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Win Back MY Life

21-06-04 22:23 1645次浏览
景天Faith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Win Back MY Life
Win Back MY Life
Win Back MY Life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5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景天Faith

21-06-13 10:27

0
失败的操作,似乎更值得总结,我们应该反复回想那几笔操作的失败,当时买入的心理,买入的理由,收盘后的心理变化。如果能达到一种以后一看到类似操作就恶心的条件反射,就算成功了。去掉所有错的,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
景天Faith

21-06-12 12:05

0
这是做交易的最高境界,这时对交易的认识达到最高的层次。交易的终极命题是什么?这时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也许远远超出了交易的本身。从而产生更多的对自身的认识,对世界的了解。简单的说,这是所谓“人道合一”的终极境界,从而跳出所有的规则与束约。交易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难道交易真的是痛苦的吗?起初,我们与市场对抗,因为金钱的损失而生活在无尽的痛苦之中;后来,学会了与市场保持弹性的融合,但从此就开始了与心灵的抗争,因为对本能的约束和压抑而生活在无尽的心灵折磨当中。交易的意义是什么?在亏损6 位数资金的时候都没有出现的迷茫,竟然在获利两个6 位数资金的时候出现。难道我这一生都会在这种骑虎难下的折磨中度过吗?现在我看到了交易可能存在的最高境界,这是让我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
交易最高的境界不是在交易市场,而是在交易自己的心灵。规则已经被内化,心灵就是最好的参数……总之,这时心灵已经不再是需要压制和约束的障碍,而是一种最好的工具。一种能量无限、威力无限的工具。也许交易者的成长像是一场星际旅行,从兴奋、激情、憧憬、欲望;到孤独、迷茫、无奈、远离人群的现实生活;最终成为英雄一样凯旋而归,重回地球、重回现实的社会。这时交易已经无所谓是交易,不会从交易上再感觉到交易的一切。也许庞大的金钱、加上心灵上的绝对成熟,能够使你有一个幸福的生活。下面在阐述这个美妙的境界之前,先探讨几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我靠什么获利?基本分析不能使我获利,为什么呢?现实走势通常会超前于基本面。这一点我无需多说,“利好兑现、卖出股票”这些经验之谈已经说明一切。同时现实走势也会滞后于基本面。97 年国家十三道金牌抑制住大盘的上涨了吗?没有,但他为其后的熊市埋下了伏笔; 98 年国家为了抑制通货紧缩而不断降息和推行激进财政政策起到作用了吗?同样没有,但他为现在的通货膨胀埋下了伏笔;2004 年以后国家为了托起低迷的股市不断推出的利好起到作用了吗?还是没有,但他为2006 年的大牛市埋下了伏笔;2006 年国家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政策起到作用了吗?没有!没有!但这是否又为将来房价的暴跌埋下伏笔呢?问题是,我们谁也不知道房价暴跌后的底部,是否比现在的价位低?基本面就是不断压向骆驼的稻草。除非是神仙,否则谁也不可能知道具体哪一根稻草能够压倒骆驼。什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力?万有引力吗?没错!宏观世界上万有引力是最重要的力,它控制着宇宙中一切天体的运行。但是原子内部的微观世界里,最重要的力是强作用力(维持质子、电子、中子平衡运行的一种力量)。要知道我们这些中小投资者是生活在微观世界内的动物,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基本面就是万有引力!如果你不能从2004 年“国九条”时就开始持股,即使2 年内下跌700 个点也无怨无悔的话, 还是忘记基本面吧。基本面留给林奇、巴菲特那些资金庞大、持股周期超长的宏观动物吧。
什么是本轮牛市的起因?答:大众的眼球从乐意于关注黑暗面,转变为乐意于关注光面的一面。你的眼球乐意于看那一面,很大程度取决于环境内的大众。我无法计算这些众多并且又相互作用的心灵。技术分析也不能使我获利,为什么呢?世界上没有对单次交易负责的技术!如果是多次交易,那就是交易系统的事情了。没错,我靠交易系统获利。而我的交易系统又是如何获利的呢? 市场对于交易系统是高效的吗?如果市场没有任何偏向性,那么任何系统长期交易的结果都会归于0(不考虑交易成本)。这时市场公式将是:大赔率*低正确率=小赔率*高正确率。这时击败市场将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确实能很轻易的发现市场具有高效性的一面。市场是对称的,一种方法采用的人越多,市场就会将使用这种方法的人一网打尽,从而市场跳向这种方法的反面。简单的说,市场就像是一位老师,它教给交易者一种单向的方法。当更多的人学会这种方法以后,市场就会突然改变。这就是我以前一直谈论的钟摆效应。市场总是在极端的对称两极间不断的摇摆,而这种摇摆具有广义不可预测性。这一点从理论上也很容易解释,市场是人类行为的集合体,而人类创造出的弊端又会由人类自身来纠正。一种方法能够获利,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从而填平这种不平衡。
万幸!市场是不完全对称的!市场是有偏向性的!否则我们谁也无法战胜市场!市场的不对称性来自于人性对待盈亏的不对称性!而我之所以能够获利是因为利用了人性的这种不对称性。人喜欢占便宜;人喜欢追求正确率而不是赔率;人会像近期成功者学而不是失败者;人喜欢铲除鲜花、浇灌杂草……你不觉得奇怪吗?股市能够随着经济增长而长期不断上涨,期货市场也不过是零和游戏。所谓“二八现象”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要知道这些失败者并没有经历过所谓的“失败者的培训”呀!感谢上帝,他将我的对手们大脑中编写了这种原始本能程序。只要我能够反人性而行之,我就能击败市场!这时出现了两个公式。第一,人性满意程度公式:高正确*小赔率〉低正确率*大赔率。第二,市场财富公式:高正确率*小赔率〈低正确率*大赔率。当然这只是人性不对称中最明显的地方。如果再考虑到一些微观的问题,那么交易的结果会更加完美。在股市这样的全额保证金市场上,如果你的盈利幅度始终大于亏损幅度的话,即使其他问题全部随机选择,你也能实现长期交易后的必然盈利。如果你还不能盈利,那说明你的交易技术不如随机,也就是说你的交易水平是负值。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负值的交易技术加上这条获利原则仍然不能实现获利。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对于大多数交易者而言,还是先别思考了。

你能感到兴奋了吗?如果人类的本能不改变,我的交易系统就会始终有效。或者说,在我的有生之年,我的交易系统都能不断的创造财富!在兴奋之前,先想一个问题,对抗人性真的这么轻松吗?这个世界上有出卖肉体的职业。天哪!我做的是出卖灵魂的职业!最后的结论是:我的交易事业不但是痛苦的、甚至是可悲的!以前我总是对连续的小幅亏损而耿耿于怀,甚至刚开始的时候都痛不欲生。但现在想想看,感谢这些小亏损吧。如果没有这些连续的小亏损,我的交易系统也不会产生价值。正是这些令人讨厌的连续小亏损,把那些比我更聪明的人们挡在了成功的门外,从而使得我的交易系统能够长久具备获利的价值。

第二,我是谁?人类有自由意识吗?是什么决定人类的行为?人类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美国分子人类学家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全世界的人类在距今15 万年前可能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祖先,这就是夏娃理论。也许是一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们或许真的是同源的。这样我们就具有相似的基因程序来作用我们的大脑,这可能就是人的共性大于特性的原因。人类是有自我意识的动物,而这种自我意识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由的呢?人类是按照某种复杂的程序来完成所有的行为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在交易上必然失败,而成功者又是与众不同的人,甚至这种与众不同还是来自于偶然。例如,持有亿安科技的老太太,之所以能够大获全胜是因为把持股都给忘了。

我个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一切行为都遵循两条法则。第一,欲望满足最大化原则;第二,阻力最小化原则。当然阻力最小化原则中还包括惯的力量。比如,我每天早上上班,是因为我需要工资来实现我的生存欲望;我之所以维持现在的工作,是因为完成现在的工作是阻力最小的选择;我骑车到公司的路径选择同样是因为阻力最小的原则来决定的,也许我的路径并不是最近的,那么这就涉及到惯的力量。当然人类的行为在欲望实现最大化和阻力最小化之间出现矛盾时,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进行权衡。表面上看,这些是我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可能我的行为就是完全由惯程序、欲望程序、对阻力的计算来实现的。对于交易而言,是否也是这样?我们在市场上的一切反映是否都是注定好了的呢?我们做交易的目的除了盈利以外,还要兼顾
其他欲望的实现。比如,成就感等一系列满意程度。美国心理学家有这么一个试验:给一些孩子一颗很好吃的新型糖豆,并且告知如果当时不吃的话, 30 分钟以后就会得到第二颗。更多的孩子选择了当时就品尝这唯一的糖豆。这并不理智,但这却体现了欲望满足最大化原则。未来在这些不成熟的孩子面前过度贴水了。对于我们成年人而言,复杂事件或者说毒品对吸毒者而言是否同样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交易者更乐意于接受确定的小利润。因为这样有最大的心灵满意程度。心灵在某些时候确实是不理智的。一万元的利润产生的满意程度要小于10 次一千元的利润。欲望程序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有数十亿年的历史,改变是绝对不可能的。而用理智来控制欲望又不符合阻力最小的模式。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惯程序的修改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如果给上面的那些孩子进行多次的培训,让他们多次感受到吃到更多糖豆的乐趣。是否可以改变他们的行为呢?我想这是肯定的!甚至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我们还能得知越新鲜的事物,我们产生的欲望也就越大。但时间长了,多次接受感官刺激后,这种欲望会呈现衰减的趋势。那么当小孩子们多次品尝过这些糖豆后,美味的诱惑力就会的下降。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将想做的事和该做的事合二为一呢?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的大脑分为三个部分,左脑、右脑和脑核心。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最先形成的是脑核心、然后是右脑,而最年轻的是左脑。我们的意识、语言、不良情绪、时间感、判断、拼搏动机、得失计算等等都是由这个最年轻的左脑完成的。也许发达的左脑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的原因,但左脑又是大脑中最不发达的一个大脑部分。左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和流量要低于其他部分。左脑是一个笨家伙,他总是有把简单的事情搞糟的天赋。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我们越在乎一件事物,我们就越可能把这件事情搞糟。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左脑,而意识只是我们大脑中的冰山一角。事实上,各行各业大师级的人物,之所以能够创造出神奇的结果,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会使用潜意识。这一点反复在体育运动、艺术等等领域内表现。大师是那些能够唤醒潜意识或者说驱逐意识的人。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想得到一件事物,那么我们最好先学会放下这件事物。你越是在乎,你的意识就越是会将其搞糟!你越是紧张,就越说明你是在用笨拙的左脑来控制行为。好在左脑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培养惯性的行为。所谓培养惯性的行为,就是将学的行为交给脑核心,并由脑核心处理相关细节。要知道脑核心要比左脑聪明的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师的行为就是一种惯性的行为。

当然左脑还有一个主要的功能,那就是解决问题。在左脑的世界里,是一个永远充满问题的世界,而我们存在的意义又在于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某时真的没有问题,那么左脑就会暂时的充当裁判来挖掘出问题来。也就是说,左脑有创造问题的天赋。想想也很可怕,我们居然能够创造出问题。这也许解释了乐观的心理暗示对于人类行为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你总想着你是否有什么问题?现在是否什么事情没有处理好?那么你总会找到一些问题、甚至是创造出一些问题。如果你想着我很好,我很快乐,那么你就会很快乐。如果你“喜欢”忧虑和痛苦,那么你那个善于理会“领导意图”的“左脑员工”,就会创造出足够你想要的东西。也许交易应该是洒脱的、交易应该是快乐的!也许这就是墨菲法则的成因!有意思的是,左恼很笨拙,它不可能同时关注太多的问题。甚至他只能关注一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也许人的一生中某时无论辉煌与落魄,总会有一两个主要的问题有待解决。

左脑只会关注未来,而不是现在。这就是为什么可能出现坏情况,要比坏情况出现时有更大的焦虑和忧郁的原因。左脑控制着动机,这也就是我们在“五十而知天命”中讲述的案例的成因。解决问题的行为如果不能编制成为惯。那么当问题解决了、动机不存在了以后,我们就仍将回到处理问题前的状态。

惯的力量可能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能够意识到的通常都不是真正的惯,真正的惯是不需要意识的。心理学有这么一种说法:命运=心理的强迫性重复。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他的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感情。该理论指出,不要在同一地方跌倒两次。因为即使是痛苦的错误,也是很容易被我们强化并且编入惯性程序的。最可怕的是,这种惯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也就是说,不用思考我们就能犯错。事实上,我们的交易行为中,必然有很大的成分是通过惯来完成的。如果一个人反复犯一个同样的错误,那么它就会继续犯这种错误。因为这是一种阻力最小的方式。有意思的是,这种重写惯的能力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衰弱。一位心理学家指出:超过三十岁的人,惯就会像石膏一样坚硬!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人的学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是一个普遍的共识。往往心理问题的起因,通常都能追述到患者的童年。由此看来童年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这种理论似乎在告诉我们,某行为如果重复多次后,便能够进入潜意识。这时我们就可以在不用思考、没有感受的情况下继续重复这种事情。那么如果我们在交易上反复的做同样的,并且是正确的事情。那么时间长了,这种行为就会成为一种无意识。而不会再有所谓的心灵挣扎和痛苦!有意思的,这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学交易要从小做起!

人脑的工作机能是一种白痴领导天才的机制。脑核心的处理速度要数十万倍于左脑,而这种处理是完全在无意识下完成的。比如,心脏的跳动、血液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肌肉的调节、胃酸的分泌等等。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所谓惯的养成就是,左脑“教导”脑核心接管这些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能力协调的工作。这时我才真正理解,数年前的一句话:要想学会拥有、必须先学会放弃。如果你永远放不下,那么惯永远不会养成。遗憾的是,脑核心的能量虽然巨大,但却是我们不容易挖掘的。人在被催眠的情况下,可以爆发出巨大的潜能。当这些潜能在我们意识状态下是无法实现的。也许你越是不在意什么事情,就越容易将其处理的出色。如果说左脑的信仰哲学是未来比现在重要的话,那么脑核心的信仰哲学是将现在的事情做好。右脑控制着我们的灵感、领悟和直觉。右脑的机能至今还未被我们全部掌握,但右脑同样有无尽的潜能。也许科学奇才是那些会用右脑“思考”的人,而我们常人更多的是在使用左脑思考。右脑是一个天堂!右脑能够超越语言、忘却时间、舍弃执著、放弃价值判断、并因此拥有一切美好。右脑的世界是一幅“顺流而下的航道”的景象。愿望将得到满足、世界为我们而存在。

这是一片没有任何负面情绪的乐土,是真正自由的国度……这时我又想起一句交易的名言:沉重与焦虑,同金钱无缘。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养成正确的交易惯呢?什么又是失败者的培训呢?虚拟的交易市场不过才产生一百多年的历史,那么我们的原始本能程序根本不可能存在应对交易的部分。我们在进入市场的那一刻又是通过什么来控制交易呢?

应该说是一种人类在丛林中养成的那种原始本能程序。他虽然能够帮助人类在丛林中生存下来,但却对交易无意。所谓交易的学或者说正确惯的养成,就是一种:通过不断作正确的事情,将正确的事情编入惯性程序,从而使得想做的事和该做的事情合二为一。那么交易的学就是一种将上帝给我们编入的原始本能程序格式化,并且编入新的惯程序的过程!下面我们来看看人类是如何学新鲜事物的吧。

我们以学自行车为例。当我们小的时候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我们首先是靠新鲜感产生的兴趣和兴奋作为动机的。当然学并不容易,也许我们会无数次的跌倒。接下来战胜自行车的信念让我们不断的努力练,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会成功,毕竟几乎每一个人都能成功。这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首先是兴趣,然后是信念,最后是什么呢?最后是无意识!当我现在骑车去上班的时候,当到公司以后,很可能我都回忆不起路途上的过程。这就是从左脑到脑核心的转变过程,脑核心不会感到兴奋、更不会感到困难,一切是那么顺理成章的自然。这就是惯养成的过程,但学骑车并不存在本能排斥。也许学交易会更困难一些,但我们同样会成功的。那么按照其他的学过程来推算,成功的惯性交易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第一,没有时间感。我的年龄偏小,可能更多的人也都体会过成长的感受。我在手机行业工作了6 年,做着同样的工作。我做了10 年的交易,后一段时间基本上是不断的做同样的事情。也许我真的老了,就连所有的娱乐活动都没有了小的时候那种激情。那么成长或者说成熟的感受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时间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人越小的时候,这个世界对于我们就越新鲜。我们有更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和学,所以这时时间过的很慢很慢。而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我们将用更多的惯来处理问题。这一点尤其是在固定的环境内,在没有什么重大变化生活方式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我第一次去郊县做销售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到达目的地后,我能回忆起路途上的景色和经过。而现在似乎是一瞬间就到达了目的地。人都是相似的,我想大家也都有共同的感受。也许延长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
“时间停止了”的现象,同样会发生在很多情况下。一位钢琴大师曾经说过,他在演出的时候,时间仿佛是静止的,弹奏的过程仿佛是一瞬间。我在写作的时候,有时能够灵感突现。思维快速的转动,并且感觉如此的轻松和自在。当写作结束后,我会突然发现居然有点累。而且时间居然过了好几个小时,看看写出来的东西也觉得不可思议。我在写作的过程中,讲究一气呵成。如果中间停顿的话,将很难继续找回灵感。我老妈很讨厌我经常大声的放音乐,我反而觉得没有音乐我不可能达到兴奋点。欣赏音乐、打字、甚至是思路都是在一种不用控制的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如果我思考着音乐、思考着如何打字,那么我根本无法写作。这也许就是一种惯性的潜意识挖掘。也许对于成熟的交易而言,交易已经不再是交易,他只不过是像每天早上刷牙一样,已经是融入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你还记得起昨天早上刷牙时的情景吗?由此可见,预测只能来自于左脑,因为只有左脑才有时
间感。也许成熟的交易是不应该预测的,而是一种对当时现有现象进行惯性反应( 下意识思考)的行为。我经常说:“明天的事,后天再说。”至少这并不完全是我的懒惰,而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的惯是根绝明天的市场反应,来决定后天的操作行为。

第二,不需要理由。狭义的理由是指意识范畴下的通过左脑进行的理性分析所必需的原因,而广义的理由可能并不能被我们的意识所察觉。事实上,交易本身就是一种尽量忽略理由和道理的行为。毕竟随市场而动并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存在就是最好的理由。但我这里想说的并不是这些,而是那些下意识的选择。有时我都佩服自己,怎么当初就战略性建仓了 600065600788600745 这三只倒霉的股票呢?按照概率根本没有办法解释。这也许就是一种下意识的“分析”,不需要理由也能找到这么“精彩”的三只股票。现在即使让我用现在的经验来量化分析这其中的原理,我也不能完全说得清楚。如果我用规律来解释的话,连续三次买入这样股票仍然需要巨大的“坏运气”来帮助。交易的最高阶段应该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而不是一种理性的量化分析。交易的最高境界没有任何参数,因为我们自身就是最好的参数。难受了就是最好的平仓理由!选择股票或者开仓信号的时候,更多的靠直觉。当然这种直觉也是靠很多初期可量化理由的重复。也许我们学交易的速度要远远超过我们意识能够留意到的东西。当然在这个阶段之前,还是应该要更多的规则而不是更多的自由度。曾经有一位交易者问我该如何止损?我的回答是: “我只能因为下跌的还不够而仍然持股,但绝对不会因为跌得太多了而持股。具体的尺度和参数并不重要! ”他又问我该如何兑现获利?我的回答是: “我可以在短期的正常回调中卖在地板价上。但绝对不可以卖在最高点!同样,具体的尺度和参数也不重要。”我想说的意思是:对于初学者而言硬性的规则、硬性的尺度、硬性的参数是必要的。但当我们成熟以后,更重要的是思想而不是参数。现在来看,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那颗正确的心灵带给我们的正确的感受。

第三,除了幸福感,不应该有其他的感受。如果你脑子里更多的感受是未来结果的得失,而不是现在正在进行的事情的话;如果你还感到害怕亏损的话;如果你还能够感到忧郁和焦虑的话;如果你还意识到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赚钱的话;如果你还能够感觉到交易是一种奋斗和挣扎的攀登的话;如果你还需要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行为的话;如果你还能因为一个目的或者说理由而不能放弃执著的话;如果你不能感到那种顺理成章的美好的话……那么交易对于你还只能说是一种新鲜事物,你还在用左脑来控制你的交易行为。终极成熟的交易者是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走过架设在两个悬崖间的独木桥。要知道,你用意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到这些的。也许只有当你把交易放下的时候,你才能够真的达到终极成熟。

也许这就是终极的交易者。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世界仿佛就是顺流而下,成功仿佛是顺理成章。这时你没有必要去预测一切的事情。明天的事情,我们可以后天再说。交易就像是交易软件中不断随时间添加的k 线一样,我们只不过是在随着时间自然的往前走。我们根据明天的走势来采取后天的行为。交易不再是一种奋斗和拼搏,交易是一种令人兴奋的事情。请注意,这种兴奋并不是来自于金钱的增加,而是来自于交易的本身。就像我现在的写作并没有任何功利性的价值,但我仍然觉得兴奋。一位成功的交易者曾经说过:交易是我穿上衣服以后,所能做的最快乐的事情。这时心灵已经不是最早时的那种障碍,而是一种工具,本能排斥已经不存在。这时你需要左脑来处理的新鲜事物也许将变成,非洲的某个国家还有人在经历饥饿;世界如何才能够变得更美好;旅游真有趣,大自然真的很美好!也许你需要找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方式来花掉或者捐出你那庞大的资金。一位交易大事说过:曾经有人称为是赌徒、投机客、投资者、投资家、银行家、慈善家,要知道我从始至终做的都是同一件事。也许一个交易者的善终就是,跳出交易之外,来享受没有限制、绝对自由的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生活才能叫做生活,而其他人只是算是活着。你已经不用为账单而发愁、你已经不用想着如何通过虐待自己来适应这个可怕的社会、人际关系已经可以抛开利益的束缚而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交流。。。。。。。。总之世界太美好了!也许这就是终极的人生,一种不用作任何自己不乐意于做的事情的人生。这时你已经成为一代宗师,能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回过头来,我们来看“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类似乎永远的生活在欲望和法规的矛盾中。也许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心灵的要求和现实的法规的夹缝中权衡。所谓“心”就是欲望、动机、灵感、意识、思维、情感等等。而“矩”就是指规则、秩序、法律、道德等等的限制。人会最大程度的满足自己的欲望,如果这种欲望是不加以限制的话,那么世界将会大乱。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产生法律来限制人类的行为。当人类违背法律时,就会受到社会的制裁。这时不遵守法律就不符合阻力最小化的原则。这时就会有权衡、控制的出现,从而平价出自己应该的行为。有意思的是,“矩”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对“心”的限制,他们是矛盾的。否则就不会出现“矩”。比如,法律并不会规定人必须结婚生子,因为虽然这些是人类社会繁衍的前提,但是这并不与“心”违背。那么所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指将“心”和“矩”这两种永恒的矛盾合二为一。也就是随心所欲的做事,都不会触犯规矩。对于交易而言也是这样。起初交易者为了满足欲望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想做的事情可能会对未来构成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必须用规则来限制和约束自己的交易行为。那么交易的最高境界就是心灵和规则的合二为一!这时想做的事情和该做的事情合二为一!这时没有约束、没有挣扎、没有痛苦、没有本能排斥……这时我们交易的不是规则、不是信念、不适自身的环境,而是我们那颗可爱的心灵!
景天Faith

21-06-12 11:56

0
这个层次是一个分水岭,因为我自己都还没有达到。下面的部分是根据最近一年在期货市场上的感受、以及想象来完成的。当然这些层次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所以我身上可能也存在一点这些层次的雏形。下面的部分,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

在古代那个愚昧的年代,人们把自己所不理解的现象都解释为“命”,而自从解放以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又在无时无刻的回避“命”这个话题。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当人们形成一种科学理论以后,就惯用这种范例来看待问题。而对于这种范例解释不了的现象就采取回避的态度。当越来越多的现象无法回避的时候,就会推动新的范例产生。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的进步是跳跃式的而不是平稳进步的原因。也许我们现在真的应该探讨一下“命”这个话题了。 以前在股票市场,我所采用的是“咬死”策略。因为股票和大盘之间有非常高的相关性,并不用进行任何选择。简单的说,就是当我的交易系统是一致的,同时在市场走势一定的情况下,交易结果也就是一定的。这里面并不会出现战绩能够被个人左右的现象。而进入期货市场就不同了,我必须对不同开仓信号进行选择。这时我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而交易结果也就有了更大的偶然性。如果我们将交易记录进行整理的话,是否能够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呢?前面已经说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那么这些不同的结果又是如何分布的呢?如果说赢与亏是按照无规律随机分布的话,那么就没有探讨的必要。而如果盈与亏的分布具有某种惯性特征的话,这里面是否有某种奇妙的规律呢?

我个人认为所谓的“天命”并不是指同样的原因可能产生不同结果的问题。结果是我们不能左右的,并且是不可事先预知的。那么所谓的“天命”我想是指这些不同结果的分布特征。无数的现象都在证明这一点,不同结果出现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同样会产生一种趋势或者说惯性的效应。比如在打牌的时候,我们的水平在某一段时间是一个固定值。那么这种水平就能形成一种固定的盈亏比例和赔率。并且这种输赢分布应该是随机的。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有时候某天我一直在不断的赢钱,而同样的我、同样的对手又有可能让我在某天不断的输钱。有的时候是前半段不断的盈利,后半段不断亏损。或者前半段不断的输钱、后半段不断的赢钱。当然前者通常发生在一次“大牌”打臭了后形成转折点,而后者通常是“闯”成一次“大牌”后形成转折点。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认为上学的时候真的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唯一学到有用的东西就是喝酒,毕竟不会喝酒就没有办法做销售。现在我认为上学的时候还学到了第二件有用的东西,那就是赌博。无聊的大学生活,让我在百无聊赖之中经常喝酒赌博。也许很多人对于赌博从来是恨之入骨、不屑一顾,认为赌博是上不了台面的事情。我倒是不这么看,相反我认为赌博是最大的艺术。当然靠赌博为生的人和以赌博为乐(寻求刺激)的滥赌鬼不同。前者是在不断对自己约束下进行的一种辛苦的活动,他要分析概率、记牌、克制本能而保持清醒。而后者是在放纵本能追求刺激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荒唐的行为。这种人追求的是本能的刺激,而不是通过克制自己来做有概率优势的事情。我认为,不赌博不足以知天命。

换一种大家能够接受的方式,我们不以赌博为例,而看看历史事件吧。从历史中,我们可以反复的看到“转折点”和“趋势”。看看三国时期的刘备,他从登上历史舞台后就处于非常弱小的位置。有人说刘备最大的本事就是逃跑,他投奔的人无数,而又不得不东躲西藏。当逃到了刘表那里也被曹操穷追猛打、差点被斩尽杀绝。刘备逃到孙权那里,孙刘联盟后的赤壁之战成为刘备的转折点。真的不可思议,从此之后刘备太顺了!从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到反客为主的吞掉刘表、到七擒孟获平定西南、再到直取汉中自封汉中王、最后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从而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让曹操都想必其锋芒、让孙权都产生惧怕。胜利来的太快了,也许那时刘备真的感到: ‘也许一切太完美,感觉像在飞’。突然,真的是突然!关羽走麦城、张飞被部下杀害、刘备倾举国之军讨伐东吴,站败后托孤白帝城、诸葛亮接过重担后,两次北伐也都以失败告终……人的命运是不是不可思议呢?无独有偶,二战史是不是也出现了从希特勒闪电战的神话到多米诺骨牌一样的溃败呢?无数的历史事件都在证明这一点。诸葛亮还是那个诸葛亮。被后人奉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为何最后也弄得出师未捷身先死?难道是诸葛亮水平骤降?还是对手的水平一夜之间提高?也许这种既不能用随机分布来解释,又不能用主观个体的水平来解释的得失现象就是天命!按照前面我们达成共识的非线性思维也只能解释水平的差异并不能决定战争结果每次的胜败,但无法解释为何胜败的出现会呈现集中分布、更无法解释转折点和趋势的形成。

我本不想探讨原因,毕竟我所不知道的要远远多于我所知道的。也许这种现象的90%以上,都可以用人类的心理来解释。无论是赌博、交易、战争等等一切行为都属于博弈的范畴,而博弈中随机成为越大,或者说自主(自己决定)的成分越小,这种现象就越不明显。这是一个心灵产生“天命”的一个有力的证据。但是即使是几乎不用人左右的纯随机赌博中,似乎也能出现所谓的转折点和趋势,只不过这种特征及其不明显。比如在21 点的赌博中,每次下注为固定额时,我们选择的余地很小,但同样会有略微的这种现象出现。难道人的心态可以用无形的方式干扰随机事件的结果吗?《雀圣》这部电影中说道,打牌要打“笑章”。你越是指责、嫌弃牌不好,你以后的牌就有可能越不好。心灵是世界上最最微妙的一部机器,他能对现实产生的影响是我现在所无法理解的,并且将来也永远不可能全部理解的。绝对的心态平和、心如止水是不可能实现的。心理学有一种说法,观察事物就会干扰事物。我们无法观察自己的呼吸规律,而对这种规律又不进行干扰……还是那句话,我所不知道的要远远多于我所知道的。在交易中,我还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心理现象。比如,在我不断获利后开始展望未来可能会出现生活方式的质变时,通常就是我好运快结束的时候;交易开始时充满信心、甚至向身边人公布交易细节和获利目标时,通常都不会产生好的结果;持续盈利的交易总是产生在对亏损麻木甚至适应以后,而在连续亏损想着“转运”的时候通常不会真的“转运”;担心的事件通常都会发生(墨
菲法则);大的利润总是产生在不经意中……人的心灵在左右行为的程度上,也许高于理智的比例。

我相信天命即心态,那么心态又是如何使得天命形成这种规律的呢?也许这方面确实具有混沌理论的某些特征。当你在不断胜利的同时,同样也是在心灵上进行一种不断聚集失败因素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过去的结果作用于心态,而心态又在对未来的结果产生作用。这就形成了一种正反馈环,自然也就形成了“趋势”的效应。同时在“胜利趋势”进行的同时,弊端的东西又被聚集和封存起来。当这种弊端集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转折点就产生了。这一点也可以从动机心理学来进行解释。比如某人因为疾病的原因而不得不戒酒;当戒酒的行为对疾病产生良好的效果时,戒酒的行为得到了强化从而使得患者身体越来越好;但当疾病好到一定成熟的时候,戒酒的动机就会慢慢消失,这时通过理智来克制和约束本能的动机消失了,患者又开始饮酒; 起初饮酒并没有立即对身体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饮酒的数量可能又会增加,直至疾病某日又突然爆发了。中国股市有政策市的特征,“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是这种政策市的真实写照。当然也可以这样理解: “一死就放,一乱就管”。因为市场“一死”,管理层就失去了加强管理的动机。
在现实生活中,好朋友间的亲密程度也存在趋势和转折点的特征。开始时由于好感或者某种需求的原因,两个人都有使得关系密切成为好朋友的动机。这时动机决定行为,两个人都在为了成为好朋友不断的付出。同时这种付出也会形成正反馈环(因为他对我好,所以我对他好;因为我对他好,所以他也对我好)。但是当两个人的关系密切到一定程度以后,这种想成为好朋友的动机就会因为(朋友成为)现实而慢慢消失了。在好朋友这个现实前提下,每个人都“想”付出更少的投入、享受更大的回报。其实这个“想”并不是理智上的思考,而是下意识的自然反应。因为好朋友的关系已经确立,所以就慢慢丧失了对友情呵护的动机,同时又会产生对好朋友所付出的理所应当的依赖感。慢慢的矛盾和不满就会堆积起来,也许突然某天会出现崩溃,或者慢慢的形成一种理智下的反方向的正反馈环。

事实上,这些现象和股市价格的趋势现象的成因并无二致。毕竟股市是世界的一部分,它必然也遵循世界上的法则。世界上万物都有对称的两面,而所谓趋势和转折组成的循环现象的本质就是一面的力量在通过正反馈环的效应不断强化,另一面则由于封存效应而不断的聚集力量。当这种力量达到一种程度时,反转就发生了。简单的说,这些就是正反馈和封存效应下的负反馈的组合。因为上涨所以上涨就是正反馈、因为上涨所以下跌就是负反馈。但负反馈具有封存效应,他处于不断堆积的状态。有意思的是,如果将我的资金绘制成资金曲线图,那么我会发现这种曲线图和股价波动的曲线图并无二致,至少没有本质上的不同。说句题外话,于丹教授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将现实生活、中国古典哲学、外国现代科学进行结合的分析问题。事实上,这些配合得恰到好处、呈现出非常和谐的统一。孔子说过:朋友数、斯疏矣。禅宗中说: “人生最好的时候是花未全开月未全圆。”也许过程要比结果重要得多,也许我们更多的应该注重于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结果的动机必然会走向失败,这是因为动机心理的原因。那么我对于交易的目标就不应该是获利,而应该是交易本身。我相信一点,如果我在期货市场能够存活十年,那么我将不会再为钱发愁。那么我做期货的目的就从获利转变为使得交易能够继续。如果我总想着获利,那么当我真的获利以后,动机就会消失,从而走向亏损的阶段。在期货市场上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总是在亏损惨重以后,才会去做正确的事情(止损、轻仓、放慢交易节奏)。而他做正确的事情以后,就能不断的获利。而当他不断获利以后,他就会丧失对自己的控制而继续去做他想做的事情。最后他重新经历亏损惨重的阶段。这种循环在不断的发生,就像一年四季的不断循环一样。有意思的是,现实中也有无数的事例证明。当结果出现后,形成结果的原因反而就会消失,而这最终实现了结果的消失。比如,刘备得到孙权的帮助是因为刘备的弱小,而当刘备强大以后这种孙刘联盟的原因就消失了,从而导致了关羽败走麦城;股市因为持续低迷而得到管理层呵护,当股市回暖以后管理层的呵护消失了,从而新股疯狂的发行导致股市见顶回落;某人因为不甘于贫穷而工作努力、为人和气最终创出一番事业,当功成名就以后这些给其带来成功的因素消失了,从而导致生意的失败……这些都是负反馈的原因。

无论是市场、交易、战争、赌博、生意等等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他们都会遵从世界的法则。包括我们自己在内,谁也逃脱不了这种法则。也许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都是这样一个由正反馈、负反馈、封存效应组成的自调节的系统。也许我未来要多花费一些时间,放在对心理学的研究上。现在我能够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从心态上把得失看淡、从心态上把结果看淡。从而能够做到不期盼、不祈祷。

我不得不承认,包括我在内的几乎所有人,把太多的精力耗费在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祈祷上。这些我已经能够从理智上做到,但从心态上来看还远远没有达到。除了心态上的修行,我们还能从行为上做出点什么呢?这就是我从进入期货市场以来,给自己交易理念这座大厦找到的第二块基石。那就是,赢冲输缩!人类对待命运有三种层次。第一,与命运抗争;第二,被动接受命运;第三,把接受“命运”变为自己来“运命”。首先,在交易或者赌博当中,如果概率是一定的话,并且具有概率优势的时候。当出现连续亏损后,与命运抗争的人会下更大的赌注,来用概率的思维和命运抗争。这类人通常会赢,因为他本身就具有概率优势嘛。但这样做具备了太大的毁灭的风险,所以我觉得与命运抗争并不明智。其次,用抛开输赢而采用一致性的方法来进行资金管理。事实上,这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策略,他可以长期得到概率上应得的结果。最后就是我要说的赢冲输缩。这一点是来自于资金管理的问题。在股市上我不用考虑这个问题,毕竟满仓操作的风险都要远远低于我可接受的风险。那时我的仓位就是在极端的满仓和空仓之间二选一。而期货市场则不同,我不得不考虑承受风险的程度。也就是说,承受多大的风险和利润必须由自己来选择,这是就出现了资金管理的问题。即使我的交易水平是一定的前提下,天命也可能让我出现交易结果分布上的惯性特征。那么当我做出了一笔亏损交易以后,我就将未来的交易也视为可能亏损,所以下更轻的赌注。而反之,亦反。在股市上,我只要甘心在整理行情中亏损,那么我必然能够等到趋势来临的那一天,从而必然会选对位置。而在期货市场这个保证金市场上,除非我的仓位极轻,否则我有可能无法熬过整理行情的黑夜而不能看到趋势来临的太阳。也就是说,即使按照一致性的下注法,除非我的仓位的风险当量和股市相同,否则我也可能被市场扫地出门。那么赢冲输缩就是明智的资金管理策略。我可以在天命的冬天把交易额降低,从而有准备的度过交易的冬天。来为未来必然出现的春天保存实力、做好准备,这就是“运命”。

济公是一位高僧,他有一首诗。我只记得第一句:今日不知明日事,何忧?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做交易都有被市场扫地出门的风险。只不过我们是把交易系统对于扫地出门这个事件的概率,设计成一年一遇、十年一遇、千年一遇、还是万年一遇?即使我们把交易系统中被扫地出门的风险设计成万年一遇,我们同样有可能在未来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被市场扫地出门。我是说,如果上天对你足够狠毒,那么再好的策略也是可能走向毁灭的。对于成功者而言,如果没有天的帮助,他们也是无法最终成功的。即使从宏观上来讲,长期结果中的偶然性会降低,但绝对的确定性也是不存在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然我们无法绝对的左右结果,那么我们还是把得失看淡一些吧。中国人向来这样,不是把某个事物捧上天,就是某个事物踩下地。我希望更多
的人,能够对赌博有一个近乎客观的认识。也许我是一个知道自己是在赌博的交易者;而更多的人是一个自以为是在做交易的赌徒。

最后,我觉得“五十而知天命”最大的特征在于一种转变。从对市场的现象、规律等的研究,转变为对自身内心的研究。如果说“三十而立”是把交易的主战场从心理需求转移到市场现实的话,那么“五十知天命”以后,就是把交易的主战场从现实的市场转移到自己的内心环境。接下来我们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寻找过程:我是谁?、我需要的是什么?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景天Faith

21-06-12 11:16

0
按照于丹教授的说法,三十而立正是所谓“和”的阶段、也是学会“舍”的阶段。我先不说什么是交易上的“和”与“舍”,而是先说说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并不是每一个交易者都能成长到三十而立的阶段。我不是做学术研究的,所以我不知道能够活到三十而立的比例有多大。但是我从别人身上看到了太多其它的结局。

一部分人,最终在解套之时永远的离开了这个可怕的市场。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套死的人都能解套出局,所以也有壮士断臂彻底离开市场的人。也许是因为本能和观念的原因,后者的数量远远少于前者。这类人真的是清醒与理智的人,他们选择逃避自己既左右不了又不能接受的事物。说实话,能够解套的人,就是继续持股日后能够获大利的人。97 年牛市顶部的套牢盘有两种结局,一种是在98 年熊市中就解套了,另一种结局是2001 年牛市大顶也无法解套出局。同样2001 年牛市大顶套牢盘也有两种结局,一种是在2004 年熊市中就解套了,另一种我想在本轮牛市中也无法解套。当然靠放弃日后利润来逃离这个可怕的市场,从而免受日后折磨的人确实是明智的!能够解套又能怎么样?能够获利又能怎么样?说实话,我是经历了三次毁灭性打击后才能在交易上达到成熟。能够死一次就能悟出大道重获新生的人简直就是神仙;两次嘛,也能算得上天才;而我这样的庸人就要经历三次了。当然决定与交易永别的人数量远远不止这些,只有真正的做得到,才能算第一类人。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同时,我得知一位在2003 年与股市说再见的朋友又开始进入这个市场,我现在都怀疑是否真的有第一类人。

事实上更多的人都成为了第二类人,这类人是市场中最可悲的人。也许他们曾经也发誓离开这个可怕的市场,但他们总是能够好了伤疤忘了疼。简单的说,这类人总是在原地转圈的“狗咬尾巴”,甚至有一种对自己心灵的自虐倾向。这类人脑子里想的是追求世界上的一切东西,而不做任何取舍。一切东西代表所有的利与弊,从而自己在心灵上自欺欺人的把利归功于自己的能力、把弊推卸给市场、管理层、基本面……从而给自己一个推卸责任、指责别人的机会。说一个不恰当的例子,股评的观点有对的时候、也有错的时候。正常的思维方式应该是考虑到听股评的利与弊。如果利大于弊那么就接受弊端从而享受利益;如果弊大于利,那么就不要利益同时也不承担弊端。而这类人则不这么想,他们相信股评、依赖股评、指责股评。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把“股评”换成“政府”,或者在技术分析中把“股评”改为“技术指标”也都是一样的。他们既想要股评的利益,又不想接受股评的弊端。你可以看到他们在崇拜股评和指责股评之间徘徊。也许这样做可以不去真正的面对市场的现实,而用推卸责任的方法来自欺欺人。2006 年初股市一片恐慌、市场上怨声载道,一片对政府的指责声。当时我就说现在的市场并不比2245 点是更黑暗。并且我断言,等到牛市到来的以后(我并不知道牛市来的这么快,但我相信牛市早晚会来),那些因为经济增长而为政府歌功颂德的人,正是现在怨声载道、指责政府的人们。现在大盘将近3000 点了,继续指责政府呀! 2006 年以前政府只是探讨全流通,而现在全流通在2006 年马不停蹄的进行着。企业仍旧在圈钱、业绩仍旧有虚假的……事实上,股市中黑暗面并没有消失、并且永远不会消失。由此可见这些人并不在乎股市是否黑暗,而只是在乎如何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对于交易技术而言,他们也总是从当时的利益和解释需要出发,从而在基本面与现实走势、趋势与整理、敏感与迟钝等等的一些列矛盾中“狗咬尾巴”的跳来跳去。他们不想接受任何弊端、所以他们注定永远无所进展。他们陷入一种心灵上的怪圈,用保护自己本能让自己用舒服的方法不断亏损,而永远无法自拔。有意思的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本能是否可能是错的呢?

言归正传,什么是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并不代表自己能够在市场上不断的获利,也就是说三十而立并不是一个现实的物质坐标。有意思的,三十而立的时候也许正是你资金状况最黑暗的时候,也许亏损还在继续,甚至远远没有停止的迹象。花朵在盛开之前,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在经历漫长的成长过程,甚至有相当一段时间种子是在地下发芽成长,所以我们自己根本无法察觉。明白吗?三十而立远远不是交易成功的标志、甚至不是开始获利的起点,三十而立只不过是交易的“入门”罢了。他是在不断挫折之后,开始学会对自己进行残酷的内省。这时的交易者敢于直面自己的本能,思考那些从娘胎中出来就认为是理所应当的理念。从而通过对各种技术的取舍,来建立一种适合自己的交易规则。所谓“立”,就是指建立一种属于自己的交易哲学和交易规则。
当然这些都只不过是从对交易之术的追求向对交易之道的追求的转型,最多只能说明那时具有了交易之道的雏形。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主啊,请赐给我力量改变我能够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平静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事情;再赐给我智慧了解这二者的区别。这就是所谓“和”的阶段,也是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或者说是走向成熟的起点。这时的人们已经不在与市场对抗,奢望能够找到圣杯来战胜市场。而是学会了追随市场,用弹性的方法与市场合二为一、水乳交融。这时的人们已经能够接受上帝赐予这个世界必然的“缺陷”,当然同时也能看到上帝赐予这个世界的美好。他们已经意识到在两种极端情绪间跳来跳去,不如从整体感悟我们的世界。这时的人们已经不会再以自己为核心,从而要求世界应该如何、必须如何。而是能够惯以现实为核心,通过调整自己来适应现实世界。这时的人们不光是用眼睛带着有色眼镜来看世界,而是能够用务实的心灵来重新认识世界……总之,这时的人们能够看到任何事物的两面,从而学会通过取舍来选择自己的方法。并用这些筛选后的方法砖块来组建自己的理论大厦,或者说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

三十而立之前,人们的惯是不断的作加法,认为拥有更多就能得到更多的成功。而三十而立之后,人们的惯变为不断的作减法,认为简单才是成功之道。这一点和于丹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我曾经指出:不成熟的交易者总是在不断的学技术,而又不断的忽视技术;而成熟的交易者总是在不断的忽略技术,而又不断的尊重技术。少则得,多则惑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更多的原因必然会产生更多的矛盾。一个人考虑的问题越多,他在事后解释行情就会变得越容易。

而恰恰相反的是,在事前操作中就会产生更多的矛盾。这时的人们明白取舍的道理,他们对待技术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务实态度。股评该不该听?能够为了利益而接受弊端就该听,否则就不该听。官方言论、基本面等等也都会用这种思维来取舍和筛选。在谈论感情问题的时候,有这么一句经典的话:没有人能够伤害你,除非是你自己想受到伤害。这句话太经典了,他同样适用于交易。如果你不听股评、当股评并不存在,那么无论如何股评都不会伤害你。2004 年因为“国九条”而套牢、2006 年因为房地产调控而踏空的交易者们,如果能够把政府言论当作不存在,那么政府言论也不会伤害到你。交易如果只看走势图的话,那么市场上没有人会有特权,你自然也不会受到不公平的伤害。当你舍弃利益的时候,你自然也将弊端舍弃了。当你舍弃的越多的时候,你的弊端也就越少,能够伤害到你东西也就越少。除非,你有自虐倾向,想受到伤害。对于交易的技术而言,你也会考虑
到各种方法的兼容性。市场就是由无数矛盾的对立面所组成,而你在这些矛盾的两极只会选择某一个极端。从而接受这个极端的所有利与弊,从而组建起自己的系统大厦。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我们总要做出选择。好在你已经明白这些,不会再奢望能够做趋势并且兼顾做波段(整理行情)。

这时也许你会觉得自己终于放下了与生俱来的那个沉重的叫做“理所应当”的包袱,你显得异常轻松,从而建立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但成熟之路还是那么的漫长,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等待着你。也许你能够学会保有弹性、能够接受必然会出现的亏损,同时又能心安理得的接受止损的成本。但我要说未来之路还是非常的坎坷!也许论语中的这些层次,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或者说不可能从某一天有一个本质的飞跃。对于我而言,知道与做到还是那么的遥远。我曾经在大庆联谊上就学会了止损,但真的深信不疑、真的能够做到所花费的时间,要数倍于从不知道到知道的时间。知道与做到表面上来看只不过是一步之遥,但事实上却远隔千山万水。对抗本能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大庆联谊中知道的“大道”在三年以后我在达尔曼身上重蹈覆辙、五年后我在康赛股份身上继续经受重大打击。要知道这三次都是产生了50%左右的巨大亏损呀。我不得不承认,三十而立几乎在现实的资金上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个正确的起点。所以说三十而立应该是交易成长中最最重要的里程碑。只要你有正确的起点的话,即使你的思维迟钝而进步的缓慢、即使你前方的道路会更加坎坷、即使你的理念会在挫折中有几次必然出现的反复。但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你必然会走向正确的终点。三十而立只不过是学会去做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想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并不等于你一定能够做到,更不用说让该做的事和想做的事合二为一。也许正因为该做的事和想做的事并不相同,所以你开始了漫长的心灵挣扎,同时必须靠规则这条拐棍才能前进。
景天Faith

21-06-11 23:57

0
DOTA
景天Faith

21-06-11 23:17

0
记住 一点 平凡人亦可行非凡之事。
景天Faith

21-06-11 12:09

0
关于执行中的几点问题


1. 非模式内交易,把派发洗盘等交易当成模式内来做
2. 随意交易,不按照买入系统操作
3. 不考虑周期,衰退期盲目操作,有主流做支流,衰退做套利,被埋。
4. 风偏不足时,尝试缩量个股
5. 缺少股池计划,纯看K线操作,胜率很低
6. 因为个人情绪精力等原因,自我暗示,偏离自己的操作系统总结 需要提升自控力 与 心态 这两点。买入之前有一个3M冷静期,而且会问自己是否符合模式。
7. 不尊重盘面,跟风当成龙头,盲目锁仓拖节奏.
8. 吃着碗里想着锅里,盲目切换,结果得不偿失。 

遵守自己的纪律,平静的对待这些事情。。稳定复利为王。。
景天Faith

21-06-10 15:02

0
超短线 最怕被洗盘 派发 这两类的品种一定要规避。否则就很被动。。。
景天Faith

21-06-10 10:41

0
思考放在第一位的,超短线,有时候比模式还要重要一点,目前的市场和之前还是有些变化的,事件驱动+价值投机 是今年的特征。总结提升
景天Faith

21-06-10 10:35

0
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看看别的实盘选手对照一下,转型超短也有1年半了。还是有很多问题,肯定是某个内在环节有问题,要深思,改变自己的潜在错误行为才行。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