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风电子光刻胶系列2:国产DUV光刻胶产业链形势分析时间:2021年6月1日 20:30-21:35主持人:各位投资人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大家晚上抽空参加我们的腾讯会议。昨天我们发了光刻胶一个60页的行业深度报告,昨天晚上我们也专门开了电话会议,讲了一下我们天风电子团队关于整个板块的观点,昨天在报告和会议上明确讲了,这个板块不是前几年瞎炒光刻胶概念的阶段,从去年到现在整个行业的大背景、产业的拐点是非常明确的,这些公司都是国内优秀的资产,已经进入到资本市场了,几个核心的标的,包括
彤程新材、
华懋科技和
雅克科技都是我们团队核心推荐的标的,包括我们现在还没有覆盖的大家也可以多多关注,像
晶瑞股份、
上海新阳、
南大光电这些公司都有一些比较不错的进展,这是我们最终的一个结论。而且我们觉得产业在扩张的过程才刚开始放量,今年我们判断光刻胶这个赛道应该是整个科技股里面很重要的一个赛道、很重要的板块,甚至有可能引领整个科技股的旗帜,核心大家可以关注几件事情: 第一,从去年开始国内大厂在积极导入供应链,特别是有一些大的客户。 第二,今年不管国家还是一些大客户大基金,在这里面开始有一些明确的投入,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疫情下现在日本那边的供应链都非常不稳定,国内本身也在加速导入,这三个大的拐点对国内这些公司不管业务还是订单、产品升级都有比较明确的改变,所以我们展开了系列的光刻胶活动,现在已经确定了四个,昨天是深度报告的解读会议,今天邀请到的是国内知名的咨询机构TrendBank,中文叫势银,在国内做电子、
新能源下游,尤其是电子材料里面做的非常优秀,他们也是持续地关注和研究光刻胶这个行业,之前也发过一些深度报告!非常不错,非常详细的咨询报告,大家也可以多多关注。他们正好这个月底在上海举办了行业会,邀请的都是一些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方面的专家,专门解读这个行业各个细分行业里面大家关心的话题。 今天我简单先给大家开一个头,接下来的时间主要是交给高老师,后面会有一个提问的环节,因为是晚上的时间我们还是希望能整体控制在50分钟以内,高老师这个报告基本上在20分钟左右,后面会有15-20分钟的交流。我先提醒一下,这个报告整体上我们还是希望侧重一个全面系统行业维度去梳理和解读。因为大家可能很关心的一些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我们觉得可能有一些具体的信息部适合在公开的电话会里面进行沟通,希望大家多跟高老师交流行业层面的或者产业链层面的一些问题。 我们接下来的时间先交给高老师,高老师您可以开始了,简单的做一个自我介绍就可以开始您这个报告了。高占占:好的,首先感谢
天风证券 的邀请,我是宁波势银,就是
半导体产业分析师高占占,我们公司主要聚焦于产业链、供应链,也就是说针对新能源还有显示半导体三大领域产业研究方面的市场分析情况。 我这次的演讲主题是针对国内DUV光刻胶产业链的形势分析,这个报告也是最近刚完成的一个报告,针对国内DUV光刻胶市场具体的形势进行分析。这是我们势银研究和咨询的几大块领域,我暂不做更多的介绍了,我们直奔主题。今天主要分享的是四部分: 第一部分,围绕整个市场环境。 什么是DUV光刻胶市场环境?DUV光刻胶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针对波长为240nm的光刻胶,长渠道的KrF光刻胶;二是波长更短的190nm光刻胶,也就是我们现在在28nm制程说经常会应用到的ArF光刻胶。尤其在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深亚微米级的工艺下,这两种光刻胶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它相对于我们传统的一些低级的G线、I线光刻胶,主要差异还是在树脂这块,它的分辨率越高,也就是说它树脂的含量会越低。现在的ArF光刻胶主要是针对于130nm-65nm集成电路线宽的工艺。如果要结合一些双重曝光以及多重曝光的光刻技术,它也是可以达到7nm-65nm的集成电路光刻工艺技术。KrF光刻胶更多聚焦在点13-点25集成电路上的应用,这是DUV光刻胶产品属性的基本概况。 DUV光刻胶市场上,现在的DUV光刻胶整体售价相当于I、G线光刻胶售价是成梯度式增长的,相对于I、G线,它的曝光线宽在点25以上,那么它的技术含量是相对KrF和ArF较低。所以由于技术附加值的影响,ArF和KrF光刻胶它们的市场售价基本是要高于I、G线5-10倍的样子,我们从定量分析DUV光刻胶的组分,可以看到现在主要的成本占比在树脂这块,将近占到了98%的样子,是主要的成本,还有研发难度也是在树脂这块的。现在国内整体的光刻胶毛利率大概在40%-60%之间,基本稳定在50%左右的样子是波动的,所以毛利率还是非常可观的,现在一个光刻胶的行情就是有很多上市公司,或者一些专门的科研机构在进行开发或者说进行新产品的切入。 针对DUV光刻胶整体的市场格局,2020年全球主要的企业DUV光刻胶销售规模大概在77亿元,分别可以从ArF光刻胶和KrF光刻胶的市场销售情况来看,基本是日本企业垄断前三,也就是说近期非常火热的信越化学、东京应化他们产能的波动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整体全球光刻胶市场影响是非常大的。可以看到信越化学、东京应化无论在ArF光刻胶还是KrF光刻胶市场销售上基本是名列前三的,像我们国内主要还是在产能布局这块,像ArF,主要的这块基本在200,也就是2亿元以下,KrF在产能布局上会更大一点,4亿元左右。 针对我们本土的情况,本土更多KrF光刻胶像北京科华占到了很大的比重,我国本土KrF批量销售的情况大概在300-400万之间,所以跟我们产能规划来比较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还有很大的产能提升空间。 聚焦于国产化供应链的情况,也就是说针对我们国内DUV光刻胶企业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个整理,主要国内一些头部企业基本在以上这几家,像科华在KrF以及I、G线的光刻胶上都是处于领先的,汉拓也是处于起步阶段,汉拓是博康旗下的,南大光电ArF光刻胶也是通过了武汉新芯存储
芯片制造商的验证,现在主要还是在产能建设这块。上海新阳布局的还是比较全面的,主要在KrF厚膜胶,厚膜胶主要应用于3D存储这方面,ArF光刻胶也是在客户评估阶段。从整体来看,我们国内的企业基本上还处于客户验证阶段,除了科华以外基本上处于客户验证和导入阶段,预计会在下半年ArF光刻胶由南大光电着手开始逐步放量进入下游客户,基本上在下半年国内先进光刻胶会逐步起量、起势。 我们针对国内DUV光刻胶产品进行了梳理,可以看到ArF光刻胶,也就是说南大光电、苏州瑞红、上海新阳这块基本上都是在布局ArF光刻胶,他们现在光刻胶所能达到的分辨率基本上覆盖了45nm-90nm之间,ArF光刻胶笼统的基本在45-90nm,KrF光刻胶我国国内还是集中在0.25um的工艺线宽,未来将会向0.15的线宽去推进,其实我们通透的讲ArF光刻胶是可以的,细分下去它有好几个应用,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应用,它不同的技术难度也是不一样的。像ArF光刻胶,其实细分下去可以应用于过孔的光刻,还有一些焊盘光刻还有一些连接层的光刻。KrF光刻胶分为厚膜胶,厚膜胶是用于3D存储的,KrF厚膜胶的技术难度跟ArF光刻胶的技术难度是相当的,所以它们两个在售价上也是非常接近的,KrF厚膜光刻胶可能在3000美元每加仑的样子,ArF光刻胶可能会在4500美元的样子。 针对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
知识产权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到截止2020年12月份已经公开申请的专利,总计有215件。当然了,这其中并没有包括截止12月份未公开的一些专利,只是针对已经公开的专利进行了专利内容分类,可以看到苏州瑞红占了绝大部分,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光刻胶这块。当然了,其他的一些企业还有涉及到光彩胶等TFT这些显示类光刻胶,还有针对一些设备涂布显影设备,还有一些生产过程的过滤、惯招以及转运设备优化的一些专利。从2004-2020年可以看到专利的爆发集中点是在2017-2020年,未来也是持续技术高产期的样子。 主要的知识产权专利占比最大的还是在DUV光刻胶,也就是说现在是除了EUV光刻胶以外最先进的光刻胶种类,专利的占比达到了24.7%。第二大前三的还有设备这块,占到了20.9%,彩色光刻胶也是显示类光刻胶中的一个难点,占到了16.7%。 针对国产DUV光刻胶它的量产瓶颈到底在哪里?我们这边梳理了四个点,当然了,不仅仅限于这四点,关于的罗列了这四点: 第一点,原材料的难点,也就是说针对248、193nm光刻胶树脂体系结构设计是国内的难点,还有各组分的配方设计,因为配方涉及到各个研发生产企业的精力,所以这方面也是需要国内企业去摸索的。还有一个就是生产质量管控,这是下游应用的关键,也就是说他必须要保证产品批次的一致性,针对不同的金属杂质和微滤镜要保证产品的一致性。下游应用的难点主要在于验证评估阶段对于下游晶圆厂中一些设备的调试以及参数的一些验证,这部分会耗时更长,将近一年左右的样子,需要耗费这样的时间。 还有一点,国内DUV研发人员的缺乏,据我了解,现在国内基本上都会引进国外一些日韩的研发团队来辅助我们国内企业的一些光刻胶研发。当然了,有一些半导体设备也是我们国内的痛点,针对上游原材料这块布局,国内能够规模化量产的,主力还是两家,第一家就是博康信息化学,他们是主营单体,下游延伸到光刻胶,就是我们上一节提到的汉拓光学是专门做光刻胶的。 强力心材是专门做光栓的,也就是说,他们专门是做光刻胶专用的光栓,还有
万润股份也是在KrF和ArF单体有少批量的量产,其他的微芯新材、
瑞联新材也是有单体的研发市场。现在国内上游原材料供应也是非常缺乏的,所以这方面的国内的布局也是需要加强的。 在设备这块主要整理了一下,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设备投入上,基本上前三位是曝光机还有涂布显影机以及关键词扫描电镜,这三者基本已经达到了98%的样子,已经占据了设备资金投入的绝大多数成本,尤其像曝光机,基本被国外垄断,EUV光刻设备基本上是ASML一家独家垄断。从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角度来看,可以看到基本上半导体设备的细分领域,就是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还是在10%以下的。虽然我们国内在光刻胶这块有上海微电子做,但是他主要还是集中在面板用的
光刻机以及一些先进封装用,还有面板、
LED用的一些光刻胶,针对于IC用的前道光刻胶,市场占比率还是非常非常小的,基本上处于ASML、
佳能、尼康三家垄断地位。 讲解了上游产业链的情况,针对下游晶圆的制造市场也可以去窥探出上游光刻胶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可以看到现在整体的制程变化的一个趋势,像点13以下基本包含了所有电子设备器件的一些生产,基本上所有先进的电子设备都在点13以下,点13以下要要用到KrF光刻胶还有ArF光刻胶,像一些高端的手机芯片,还有一些高性能电脑的显卡、CPU,它可能会更加要求更小的线宽,10nm、7nm、5nm,这时候就要配合EDU光刻胶结合DUV光刻胶一起来进行线路的光刻。 我们现在国内下游晶圆厂能情况,12英寸的产能基本上在逐步增长,而且在2019年有一个很大的增长。现在国内晶圆的线宽生产工艺情况,国内还是集中在成熟工艺,也就是说在28nm以上,基本上只有
中芯国际已经实现了14nm的量产,像华虹也是在向14nm全线贯通,中芯国际代表了中国大陆的最先进制程,未来28nm以下需求的增加,下游先进光刻胶的需求也会逐步上升。 我们针对下游晶圆市场,对于国内光刻胶的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在2020年国内大陆DUV光刻胶总需求大概在1282吨,2021年KrF光刻胶会达到971吨,ArF光刻胶会达到533吨,相比于2020年会增长17.3%。 综合整个产业链的情况,我们面对国产化产业链需要跟进的、补强的地方总结了三点: 第一,上游原材料的布局,也就是说,我国在上游原材料布局的一些企业,不管生产还是研发实力上还有待提升,主要集中在半导体用光栓以及DUV光刻胶单体的项目需要重点开展布局。 第二,针对一些光刻胶生产企业,它的资金投入是非常大的,可以从一些曝光机还有涂布显影设备这些大型的设备可以看出他需要政策以及大资金的扶持。同时为了要与光刻胶生产企业研发出一些光刻胶,需要结合下游晶圆厂的配合,需要提前切入一些产品验证,实现有效供应,也可以和下游建立合作,进行定制化的开发项目。 第三,针对未来的展望,未来随着工艺尺寸的不断下探,像10nm制程、5nm制程、3nm制程需求不断地旺盛,未来EUV光刻胶市场也将逐步打开。 整体总结这三点,这是我报告的全部内容,我们在6月24-25号会进行光刻胶产业大会,这方面就像刚才张经理这边提到的,我们会邀请一些头部企业进行光刻胶产业的探讨,晶圆厂还有一些光刻胶龙头正确企业,还有一些面板厂商,覆盖整个产业链的企业我们都有邀请,还有一些科研院所都会进行产业链的交流。 这边就是我要讲解的所有报告内容。主持人:谢谢高老师非常详细的分享,高老师刚刚也提到,他们6月24-25号在上海有一个产业链大会,各位客户如果感兴趣可以联系到势银,可以联系到我们,我们到时候可以组织大家一起去参加交流,谢谢高老师内容的分享,下面我们进入到交流环节。首先我先代表大家问几个问题,后面会留有时间给在线投资者具体来提问。 第一个,您这个报告的题目是国产DUV,因为光刻胶里面,我们认为第三梯队里面就是I线、G线,DUV主要就是KrF和ArF,ArF又分为干法和湿法,再往第一梯队最难的就是EUV光刻胶和电子束光刻胶,您的报告思路应该在整个光刻胶体系里面,聚焦在中间ArF和KrF,特别是用在面板和半导体这个领域,我可以这么理解你这个报告的内容对吧?那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说您从中国供应链的角度来说,怎么看这三个梯队I线、G线以及DUV和EUV+电子束壁垒、机会和未来发展的潜力呢?这是第一个问题,谢谢。高占占:首先电子束光刻胶这边还没有过多的深入,G线和I线光刻胶我先说一下现在的市场情况,G线和I线全球的市场情况在2.5亿美元的样子,KrF全球在7亿美元的样子,ArF全球市场份额在9亿美元的样子,DUV刚刚在市场的爆发点,所以它的需求量目前会较说一点,在1100万美元的样子。从市场占比上来看,现在KrF和ArF光刻胶占据了主要的光刻胶市场,基本上占据了60%的样子,半导体I线光刻胶它的技术壁垒相对于面板光刻胶以及PCB,其实PCB这块更多的并不是说光刻胶,其实它更多侧重于PCB油墨,所以说它的技术含量是比较低的。ICU光刻胶它的技术含量是最高的,主要的难点还是在于集成,就是我们这边说到的生产质量管控这块,现在金属离子杂质基本上从TPB级别已经进入PPT级别,金属杂质离子的管控,还有一个就是微粒子滤镜的管控,这是一个技术壁垒。 还有一些设备壁垒,像我们光刻胶用的一些包装品,其实现在我们用的包装品国内没有一家可以生产出来,也就是说包装品基本上都是采购国外的一些包装品。还有设备这块,毋庸置疑半导体设备它的精密程度,尤其光刻胶,它的精密程度是极其高的,因为结合到一个光学的技术原理,这是我们需要攻克的几个点,一个是设备,还有一个是树脂结构的设计,还有一些就是杂质离子的管控。针对下游的难点,也就是说在一个验证评估阶段的设备调试,因为不同的厂商他对于设备的参数都是不一样的,技术难度主要在这几点。主持人:好的。您刚刚提到这个行业的一些难点,那从您的观察来看,过去中国很多公司有投入了很多研发,刚刚报告里面讲到了,包括专利、技术的突破,特别是最近两年,全球疫情和中美供应链一些比较大的变化,从您的角度来看,中国光刻胶的发展历史有没有明显的,最近一两年中国这些公司的技术、产品、研发,或者客户端的进展有一个比较大的加速呢?这个您能分享一些信息吗?高占占:目前国内在IC这块主要的竞争格局就是我这边整理的几家,像彤程新材他以前是做
橡胶类的树脂,现在也开始一体两翼,既投资了IC光刻胶北科,也投资了北旭,生产面板光刻胶的,他现在非常关注光刻胶领域,最近也是针对上海化工元器开始进行光刻胶项目的开组建设。像
恒通股份这块,他们之前是做贸易这块,现在也有布局KrF光刻胶他旗下的福建宏光半导体,他主要生产KrF光刻胶的生产基,像飞凯也是,飞凯也是在布局光刻胶,他I、G线的光刻胶也有量产,KrF光刻胶在客户验证当中,像
容大感光之前更多是做PCB油墨,PCB油墨这块是非常知名的,现在也是在布局KrF光刻胶、I、G线光刻胶,像晶瑞就不用多说了,在年初也导入了ArF光刻机,开始向ArF光刻胶进行推进。像上海新阳他也导入了两台光刻机,在向ArF光刻胶进行一个布局,南大光电已经正式通过了一些客户验证,汉拓光学他是博康旗下一个专门研发和生产光刻胶的子公司,更多对博康来说,可以说是上下游产业链的补偿。 目前具体的情况,DUV光刻胶国内还是处于一个验证阶段,从各个公司的规划来看,基本上会在下半年开始小批量的进入一个下游客户,大致的情况是这样。主持人:好的,谢谢,我这边第二个问题是您刚刚将讲的整个供应链,而且里面有一个数据,提到光刻胶最核心的成本就是树脂,而且您刚刚提到一两家公司,一个是博康,博康本身是做树脂的,他旗下还有汉拓,包括彤程新材之前一直做橡胶树脂的,有树脂的基础,后来他又收购了科华和北旭,我想请教的问题是什么?我们也研究了全球日本光刻胶供应链应该是最强的,但是他们基本上都是一个分工的模式,比如JSR,他主要还是做光刻胶的,但是他的上游基本是委外的,或者有上游的公司来做,您觉得彤程和博康一体化的模式跟日本不一样,这个有什么原因吗?或者这种模式在中国是不是有优势呢?谢谢。高占占:首先从上游自研的角度来看,不管成本上还是资金投入上、技术角度上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对于未来我们解决一个光刻胶整个产业链卡脖子的角度出发,解决卡脖子问题的角度出发,这个对于整个中国光刻胶产业链是有利的。但是就像您说的,现在国外基本上都是委外的,单体还有树脂都是委外的,他的委外也是日本国内的一些企业,或者说韩国的一些企业,基本上是国内自需解决的,像我们国内很少有相对于非常大型的企业去供应各个光刻胶企业的上游原材料情况,所以说现在国内更多还是希望能从原材料出发,聚焦于整个产业链,打通整个产业链去完成光刻胶国产化的替代。主持人:好的,明白,您的意思,一个是成本有优势,第二是从中国这几年比较特殊的卡脖子角度来说,一体化的优势还是比较明确的对吧?应该是您想表达这个观点对吧?高占占:对。主持人:第三个问题,您刚刚分享的一些市场端的数据,如果我们只看半导体领域的DUV,KrF、ArF光刻胶,它的市场规模不是特别大,加起来可能也就将近100亿人民币左右的市场规模。我想请问一下,比如说我们从两个维度:第一个是半导体以外的,面板也是比较重要的,这些难度比较高的,中国还没有突破的,这个数量集比单纯看DUV的市场规模要大不少,这个市场规模大概在什么样的规模,怎么做一个估算,这是第一个小问题。 第二个,光刻胶它也配套了很多试剂,比如说引发剂,还有配套的溶剂,我们也看到有一些SAM这样的三方数据,讲到一个数据,比如说光刻胶本身他只占比5%,在整个半导体前道材料里面占5%,但是光刻胶+一些试剂、引发剂那些只占到10%,我想问一下整个光刻胶以及配套材料里面除了光刻胶以外,其他的材料,哪些主要的构成,这里面的难点或者哪些公司做的比较好呢?一个是从下游的市场规模分布,第二是配套的试剂角度,这两个小问题。高占占:首先IC用的光刻胶以外,我就拿低级的PCB光刻胶来讲,全球的市场规模大概在20亿美元的样子,面板用的TFT光刻胶、彩胶、黑胶以及一些触控用的光刻胶,这个市场大概在20亿美元的样子。像半导体光刻胶它的市场就是我刚才提及到的,基本上在19亿美元,它的量很少,但是它的售价是非常高的,因为有技术壁垒在前面。其实从市场规模来看都是很大的,但是从需求的量来看,面板的光刻胶需求量是最大的,整体全球的市场规模现在基本在100亿美元的样子,像您刚才提到的光刻胶配套试剂这块。根据我的了解,目前光刻胶配套试剂这块,国内像晶瑞股份,他既是做光刻胶,也有做光刻胶配套试剂,显影液、刻蚀液、清洗液也有做,像
江化微也有做光刻胶配套试剂,像
格林达,格林达也是做光刻胶配套试剂,它更多侧重在显示光刻胶用的一些配套试剂。国内知名的大概在这三家,光刻胶专用化学品原材料这块主名的、投资一点的基本上是
强力新材,还有博康,当然了,还有其他小的一些研究或者是小批量生产的一些企业,多多少少也有很多,这边不再一一列举了,头部的一些企业基本都是在这几家。主持人:好的,谢谢,讲的很清楚,我这边最后一个问题,然后就交给在线的投资者。您刚刚也看到,这里面大家主要是盯着半导体的KrF和ArF还有面板的彩胶,这三大核心赛道市场规模、壁垒、盈利能力都是最核心的,您能列出来的基本上也有大概10家左右,当然了我们从常识上判断,三年、五年、十年以后,最后不会有这么多家都会做的很大。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从您分析的角度来说,我们怎么样去观测这十几家公司里面,哪些角度,我们看五年以后,这些公司能做的规模、客户结构、产品,能做的比较好,从哪几个维度、哪几个要素是比较重要的,这个可以分享下吗?谢谢。高占占:第一点,如果针对IC光刻胶,首先是全产业链的补全,像博康这样的企业公司,他既有布局上游单体,也有量产,既有对内的一些应用,也有对外的一些出售,所以博康以及他旗下的汉拓,融合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一些企业是值得关注的。还有一些针对光刻胶这个行业它的覆盖,针对高端光刻胶覆盖的产品角度出发,像上海新阳,他既覆盖了KrF和厚膜光刻胶,也覆盖了ArF光刻胶,覆盖面也是比较广的。如果从现在已经取得巨大突破的南大光电这块看,也是值得去考虑的。 这些企业都是选择内生,也就是说自己研发,选择外生的,像彤程新材,既有内生又有外生,向外进行一个布局,收购了科华以及北旭一些光刻胶企业,自己也在布局一些光刻胶专用化学品的项目,这是IC这块。 像彩胶这块,雅克也是选择外生,收购了科美特,做TFT显示光刻胶的,还有收购了LG化学做彩胶这方面的,还有国内欣奕华、博彦,这些在国内做彩胶和黑胶方面算是第一梯队的。主持人:明白,您提到几点:第一点是一体化的优势觉得比较重要。第二点是高端产品线的突破,不管内生还是外延,这些应该是国内做的比较领先的,都值得关注,应该是这个意思。当然您也强调了半导体和面板,他有不同的供应商对吧?这么三个主要的意思对吧?非常感谢,时间也不多了,我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在线的投资人,谢谢高老师,在线投资人可以自己解除静音进行提问,我建议大家多问一些行业层面的问题,特别涉及到上市公司的细节问题还是过于敏感,大家如果有问题可以直接解除静音进行提问,跟高老师进行沟通。提问:高老师您好,我想请教一下日本光刻胶,一般他是从化工或者相关的公司出来的,其实我们看这几年,像日本,包括欧美光刻胶企业扩张的产能比较小,他们资本支出也相对比较小,在这样的空间下他大致是一个什么样的原因不保持资本扩张呢?另外一个,因为这个市场相对比较小,里面挤了一些巨头,如果中国进来之后会不会存在降价的风险,谢谢。高占占:先是日本,日本的一些企业,更多是东京应化这些大型企业,其实他都是做石油的,从其他领域去涉及光刻胶的,其实他们的光刻胶业务在他们来看是非常小的一个业务,也就是说他们基本上都是一些国企去做的光刻胶产业,他们本来就涉及整个化工业的,光刻胶只是他们一个很小的分支,像我们国内更多的可能是一个企业专注于做一个光刻胶,这个成本投入是非常大的,其实现在的企业需要有一个风险意识,也就是说在开展光刻胶业务的时候,要考虑到可以有哪个业务的营收来滋养光刻胶研发,这是非常需要值得考虑的一个点。 第二个问题?提问:因为现在市场容量比较小,像海外JSR这些都占住了,国外扩出来之后会不会降价的风险比较大。高占占:这个我也跟行业内有交流,现在降价的预测也是有的,尤其是针对日本,如果我们国内有开发出来,对于我们国内一些晶圆厂或者说一些面板厂进行国产替代,也是会面临日本企业光刻胶的降价,这个降价肯定会影响我们国内企业的一些研发或者是生产的量,或者说资金投入的情况,肯定是会有影响的,而且这个降价是必然的。提问:好的,谢谢,我这边没有问题了。陈俊斌:高老师您好,我们在高端半导体光刻胶那块肯定还没有啥竞争力,能不能跟我讲一下,大概在其他领域,比如说在TFT领域,或者PCB光刻胶这些领域,我们大概占多少市场份额,还是说国内企业在光刻胶这块完全不行,大概能讲一下低线那些领域。高占占:低线像I、G线,目前光刻胶的市场规模在2.5亿的样子。陈俊斌:美金是吧?高占占:对,2.5亿美元的样子。其实现在I、G线在国内基本上也是研发KrF光刻胶和ArF光刻胶的玩家在进行量产或者说开发布局。其实主要I、G线的难点也是跟DUV光刻胶一样,在原材料的设计方面,主要也是这块。像PCB,其实国内的国产化形式是非常高的,现在全球PCB的市场规模在20亿美元的样子。像面板这块其实是比较杂的,因为他的种类也是比较繁多的,TFT光刻胶整个归类其实它也属于I、G线这类,TFT光刻胶也是属于I、G线这一类的,像彩胶和黑胶这块,它的应用主要应用在彩色滤光片这块,这些面板光刻胶也是我下一个需要尽调研究专题报告的主题。 这边就先暂时不做分享。陈俊斌:高老师您的意思是说TFT光刻胶那块20亿美金还不知道国内占了多少是吧?高占占:对。陈俊斌:PCB那块20亿美金基本国产化了还是怎么样?高占占:这个是全球规模有20亿的样子,国产化大概在50%的样子,而且PCB这块主要还是集中在油墨这块,也就是说一些主焊油墨,还有一些湿膜,就是石刻这块,干膜我们国内还是比较少的,干膜这块还是比较薄弱的。当然了,现在国内一些PCB厂商更多会采用一些湿膜,因为湿膜的成本也是比较低的,相对于干膜,虽然它们的用途都是用来石刻,但是湿膜的一些成本相对干膜要低一点,具体是这么一个情况。丁戈:高老师,您刚刚提到,不管G线、I线还是KrF、ArF,包括ArF的干胶或者湿胶,它们这些产品从技术角度上有没有技术的传承性?比如说从简到难,还是我直接可以变难。高占占:从简单到难,G线、I线它用的是树脂是线型酚醛树脂,ArF难度是最高的,KrF难度是其次,G线、I线是最低的,是这样的一个梯队形式。从我们价格的形式也是可以看出来目前的一个技术难度,从技术难度的角度也可以梯度式的看出来,ArF光刻胶的技术难度是最高的。丁戈:我的意思是他们有没有传承性,比如说一家公司G线、I线之前没有做过,直接做ArF的光刻胶。高占占:有,比如说上海新阳,他的规划是先做好ArF、KrF,有技术传承可以做I线和G线,可以说从技术上有一个技术经验的积累,去开发I、G线,低端的产品会有一定的优势,他也是这样去布局的,从难度高向难度低去展开布局。丁戈:明白了,这个有点意思,谢谢高总。陈飞:高老师您好,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厚膜胶在长江存储那边现在用的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包括合肥,长存跟厚膜胶那块大概有多少市场?现在是哪几个玩家在做?高占占:具体的市场确实不好去统计,现在厚膜胶是韩国、日本,国内更多是在小批量验证,或者还是在评估阶段,基本上是这么一个行情,因为你在国内开发厚膜胶的很少,开发厚膜胶的像博康旗下的汉拓,还有上海新阳,还有恒通股份旗下的福建宏光,基本上我了解的就是这三家,基本上还是处于一个评估阶段,国内还是以日韩为主。陈飞:汉拓、宏光跟新阳这三家哪个进度会更快,能进入到长江存储里面去?高占占:据我了解,现在汉拓这边已经有跟下游客户对接、评估,已经有做评估,在验证导入阶段。从量产的角度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基本上都处于验证阶段。陈飞:大概导入到量产是1-2年还是3-5年,大概时间一般是多久?高占占:大概是一年的样子,如果从高开始导入肯定要1-3年的样子。陈飞:好的,谢谢。张小恪:高老师,我想问一下,因为难点在树脂,整个树脂结构设计是不是可以逆向,还是说主要难点在树脂结构设计的专利上面,整个设计本身可以再解构对不对?高占占:其实设计从专业角度出发确实是,现在专利,日本他们该申请的知识产权都已经申请了,所以我们需要避开他们专利的盲点去开发新的结构设计方案,或者说现在还有一些合成验证的角度,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个人觉得还是为了避开、绕开国外一个专利的角度才进行了树脂结构设计的难点。张小恪:了解,我这边还有一个问题,刚才看您这边单体主要涉及支链是吧?具备单体能力和具备整个树脂结构设计能力其实不是同一个概念对吧?其实没有关系的。高占占:对,树脂它只是一个大的体系,需要为了做出符合光刻胶不同曝光波长下的光刻胶它需要进行改性,这个改性就需要一个支链上的单体调整,是这方面。张小恪:那到底是主链难还是支链难?高占占:你指的是主链的合成难还是支链的合成难是吧?张小恪:对。高占占:这点还需要再去深挖一下。张小恪:好的,我没有其他问题了,谢谢。主持人:我看时间差不多,最后我看投资人提的问题很专业,回头高老师有空可以验证和确认一下,差不多一个消失了,我们今天的会议就先到这里,也非常感谢高老师在晚上抽时间给我们做一个分享,非常感谢各位投资人参加我们晚上的会。我们光刻胶系列研究成果是一个系列的,昨天我们出了60的页的深度报告,整个行业逻辑、基本的观点、核心标的都在报告里面,今天是第二场,后面还有两场是下周一,我们组织了彤程新材和科华在上海这边的交流,下周二去苏州的晶瑞,也就是瑞红交流,后面大家还可以关注我们组织博康以及华懋,包括其他上市、非上市公司的调研和交流,大家可以多多关心。 最后大家可以多多关注一下势银他们6月24-25号在上海组织的光刻胶大会,我看了一下那个议程,应该是非常非常丰富的,大家可以去关注、学一下,也可以联系到我,我到时候应该也会去,再组织大家一起去,这样大家可以做一个很深入的学和交流。 我这边就这些,高老师最后有什么要补充的吗?高占占:具体就没有了,感谢天风证券的邀请,我们这个月上海的光刻胶产业大会也请大家多多关注,6月24-25号,再次感谢大家。主持人:好的,谢谢高老师、谢谢大家,我们今天这个会先到这里,大家再见,大家多多关注我们后面的第三场、第四场,高老师再见、各位投资人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