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技术帖:交易的认知

21-08-30 00:16 7074次浏览
又缠又缠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交易的认知提升是一切操作的基础,稳定盈利必须建立在足够认知为前提,开帖为记录及研究。
1.情绪与趋势。
2.形态与筹码。
3.投机与价投。
4.板块与指数。
5.市场风格的变化。
打开淘股吧APP
6
评论(23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又缠又缠

21-12-19 13:08

0
交易系统6:
1.悟道是知行合一的程度,知是认知,指对市场的运行内核和规律的认识并掌握市场主流的操作模式。行是操作的客观性,市场不同行情阶段所适合的模式不同,不做与市场对立的模式和操作,知行合一需要将操作和收益分割开,只做正确客观的操作,不被情绪(高度和强度)的恐惧和贪婪所支配影响判断。
2.市场的主流就是趋势和情绪流之间的关系,对立又共震。市场的内核运行都是基于情绪周期来推演,逻辑(龙头/卡位/补涨)为分析点,以超预期作为模式的买点。
3.超短交易,以整体大局观为基础判断行情的风格和运行的阶段(低位试错/主升/高位震荡/主跌)(启动/分歧/发酵/高潮衰退/冰点)和主流板块情绪周期,从而选择与当下适配的交易模式。
4.交易模式,主流是以超预期为基础分为弱转强/强更强,以弱转强为核心展开,弱转强多为龙头,日内和隔日弱转强,日内多以打板,隔日多以低吸半路。龙头定义很多,高度板/趋势核心龙/板块龙/人气龙/补涨龙,辨识度要高(市场合力强)。强更强多以低位补涨为主,强调强度和速度,1进2为主,还是就是最高板第一次加速。
5.主流的交易模式或者说悟道的结果一定是与普通人的惯性思维和情绪相反的,因为超短交易说的就是强度,如果是强度那么一定是以极端的形式表现及参与方式,这就是对于高度的贪婪和恐惧,当一个正向的周期及个股出现,那么必定是带强度和速度的超预期,而大多数人并具备这种心理素质(高度的恐惧)和理解力去参与,反而在低于预期时的舒服低吸买点上参与(或买后排杂毛),当补涨启动时又未能快速跟进(补涨都是带强度和速度的),这就是大多数人亏钱的原因(包括我)。
6.所以,模式的建立并不困难,在理解市场运行内核,无非只有两种:低吸和打板。低吸,一是龙头分歧低吸,二是龙头弱转强低吸(隔日为主)。打板,一龙头弱转强(日内/隔日),补涨(首板/二板)。这里的龙头指辨识度龙头。
7.低吸与打板,打板是主流,强调的是手法的一致性和效率,而低吸风险更低吸,但理解力要求更高。两者都有优劣性,可以只做打板,但不可以只做低吸,低吸更多意义上是恐惧和臆想的情绪表现,这与超短的强度和速度是背道而驰的。对于系统的建立而言,情绪上的恐惧和理解力的提升这些都是不能绕开的,如果连板都不打,那说明在理解力和个人情绪上的阻力是与市场不匹配的。
8.结论:建立主流的模式,往正确的方向上试错才能一步一步走出来,应该更专注于一两种模式,减少无效的操作,刻意培养模式。减少仓位来试错。
空中绮梦

21-12-17 00:20

0
点到为止
又缠又缠

21-12-17 00:12

0
小结:
1.近段时间行情火爆,却不断亏钱,明显是出手的选择和判断出现了问题。
2.出手选择的问题:一明显是强更强的高位情绪抱团,在这个节点做弱势股的半路(分时没强度,上板时间迟)是大概率出现无法封板隔日低开淘汰的,这与主升龙头的弱转强有区别,低位补涨的个股一定是带速度和强度的,最好还是早上板,所以补涨思路一定是强度速度的首板,反观华塑/浙江黎明/喜锐/镇洋/京城的操作是有问题的,华塑+京城的节奏明显有问题在买的时候就应该是潜伏的预期,那么卖点应该置后到异动拉升(逻辑未兑现),浙江黎明+喜悦,这种半路补涨明显不符合强度和速度,完全是舒服臆想买点,也不会有资金来封板,因为资金如果看好多次点火早就上板了。今天的信测标准消息刺激的尾盘板完全没有资金看,拉升过程也没有大单来,一方面是时间太迟(次新一般早上强)一方面是消息刺激没有了预期差。
3.弱转强的判断,弱转强是主升龙头和人气龙头使用,另一方面是1加1反包(隔日),弱转强的理解更重要还是在日内,对个股日内分歧转一致的强度判断是十分重要,而隔日的弱转强更多是需要静态复盘+动态跟随,但从超短角度来说日内的弱转强成功隔日就是加速点,这是先手也是超短操作的核心,日内的弱转强必定是板上买点,而隔日的弱转强属于第二买点了也是理解力滞后的表现,如果理解力滞后那么超短是不可能跟得上节奏,所以交易的系统必须是在正确的方向上建立,以超预期为基础,那么第一买点一定是日内弱转强,第二买点是强更强,第三买点隔日弱转强。每个买点在不同情绪周期不同行情阶段使用的时机不同,在主升阶段使用弱转强做龙头,在补涨阶段做强更强,在轮动行情做隔日1加1是比较合适的,每种模式都有不同的行情阶段来匹配。
4.现在的情绪主升,一做龙头弱转强十分合适,二做补涨强更强(带速度+强度最强的),而其他轮动题材时候做隔日的弱转强。
总结:所以这次行情,第一步就做错买了辨识度不够高龙头来做弱转强,导致后面节奏错,随后切换到高位回落,半路明显没强度(没资金认同)的次新补涨节奏再错,再切换到非主流题材,这三步,步步错,明显在于第一步没有思考足够,草率进场,之后方向对了,但选股就注定是错的(没有强度,早盘不强)在处理个股上犹犹豫豫,没有及时切换两边挨打,从事后看赚钱效应在:近端次新最强,人气龙头最强,近端次新一定要带速度带早盘带近。补涨一定是强更强一波流。龙头日内弱转强是第一买点。次日弱转强0轴才有性价比。最后:我理解超短的买点一是理解力的提前,二是弱转强的确认。但无论怎么变好,强度和力度是基础。
又缠又缠

21-12-16 15:08

0
板块之间的轮动,人气个股之间的轮动,板块内部人气股的轮动,有时候就是一种感觉,凭这种盘面整体的变化和演变,有时候就会有这种直觉,像今天的反包,很人气股的选择有时候就是第一感觉,包括元宇宙,氢能,其实盘中都有这种感觉会拉,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弱转强的确认来做交易。
又缠又缠

21-12-14 13:20

0
京城+华塑卖在地板上这弱转强明显成功了,想哭,昨天应该买金叶和九安 今天切换到京城+华塑,这高标轮动弱转强,节奏明显出了问题
又缠又缠

21-12-13 10:50

0
交易系统5:
1.超预期,作为交易系统的基础,那么就必定绕不开弱转强和强更强。
2.弱转强,一定是龙头,因为从辨识度来说才有观察和交易可操作性,才能将范围缩小,分析上才能合理减少时间,从大情绪周期和市场风格来说,低位试错-主升-高位震荡-主跌(启动-发酵-高潮-衰退),行情在不同的阶段,龙头所处的位置不同和表现形式(连板/趋势)不同,在有明显高度龙头梯队时行情可能已经到达了主升阶段,而低位试错阶段可能会出现短暂的1加1板块启动形态,趋势行情可能走趋势主升,所以弱转强的选择一定是能代表市场合力的龙头,再低一档起码是板块的龙头,这是逻辑上的选股基础。二、弱转强的表现形式,日内尾盘弱转强和隔日弱转强,隔日的一定是被买上去的,日内的弱转强在个股辨识度和市场影响力(高度板)才有意义。
3.强更强,最具表现一定是1进2和高度板第一次加速。1进2在新题材板块爆发龙头和补涨卡位上,因为这是代表强度超出预期。高度板第一次加速,代表市场高度可能存在拓展和补涨预期。
4.当下的我,存在什么样的阻力,对高度的莫名恐惧避让,对自己的判断不够自信,对盘面的把控不够。我认为这些都是认知上的不足,但更多是和市场多数人一样无法摆脱不符合市场的惯性恐惧和贪婪,所以操作上并不贴近市场最核心个股,总是去了后排跟风+臆想潜伏+非主流轮动后排,这些都与超短是背道而驰的,并没有逻辑和确定性支持,并没有在正确的方向上解决问题,这样做超短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
又缠又缠

21-12-13 10:49

0
交易系统4:
1.交易的模式,如果有系统性,那么一定有规律性的总结,那就是情绪周期和当下赚钱效应(市场风格)的模仿。
2.情绪周期:往大方向上说,就是低位试错、主升、高位震荡、主跌,对应的就是整体的启动、发酵、高潮、衰退、冰点、混沌,对局部的小周期是启动-分歧-启动,冰-启-冰,把握大的周期,预判小的周期,跟随市场,整体-局部-节奏,情绪周期对于交易模式的建立是起到指导的意义,对于情绪周期的理解是对于市场上不同模式上的内核理解,也是市场运行的内核逻辑,但这只是理解层面,只是大方向的道,并不能到操作层面,但对情绪周期的理解是绕不开的,只有看懂市场,看懂游戏规则才能进场参与这种角逐。
3.市场风格/赚钱效应,对情绪周期的理解是一种整体节奏,而当下市场风格/赚钱效应是局部的,是市场最小阻力的资金自发选择,这种风格上的变化一定是情绪大周期的切换,往往是一个中级以上行情结合后,开启另一个级别周期的行情,行情发展由小向大逐渐演变,小周期不断试错,所以行情是走出来的,由小向大的过程总是不断变化,无数次小周期试错后,总有成功转大的周期,如果无法变大那么可能只是小级别的局部赚钱效应,短暂而快速的轮动,而要形成明显市场风格,必须是向中级周期的演变。
4.那么情绪周期-赚钱效应-市场风格,这三者的关系不断拉扯形成市场运行的内核,相互影响相互包含,又不完全包含,如果说股票有什么规律,那么就是这三者之间的转变关系。
5.如果将情绪周期/周期效应/市场风格三者的关系转变到交易系统中去,那么大道至简,其内在运行内核一定是正向的启动,超预期的表现来打出当下的赚钱效应,一定是市场自发选择的最小阻力方向,市场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无论怎么变一定是:一致-分歧-一致-加速。
6.情绪周期的:一致-分歧-一致-加速,这些体现在整体也在局部,局部一定是龙头身上,这种转变的方式和跨度并不能量化,但无论过程怎么变结果都是一样的,小级别演变复杂,但走势终完美。
7.所以,所有的交易系统/模式,一定是建立在正向周期的基础上,但周期周期只有走出来才能知道是正向周期,所以模式上的分歧造就了股市生态的闭环,首板的启动试错,1进2的启动分离,主升的接力,高位的接盘,这些都是不同层对于情绪周期和市场风格的理解层级不同,或者说是模式上自我选择不同。
8.那么主流的模式一般都是建立在超预期的基础上,因为只有正向周期走出来分离才能确定性是正向周期,所以确定性和效应更高。这种超预期,一般是指弱转强和强更强。
9.那么弱转强和强更强,就是交易模式的基础,这种超预期的表现才能让你不断赚钱,不断引领市场。
10.超短操作,理解力上的提升,主要是情绪周期转换方式和整体市场行情发展的阶段判断和推演,大局观上的建立为基础。
11.那么模式的建立,以超预期为基础展开,在操作层面上需要克服和进化的方向是什么?
又缠又缠

21-12-07 18:52

0
按我理解:
1.一次分离成功情绪当然由分离成功的连板主导,关键在于次日的弱转强预期,参与的话还需要结合当下整体情绪的变化和个人参与风格,低吸还是打板。
2.周一上板已经二次分离确认,今天高开冲高完成延续,并不一定能再板,但已经有了冲高的动作。
又缠又缠

21-12-06 23:08

1
高标分离+情绪极值:
1.对于高标二次分离确认,第一次分离存在次日补跌重回分歧纠错,无法分离而情绪依旧由前龙支配重回分歧。买点:二次确认上板/周末午后唯一空间板/次日弱转强符合及超预期低吸。
2.情绪极值(强分加强分延续)反转,一做高标(要看高标的回踩空间是否足够)左侧低吸。二高度板次日弱转强(为什么会是弱转强,必定是强分延续日导致反卡位/午后唯一空间板的出现)加速。三低位2进3。
3.情绪回暖的预期:连板拓展空间(分离确认)/分歧延续后修复一转/低位连板/反包。
予煦

21-12-06 08:13

0
逻辑很好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