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个小文章:
我上初中时,学校曾发生过这样一件好玩的事:
两个老师去当后厨。
为什么呢?原来后厨都是领导的夫人,这些夫人们嫌自己的工资低,要求涨,涨得跟老师一样。
其中一个夫人还运用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观点:按劳分配!
夫人们也劳动了,为学生提供饮食服务,创造了价值。学生没饭吃就会被饿死,你凭什么说我后厨创造的价值就比老师少?
校长、教导主任被这么一怼,就把以他俩夫人为代表的后厨工资,调到与老师齐平的标准。
老师当然不服,其中一个
体育老师,一个年轻的数学老师,工资被齐平,就不干了,他们要去当后厨。
一个月以后,这事平了,老师还是回去当老师,夫人们还是当后厨,夫人们自愿接受自己的工资比老师低。
为什么呢?
因为老师可以当后厨,而后厨却不能当老师。
这是真事,卯叔就在这样的初中读过来的,老师们好玩得很。
由此我倒是把政治学得更深刻了,原来,马克思说社会主义是按劳分配,仅仅指的是在同一岗位的对比。在同一岗位上,是多劳多得。那么在不同岗位呢?那就是“按能分配”了:比如教师和后厨,教师能干后厨,后厨却不能干教师,那么教师必比后厨的工资高,即便老师教得再烂,再懒,他也会比后厨拿得多。
“按能分配”不是经济学的主张,而是天然的社会规律。当然这个“能”,是指经过努力、后天得的能力,而不是天生的本能,你不能说女人能生孩子男人不能,所以女人就盖过男人。
有一些人拿女人会生孩子、给男人生了孩子就是巨大贡献,该如何如何,这种观点就错在了拿本能的差异当贡献,所以错误得可笑。坚持错误的观念,则不可能得到幸福。
因为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具有这种功能,你把它当成贡献?你要这么坚持,那么分分钟要被替换。当然男人客套可以这么说,但女人切不可这么来认为自己。
当然,女人在生育的过程中,男人没有尽到责任,那是另外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