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永远不要做空自己的人生

21-05-17 22:39 569次浏览
天上火1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永远不要做空自己的人生

转自:正和岛《华尔街传奇罗杰斯 :一场比2008年更大的变局,正在靠近》

在危机爆发前,我们身边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举个例子,一直人满为患的某家高级餐厅,忽然变得很容易预订。这时你要留个心眼。

理由很简单。这要搁在以前,你这通电话打过去,对方一定会跟你说:“不好意思,已经满了。我们的预约订单已经排到两个月之后,请您那个时候再打电话试试吧。”

可是现在,他们却以极其谦卑乃至急切的语气对你说“请务必光临鄙店,您大概什么时间方便呢?”

还是那句话:事出反常必有妖。

再比如,当你打车的时候,司机师傅跟你聊着聊着,突然开始抱怨最近挣不到什么钱了,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危机征兆。

总之,我们虽然身处烟火人间,却未必能深刻洞察经济社会中的所有蛛丝马迹。所以,跟不同行业的人交谈时,我们要倍加留意。因为这些人对自己行业的氛围最有感触,最能给你提供真正有用的信息。

尽管是碎片化的信息,但把所有碎片一点点地拼接起来时,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即将发生什么,就会一目了然。

遗憾的是,拥有这种意识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对大多数人来说,别说是有人在耳边“吹哨”,即便有人在他们面前敲锣打鼓、大声吆喝,也极难唤醒那些已然麻木的神经。

那么,当危机到来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首先,要彻底改变你对危机的认知方式。

危机这个东西,依照一定的频率,每隔一段时期必然会发生。而你现在深信不疑的许多常识,15年后也许就会大错特错。

让我们回望历史:1930年所有人都认为绝对正确的常识,到了1945年变成什么样了呢?显然不可能再是1930年的样子,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改变了一切。

对我们这个世界来说,变化才是常态,不变反而是变态。

当然,常识的反转周期不一定非得是15年。有时也许是10年,有时也许是25年。但是,当我们追溯海量的历史数据时,会发现大体上每隔10-15年,一次巨大的变化就会来临。

举个例子,1991年,曾经与美国并肩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了。这放在10年前的1981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仅仅两年,苏联这个所谓的“红色帝国”便彻底消失了。

受此影响,许多人断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得了历史性的“终极胜利”,结果已然不可逆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裔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发表的“历史终结论”。

可区区15年后,恰恰是资本主义自身发生了严重危机,而以中国为代表的诸多社会主义国家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由此,我可以断言:今天我们认为是常识的东西全部都是错的。未来的历史必然会证明这一点。这绝不是什么言过其实,更谈不上耸人听闻。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家,务必深刻理解这点。

另外,每当危机来临,总会有人失去一切;也总会有人想不开,做傻事。

我还是那句话,既然好事不可持久,那么坏事也会如此。等一等,未来会不一样。正如中国那句古老的谚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自己的人生经历,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我曾有一个好友,因为被妻子抛弃而选择自杀这条不归路;我自己也曾因离婚而长期情绪低迷,但我现在却每天都在感谢上帝的恩赐。因为在离婚的15年之后,我又重新沐浴在幸福中,每天过着快乐的生活。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因为某个理由而悲观绝望。但所有的悲观厌世者一定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对历史的无知,即对“15年后自己的人生将截然不同”这一点一无所知。

以美国和日本的数据来看,绝大多数自杀者都是20岁前后的年轻人。这实在是太可惜了。

如果他们还活着,15年后,当他们35岁时,世界将大为不同,他们的人生也将截然不同。这绝对是大概率事件。至少值得期待一下,等待一次。

以日本为例。1965年日经指数崩盘时,想必有许多人陷入绝望的深渊。但是,那之后的日本在极短时间内满血复活,到1980年迎来了繁荣的巅峰。

掐指一算,正好15年。

美国也一样。1930年的美国,有多少人由于在空前的“大萧条”中失去一切而轻生。可如果当时他们能选择顽强地活下去,熬到1945年,就会迎来戏剧性的命运转机。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美国,国力之鼎盛堪称空前绝后。

掐指一算,又是15年。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永远不要做空美国,因为这个国家有无限潜力。”

我也想借花献佛,对每一个深陷绝望中的人说:

“永远不要做空自己的人生,因为你的人生有无限潜力。”

这不是安慰,是事实。

我由衷地期望,最低限度,“活下去”的念头能够深入人心。只要活着,5年或10年后就会发现:“啊,当初没有做傻事的自己真是太英明了。”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