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奕胜手 胜手兄您好:
先前有幸拜读到兄的指数周期理论,目前我也陆陆续续跟踪了一两个月,说下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希望可以和兄交流探讨。
指数周期根据兄的划分,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升期,第二阶段盘顶期,第三阶段主跌期,第四阶段磨底期。
慢慢跟踪下来后,我觉得指数周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在一些重要拐点时刻比较难提前预判,往往得走出来之后回首才能反应过来,比如6月2日的一浪尖顶,比如6月18日的二浪尖底,还有比如上周五才知道主升阶段已经变成了盘头阶段,是因为看到大阴棒破了20日线才反应过来。主要是因为指数周期表现在微观日K上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提前预判到阶段的关键节点有很大的难度。
所以,为了尽可能优化节点预判,就需要尽可能多的加入更多的限制因子进来,比如①时间因子,②指数小周期因子。
①时间因子:总结近期的四五个指数周期后可以发现一个规律:一个完整的周期一般历时六个月,其中第一阶段三个月,后面三个阶段各一个月。根据这个时间因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一些节点的误判。
②指数小周期因子:根据上面的时间因子做出大胆推论,即指数小周期的时间是“一个月”。研究每个小周期中的K线变化,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个月中同样的几天范围内,往往都有红K组合,或大阳线,或多小阳组合。根据这个小周期因子,结合上面提到的时间因子,有一定几率可以预判到底部拐点。
兄是否也有类似的限制因子,可以提高预判的精准度。或者还有哪些方向是可以考虑去深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