下,让自己心甘情愿的做一个“傻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有不断地做减法,用规则来限制自身的欲望,一个投资者的
思维 ,心态才能从杂多走向纯粹,从复杂走向单纯。没有人给我们智慧,我们必须自己找到他,这需要经历一次茫茫荒野上的艰辛跋涉。就像著名音乐人高晓松说的:读万卷书才看得清皓月繁星,行
万里 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
这就是我讲的投资中的修心。
你把佛法中的戒、定、慧运用于投资交易的训练,到底是想传递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呢、
按照佛教的解释,戒定慧合称为三学,修戒是完善道德品行,修定是致力于内心平静,修慧是培育智慧。戒定慧三学是次第的关系,即循序渐进的过程。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戒);有了品德,就应该尝试让自己的心平静(定);内心平静了,应进一步提升智慧(慧)。
所谓的修行,就是修戒、定、慧,培育品德、平静和智慧。
在我看来,投资水平的提升,也要走戒、定、慧三步。
所谓交易中的戒,指的是投资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首先,交易市场有各种各样的理论体系、操作方法,有技术派、基本面派、价值投资派;有顺势交易法、逆向交易法、震荡交易法;有长线交易、中线交易、短线交易等等。在这么多交易理论、模型中,必须要有取舍,要明白什么才是适合我的,找到属于我自己的方法,我只要这个,其他都不要。这就是“戒”。
其次,在选择、确定了自己的交易理论体系以后,运用不同的交易模型,背后的入场、加仓、止损等等往往有不同的要求,也需要作出取舍和抉择。这也是“戒”。
再次,交易者面对小小的市场波动,不是所有机会都要去抓,也不是所有机会都能抓得住。短线、中线、长线,我到底要的是什么利润?我要做减法而不是加法。这更是“戒”。
所谓交易中的定,我把他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你选择了自己的交易体系、交易模型后,就不要三心二意,而是应该一心一意地按照自己的体系操作,有机会就做,没有机会就等,完全信任体系的信号。不管什么样的体系模型,都会有适应市场的时候,也会有不适应市场的时候,不能因为我的交易模型短期不适应市场,我就轻易放弃,被其他的交易理论诱惑,跑去选择别人的方法。赚我该赚的,亏我该亏的。这就是“定”。
二是控制自己的心态、情绪。不因为大幅盈利而骄傲,也不因为局部亏损而沮丧,平心静气地看待交易成败,让内心处于平静、
安宁 、专一的状态。这也是“定”。
所谓交易中的慧,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交易技术上的精进。
选择的交易模式在长期运用的过程中,熟能生巧,越来越能够体会这套交易手法、交易技巧的微妙之处,庖丁解牛,唯手熟尔,对市场机会的把握越来越精准,也越来越有信心。
第二个方面是随着交易经验的积累,对市场、对自我的认知和领悟更加深刻,驾驭市场交易的整体能力逐渐提高,投资由术至道,这也是“慧”。
这就是我理解的投资中的戒、定、慧的含义。之所以有这个想法,也是当初和学生探讨中不经意产生的灵感。佛教智慧博大精深,我不知道自己这样的解读是否合适,一家之言,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但愿不要对交易者有所误导。
金融市场是一个非常自由的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和才华,取得了不起的成就,索罗斯如此,巴菲特如此。但是,残酷的现实是,这个市场中99%以上的人是失败者。你能否从信仰的角度谈一谈金融市场投机者为什么最终命运极不乐观?
投机交易是会上瘾的,就像赌瘾、毒瘾。这个市场,完全是一个独立决策、独立负责的自由世界。只要你有钱,你想怎么做都可以。正因为如此,我才意识到“人为自我立法”这个思想在金融市场的重大价值。在这个欲望泛滥、光怪陆离的地方,我深切地体会到,大多数投机者之所以失败是有深层次原因的。根据我个人的粗浅思考,至少包括下面三个方面;
(1)没有投资信仰
我们知道世界上信仰宗教的人很多,有信仰佛教的,信仰伊斯兰教的,信仰基督教的,还有信仰犹太教的。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能同时信仰好几种宗教,这一直是让我深思和好奇的问题。我曾经请教过北大的教授,也请教过自己的导师,没有人能够给我满意的答案。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彻底搞清楚。
作为一个投机者,我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有如此强烈的兴趣?这在投资交易中有什么意义呢?
我曾经做过一件极为愚蠢的事情,相当长时间,我一直尝试把各门派的投资理论、方法、工具组合在一起,打造一套适合市场所有状况的全天候操作系统。趋势行情能做,震荡行情也能做;长线能做,短线也能做。反正,这套交易体系能够抓住市场小小的所有波动。
我就像在造一架飞机,拆了装,装了拆,可就是永远飞不起来。本来,我只是一个期货交易员,目的只是赚钱而已,现在倒好,我一边操作,一边思考,不知不觉地成为了一个投资思想、理论、方法、工具的研究者、实验者,成了期货交易探索的发烧友。
在期货市场混日子是有高额成本和代价的。残酷的结果告诉我,我的想法和做法不可行!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我陷入了漫长而痛苦的思考中。
按理来说,我把各种投资理论、方法、工具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加上我和团队的集体努力,完全可以构建出一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完美交易体系啊!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走到如此尴尬境地?
慢慢地我意识到,各派投资理论,从独立的角度看都有其合理性、逻辑性,在市场中也有不少据此取得巨大成功的牛人。但是,当我试图把他们综合在一起时,他们之间天然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和冲突。
这就是我思考世界上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同时信仰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原因。
如果说信仰具有神圣性和唯一性,那么,投资理论作为世俗智慧的结晶,谈神圣性也许不够资格,但投资者在接受这套理论的同时,也必须同时认同他的唯一性。如果我同时相信不同的投资理论,有多重信仰,便会陷入思维混乱、行为无所适从的万劫不复之地。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选择了一套投资理论,也就接受了他对这个市场的唯一解释,不管他解释得对与错,我都必须无条件地相信并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心甘情愿的接受他的优点,也承受他的缺点。
我突然发现,对我来说,我接受的不是一套科学理论,而是一套信仰体系。他不但是我观察市场、理解市场的基础,更是我行动前后一致性的内在力量源泉。一种建立在投资信仰基础之上的理论观念,只要维持了信仰规定的态度,就能产生心理上的约束力。只要投资信仰坚定,这种约束力就极其有效。
市场中有言,“读八百本书,无外乎顺势而为”。从知识层面、从实用角度而言,顺势而为真的那么行之有效,能够让你在市场中每一次都轻轻松松地获利吗?显然不可能。
但是,当我把他上升到我的投资信仰,一以贯之地去实践时,它就会让我内心安宁、方向明确,给我带来巨大的价值。
信仰能够让人纯粹和专注。作为投机市场的参与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有投资信仰吗?如果没有,我又如何保证自己长期按照一种理智、坚定的方式行动呢?
(2)人的有限理性
人的感性存在和有限理性决定了人类注定是一种渺小的存在。
但是,人性本质上是希望追求完美,我们无意识中总是在追寻无限的智慧,试图理解市场的本质,追求终极意义上的市场真理。从宗教的立场而言,只有神才是全知全能的。
无意中把自己当作一个全知全能的存在,用有限去追求无限,追求完美,这就是投资市场中大多数人失败命运的原因之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