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此地无银三百两,中环水务不造假

21-07-05 22:57 1401次浏览
zh319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终于要开始另一段分析的旅程,在这个时刻,跟老百姓 们息息相关的很多部门的故事可能也存在很多投资的发现。

在襄阳这个地方,我发现很有意思的几个案例了,

慢慢来,中环水务,发现它的,我感受了郎教授曾经的激动呀。。。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5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zh319

21-09-02 14:01

0
其实上面还有一点需修正,续增低收益率的产品,产生的收入没成本,带来了收益率的惊人增加,这比黑帮还牛,直接吃两次无成本收益,如果合法,巴菲特都会很欣赏的,呵呵 ,可惜,看起来,如果真存在,相关部门已经算是严重失职了,资产流失比较惊人呀
恶人得胜的唯一条件就是好人袖手旁观, 善良者的沉默。这是一个美国人说的话,呵呵,我觉得有欠商榷,难道不是当局者应该作为而无所作为导致的这一切吗
zh319

21-09-02 13:04

0
再读《黑帮经济》,领悟权利寻租

上次也提到了《经济黑帮》,里面谈到了一个既敏感又很有意思的故事,这我就不多讲了,只讲结论:走私的真正做法并不是瞒报商品的数量,而是把高关税的商品(比如鸡肉)当成是低关税的类似商品(比如火鸡肉)进口 。海关检查的时候很难分辨类似商品的不同类型,比如说有机的鸡肉产品和一般的鸡肉产品,而这两种产品的关税可能相差极大,有的时候关税居然能有几分钱到几百元的差异,这就带来了巨大的利润来源。

与这个相关的其实有个很流行的词语--寻租,之所以能混淆这些价格,获取超额利润,其实是需要某种权利保证的,否则是很难执行的,特百度如下
寻租是指在没有从事生产的情况下,为垄断社会资源或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亦即经济租)所从事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
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市场竞争的作用,从而创造了少数有特权者取得超额收入的机会。根据美国经济学家J.布坎南和A.克鲁格(Anne.Krueger)的论述,这种超额收入被称为“租金”(rent),谋求这种特权以获得租金的活动,被称作“寻租活动”,俗称“寻租”。
租金的根源来自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提高而供给却因种种因素难于增加而产生的差价。柯兰得尔中给寻租下的定义是为了争夺人为的财富转移而浪费资源的活动, 而克鲁格则认为寻租是为了取得许可证和配额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的疏通活动。
其实听起来蛮学术化的,但我在思考自己面对的一桩用水纠纷的怪相时,却发现可能会有启发作用,当然我只是假设场景,但真实与否,我就不得而知,大胆假设解释现象,我可以做,但小心求证真伪,却不是目前我力所能及的范围。
这里我就开始我的假设场景,就假设是某地的用水,其实用水的标准分居民和工业,而且这种需求在某种场景下很容易转换而不容易察觉,跟上面提到普通鸡肉和有机鸡肉一样,但差价同样显著,譬如普通居民用水和特种用水。如果假设某些人正好利用上面提到的走私原理来获利,首先必须是有这两种用户,这在现实里很容易实现,每个正常的城市都有,那么首先,我认为这些人的第一步就是收数,也就是从一类用户那收购来低价用水(指标),途径是什么,有个很简单的途径:就是虚增水量,当然虚增的幅度不能太大,引起这类用户的怀疑才行(这里面就还有个问题,就是长期这样做会产生惊人的累积误差,和该用户的真实水表差异巨大,当然也有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改表),第二步就更简单,向另外一类用户兜售这低价指标,这东西无疑是非常畅销的,这样利润就很容易转移到这些人的口袋里,而账面也看起来非常平衡,但这些操作必须是内部人士才行,因为外人没法更改这些系统指标的。当然进一步想,有的时候这些人可能不只一伙人,他们有不同的区域的,好年景自然相安无事,跟黑帮势力划分还是蛮像的,但当年景差了,捞过界发生摩擦就在所难免了。假设此时一股势力在自己地盘收成已经不行,突然在另外一个地方发现可能存在额外收益时,他们的心情是何等喜悦,这时候再多,也能算多吗?“一点都不多”的高兴就不难理解了,当然看来也是有规矩的,不能抢单,这不是现在流行以照片为准吗,君不见现在很多完工和工作,要向上面汇报定款时都在拍照和摄影,很多地方环卫和建筑行业已经是惯例了,呵呵,这看来还是蛮通顺的解释呀。
看来大道至简,其实很多行业的运营都是非常类似的,连黑帮都是如此,《黑帮经济》和《卧底经济》都是通俗易懂的好书呀,值得推荐。
zh319

21-08-28 18:31

0
最近又在闲来无事看连续剧,居然没有几个看上眼的,国产的似乎跟上学时的教科书一样,开头还刚开始,人就有点昏昏欲睡,看来看去,这么多年,还是《雍正王朝》有点意思,里面我四阿哥还是蛮正气凛然的,可惜不是现实。但还是为后人乾隆开创盛世做了很好的铺垫,但盛世难道真的是盛世?后面的世微破败,鸦片战争失利后,日趋的败落,难道真的就是败落,一时间来了兴致,查了查资料,发现似乎我们以为的历史未必是全部,很多真相却跟我们以为的逻辑大相径庭,这些地方,往往才是洞悉很多发展的关键,我发觉很多东西都是相同的,也许中环水务的发展并不是我以为的突兀的异常,呵呵,它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里面的程度可能也是普普通通,也许造假和FB也只是很无聊的豪横入门水平罢了,我却发现了更有意思的地方!
zh319

21-08-19 21:39

0
经历了这般种种,家中老人家的辛苦节约,又能换来什么?神马都狗屁不通,还想化虚为实。他们数字虚拟的残暴和由此产生的欢愉,终将止于现实!如果一切都能如此简单虚拟造数,那些勤劳人们的奋斗又算神马? 
而且此地类似企业,居然不只1家,那么建立在虚拟和他们毫无来由的狂想上的大厦,必将不可避免的倾倒,这世界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奋斗和创造才行呀
zh319

21-08-19 17:56

0
中环水务的母公司,好像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旗下的。呵呵。这个公司的利润构成,我似乎有些明白了,原来以前以为公用事业股利润很低,是负担。通过对中环水务的认识,我感到,呵呵,好像很多东西似是而非,当然理论上和书本上确实薄利,但是只要再里面稍微有点什么,利润就有点厚积薄发了,呵呵,而且这个东西还有欺骗性和高门槛,原来如此。
母公司估计靠环保,一定是亏晕的,当然只是我个人猜测。
zh319

21-08-19 14:54

0
闲来无事,聊发少年狂,看了看《名侦探柯南》,这个永远长不大的神探有句名言“真相只有一个”,让我想了关于自己家天量水价的真相到底是哪个了?拖了这么久,这么多人都知道,真相仿佛石沉大海,以前我以为,他们自己说的是1个月,现在发现居然有可能是半个月的,随着时间的推延,难道真相越来越荒谬了?
魔鬼在细节,柯南的片头经常说“看透这一切迷雾的居然是1个小孩,名侦探柯南”,显然细节可以透露很多不为人知,却被某些人刻意隐藏的东西,让我好好学学柯南,来盘点一下疑点:
1、天量水诞生的时机很奇妙,很妙的同期有个很大的管道改造工程在附近似乎当时还在收尾,我家在高楼,水压经常很小,开的最大都是涓涓细流,经常怀疑停水了,还跑楼下和门口处询问。就这样,某水务的数据就开了挂了,看到我都佩服,误差居然可以整到百位数(财务误差应该连分毫都不许吧)
2、某水务处理的过程和态度很微妙:首先是这些人全是便装,来了也没有出示证件,全是口头一说,甚至连预约惯都没有,更妙的是该水务的服务电话还是普通收费电话,在骚扰和诈骗电话漫天飞的年代,还是蛮特立独行的存在。那业务水平更是牛到没谱(到底干没干过呀?),第一位的口头禅都是“都不多”,“一个月用109吨一点都不多,一个烂零件收100,很便宜,一点都不贵”,当然后面由某科提供的资料表明,在2020新冠封城期间,依然坚持工作,这个精神太。。。,危机四伏居然不怕,这难道只是工作态度好的体现?后面的系统显示的户籍人数为1人,1个月109吨,在她看来确实不多,当然她肯定没看同栋下面的洗车行的数据,以至于提到时,还说我们不要管,这是门面,当时我就纳闷,这不是正好作对比,证明她专业说法的证据吗,可比她子虚乌有的某牛要靠谱的多呀。而且异常自信,周边都不看,只检查我家,认为水表没问题,她就没问题,当时我就想“水表没问题,你不就问题大了”,果然还是我有一定预见性的。当发现水表没问题,此君该自信的时候,她仿佛出现了幻视,而后也不知道为什么和旁边的1位看客,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再后来著名的抄表后移事件(2-3号输1-26,27)里,她仿佛失忆了,好像水表不是她抄的。后面的某科,堪称荒谬大师般的存在,同样是3无人员装束(无证,无工作服,无说明),在我热切盼望搞清水量问题时,此君热衷垃圾处理费和无厘头表演,最后发现他连垃圾处理费怎么收,看起来都成疑问,具体的成果表现在他们公司的收费列表上,此君特点:言行绝对错位,前面说的和事实基本都不会一样,唯一相同的就是自信:经常要介绍收费流程和敢不敢赌一下之类,唉,错漏太多,以至于我都懒的提了。
3、因为以前上面两点说得太多,我现在都懒得写了。我却发现了另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细节:该公司似乎缺乏财务,好像财务不存在一样,似乎代理财务的就是上面那两位,可惜专业太过缺乏,很多极其荒谬的东西都敢整,而且胆子很大(不像粗心)。他们以往的水费单贴在小区门口的,只有落款,里面只有工作单位名称,有时甚至连这都没有。但通常,这种表格都会注明制表人,复核人和批准人(因为涉及财务),而且表格制作得很凌乱,栋数,日期,周期都列得不清楚(居然有的要手写),单价居然缺失,用户数居然残缺不全,而且抄表日期和数据一如既往混乱,居然还有抄袭上月的情况,两个区间都不一样,有的一样的用水标准也不一样,它们似乎连商户和普通居民都分不清,而且这种情况持续时间很长,从他们接手就这样,以前是专人写单在门口收的。这在没发生前,我也没注意,呵呵,发现居然还能或还敢这样整,有的费用居然还能如此灵活,我以为必收无疑了。
4、很多人都知道,却久拖未决:投诉到相关部门,转他们处理时,某科一伙的回复都开始荒腔走板了,日期和区间,已经在慢慢偏移了,而且经常睁眼睛胡说八道,但很多部门过问了,却似乎什么都没看见,以至于他们很自信的回复“以某阳光的部门回复为准”,我一看,晕菜了,啥都没变,照抄一下,又是老生常谈“他们是如何不作假,事实,教育”之类,完结,看完,我都怀疑在雨季,这不最近果然这不从水淹的地方淹水了,唉。。。。

想来想去,命苦,我们这怎么没有柯南同学般的存在,但是我家用水这么简单的问题已经难倒了一片了,需要柯南级别的智慧吗?这正常吗?真相真的怎么扑朔迷离,还是大家都很清楚,我却蒙在鼓里了?。。。真相,呀,真相,你到底在哪里,看来还真是很多人害怕的存在呀,呵呵。
zh319

21-08-15 22:01

0
最近因为别的原因使用支付宝时,发现很多数据似乎同步效率很低,但是我发现了一个异类,就是中环水务的效率奇高,今天居然数据发生了变化,呵呵,这在以往水务回复中:2-3号输入的1-26和27的数据的说法似乎很有冲突,于是我再仔细看了下水务那篇充满自信的回复,上面果然又是自以为是的设计了了一个抄表骚操作:2月为计费周期收费,但抄表日期为每月27到次月15号,看到这,我不禁笑出了声,6月水费的尾数跟我在5-15的尾数只错了1,虽然也是错的荒谬离谱,但6月的收费周期是那个区间,我都有点晕菜,正常截止日是6-30号,荒谬中也透露了1个事实,他们很喜欢在15号前后抄表,细极思恐,按这个逻辑,1月的天量水,有概率也是15号前后抄的,呵呵,半月109吨的数字居然在他们的逻辑是可能的,这越看越像冲销数了。还是说回从前,这样的抄表操作,其实有个问题,它很大概率把应收账款跨月,而且跟商业用户很大可能是这样收款会非常困难,而且造成他们如果负债经营,财务费用不低,呵呵,这除非是有个足够大的资金缓冲池才行,理论上有可能吧,答案前面应该很清楚的表明了概率吧。

这个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似乎非常差,但同时根据我的分析它经手的现金流非常大呀,这样下去,后果。。。。。。

另外,垃圾处理费由他们代收非常有问题,他们自己的说法是环卫出账,环卫如何出账?这一般是摊人头的,所以要水务代收的原因很明确,有人就收一下,可惜该水务的处理方式里,在用水户里还有不交的,交还分交1半,和全交的,有个非常扎眼的商户处理,连我都叹服了。。。

这样下去,唉。。。在危机期间,道德风险很大呀
zh319

21-08-10 20:44

0
重温《东方快车谋杀案》有所思:危机时刻利益集团合谋的道德风险?

按理说,同一个故事被反复讲述总会让人厌烦,但神奇的是,作为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最著名的代表作,《东方快车谋杀案》虽然被先后多次搬上荧幕,但每一次都能获得很高的评价。那么,这个故事究竟有何种魅力,能够经受住时间以及全世界各种文化的考验和审视呢?

洛夫克拉夫特说过: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便是对未知的恐惧。《东方快车谋杀案》就很好地利用了恐惧这一人类的本能。停滞列车的封闭车厢,一个被残忍杀害的商人,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凶手就在这车厢的12名乘客之中,温馨的车厢瞬间变成了黑暗中的古罗马竞技场,如果你身处其中,你害不害怕?

整个《东方快车谋杀案》最吸引人的地方,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凶手,但每个人的证词又都可能是正确的,每当一个乘客说完自己的证词,观众都会随着线索去怀疑其他一个或几个人是凶手。最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场集体犯罪,为了惩罚一个恶贯满盈的逃犯。十二个人都参与了谋杀,但没法证明谁捅下的那一刀才是真正将受害人置于死地,每个人都是凶手,每个人却又都是受害人,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东方快车继续上路了,它载着这十二个可怜的人向冰天雪地中继续前行,他们的灵魂会得到救赎吗?我们不知道,波洛也不知道。但却道出了一个令人玩味的现实:在面对群体性犯罪时,连神探也会感觉到无奈与无力。

回味完这部电影,我不经陷入了导演和编剧带给我们的思索,其实这些情节离我们现实很遥远吗?

最近,我就遇到1个故事,似乎其中有些关联,先说说下列事实

1、本该单月用水不超过5吨的家庭突然单月用水109吨,而且数据前后没关联,他们也没任何改变,一切正常

2、一个规模不算小的洗车行(员工人数都至少超过5人)和一个朴素的3口之家的水量是1:5,那个5应该是谁,当你听说1个牛肉面馆的用水很节省,甚至有时候达到不用出水费的目的,你敢去吃吗?

3、账单已经出具,却突然有个人告诉你事实是:账单的尾数其实还没输入。口口声声声称按国家标准收费,水费单上居然没1个对的上,更搞笑的谈阶梯水费,还要教育别人,看看自己公司核发的水表单,哪门子的水费,难道是逆阶梯标准?

4、在1个正规的收费系统里,数据和日期的改变(2-3号的数据是1-26,27,日期在系统也是2-3,并不是晚输而已)很正常吗?这居然是不作假的证据。户籍,姓名,系统界面,他展示的系统,落后错乱,真不知是蒙人,还是造假

5、几个所谓的处理人无牌无证,就号称是某水务的代表,行事处理,也没有遵照流程出示证件和介绍目的,在假惺惺的装亲切后,发现事实并不如他们所思,行为就开始扭曲反常,各种无关的疯言疯语和做秀,一个老年家庭用户(在他展示的“系统”里,户籍数为1)在因为后面修路,高楼水压不足的情况下,单月匪夷所思的109吨,在正常的热天用水高峰9-10吨,进入冬季突飞猛进,在年某月结附近,爆发式增长。开始询问是,对方回答有点多,到了现场,某无牌照人员号称“一点也不多”,而且声称也是在新冠封城时居然还在坚持抄表,现在正常额数据分析,我想可能并不是抄表,乱改水表数据可能涉及明显的贪腐行为了,是犯法的呀,呵呵

6、某监管部门人员在投诉调查后,反而来电指责,反复提示水表查验,呵呵,最后成本分析后才知道,这么迫切的想化虚为实呀,这真是胆大妄为

如果,一个正常人遇到这些事实,他会得出神马结论?,呵呵,很显然易见吧。这个时候,“东方快车”的影子居然上演了,他们居然把这些不正常的论点都当做事实,而且还不是1个人,连续3个人都认为他们没有任何问题,甚至似乎围观的人(有些甚至是专业的)都没法发现,投诉到12345,12315和阳光信访办都任由这些单位自己完结,令人玩味呀。这是个案吗?很可惜,如果你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就知道居然还有可能是传统

“东方快车”式的故事(但内涵并不一样,甚至可能是相反)在现实中居然真的出现,这里面利益联盟的道德风险,难道不值得我们警醒吗?
zh319

21-08-10 17:38

0
《黑帮经济》里还有个有意思的故事,为了验证如何更有效防腐,设计了一个课题:世界银行出了(至少)540万美元,给一个叫 Ben Olken 的年轻人去就这个问题去写篇博士论文。他的做法是到印尼找 600 个村庄做实验:给每个村庄 9000 美元让他们给自己村子修路,等路修完后再派专家评估每条路实际花了多少钱,以此判断有多少钱被村里的基层官员贪污了。这个实验的设计是这样的,把 600 个村庄随机地(关键词:随机)分为三组:对第一组,告诉村官说路修好后上面要来检查;对第二组,把权力交给村民,通过村民大会来监督工程质量;第三组是控 制组,没有任何防腐措施。
那种反腐方式更好使?结果控制组贪污了30%的工程款,被警告会有检查的组只贪污了不到20%,而“民权组”贪污的几乎和控制组一样多。看来对印尼基层官员来说,上层的力量比村民民主要有效的多。

这个结论,难道只使用于印尼?我认为我们这也很实用。我投诉某水务时,就发现了,监管机制根本无效,何解?因为你所投诉的机构只是传递,没有任何协调机制和判断机制,类似的东西在车辆碰瓷处置方面,交警就起到了类似的作用,可我们这的投诉基本没有,任由被投诉方自说自话,然后自行判断结束,要是没鬼秉公处理,也没啥大事。要是有鬼,呵呵,经常笑话百出,而且不自查,什么犯错现实都认了,还认为自己有道理,有甚者,还二皮脸,在某平台扮不知,然后跳到另一平台针锋相对的闹剧。平日,坚决拥护和认真学领导精神和工作报告的,一旦触及灵魂,就基本失效,何其搞笑。

在投诉水务里,有两个很明显的事实(抄表日期延迟造假确认,从不明码标价而且定价自作主张,有些明显错的离谱),一查就出来了,居然任由被投诉人莫名其妙或者自鸣得意反复确认,然后他自己完结,这么小的权利没有监管尽如此猖狂,何解?
zh319

21-08-10 10:16

0
有个很有意思的书,叫《经济黑帮》,里面谈到了一个既敏感又很有意思的故事,这我就不多讲了,只讲结论:走私的真正做法并不是瞒报商品的数量,而是把高关税的商品(比如鸡肉)当成是低关税的类似商品(比如火鸡肉)进口 。海关检查的时候很难分辨类似商品的不同类型,比如说有机的鸡肉产品和一般的鸡肉产品,而这两种产品的关税可能相差极大,有的时候关税居然能有几分钱到几百元的差异,这就带来了巨大的利润来源。

其实用水的标准分居民和工业,甚至特种用水差价还是蛮显著的,如果他们把多收的水费实际转化为比较昂贵且更容易多增的处理用水,这样这个账面就平衡了,而且利润增加且可以隐藏,多么巧妙的手法呀,呵呵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