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民航,中国打破民航监控系统国外垄断现状中国
航天报微信公号5月10日消息,前不久,一架装有北斗机载设备的空客A321飞机在北京首都国际
机场缓缓降落,地面平台获得飞机完整航行数据。分析得知,此次航行1分钟内数据上报成功率达到97%以上,完全满足国际上对民用航空器追踪能力的要求。
这是
航天科技 集团五院航天恒星自行研发的北斗机载设备的首次应用,这意味着我国航电系统自主创新新格局开始逐步构建。
北斗机载设备优势突出那么,相比使用GPS的国外机载设备,北斗机载设备有何优势?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通导一体化设计,拥有GPS没有的短报文能力,北斗机载设备能实现飞机位置的短信报告,为飞行上“双
保险”。
不仅如此,由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拥有中圆地球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的混合卫星星座,相比只有单一轨道的GPS,北斗机载设备有更强的适用性,可满足复杂情况下的定位和短报文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对民用航空器的监控能力。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整体设计更加合理、先进,应用产品性价比更高。最关键的是,通过北斗实现的民航机载设备完全是自主可控的。
2024年,民航全部安上“北斗”面对国内首个北斗CTSO标准,在此前从未进行过贯标取证的背景下,航天恒星于2019年11月正式向中国民航局提交适航审定申请。适航取证工作刚刚开始,便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工作增添了不少困扰。
事实上,让北斗机载设备符合国际标准是更难啃的硬骨头。国外的机载设备不考虑短报文功能,在符合国际标准的前提下,实现北斗的短报文功能,确实不容易。
最终,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通信导航等关键技术攻关,以及民航标准贯标、第三方功能性能测试、雷击等试验,并通过了质量体系审查和适航工程审查。2020年11月,北斗机载设备以无偏离状态完成了全部的适航审定工作,成为国内首个获得民用航空产品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的企业。
目前,中国民用航空器大概有3800架,需要在2024年前全部安装上北斗机载设备,并进入前舱导航系统,进一步突破国外企业对航电系统的垄断。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我国庞大的航空市场所拥有的民用航空器数量还将增加,我们的市场前景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当然,竞争对手也在积极参与,我们会把握优势,争取更多的订单。
近期,国信通信团队发布北斗64页专题研报。 此外,伊朗正式启用北斗。 中伊签署25年战略合作协议,伊朗获得了我国
北斗导航系统的使用权,有了这个法宝,伊朗便开始了对美国和以色列的报复了。以色列的核反应堆附近区域突然遭到导弹袭击,以色列直接启动反导系统,伊朗回应这只是一次警告,一切才刚刚开始。
南方电网自主研发北斗运营服务平台6月底上线从南方电网公司发布的《南方电网公司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十四五”应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了解到,该公司正在建设集北斗位置服务、短报文通信管理和时频监测等基础模块于一体的运营服务平台。按照计划,平台将于今年6月底上线运行,届时可为南方电网经营服务的广东、
广西、云南、贵州、
海南五省区提供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
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可达到米级、亚米级、厘米级和毫米级,将在电网
无人机自主巡检和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规划》,2022年,南方电网将实现500千伏及以上线路自主巡检全覆盖;2025年,南方电网建成北斗高精度地质灾害监测站不少于300个,为覆盖范围内的输电线路提供精准实时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服务。目前,南方电网已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试点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应用,通过实时监测地质变化和杆塔状态,提升了安全管理和灾害预警能力。
《规划》主要从基础建设、平台建设和业务应用三大方面,系统描绘了南方电网推进北斗应用与电力业务融合发展的各类电力应用场景,从生技、基建、物资、营销、调度、安监、国际、公共等八大业务领域开展北斗系统的深度应用。
“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将结合电力行业特点,进一步扩展北斗系统在电力业务的应用范围,利用自主研发的北斗运营服务平台和相关终端设备,打造一系列具有公司特色的典型示范应用,并基于公司统一数据中心开展数据汇集及共享,提升智能电网数据共享、智能决策水平。
据介绍,南方电网已于2020年年底全面完成覆盖该公司供电区域的607座基站建设,并积极开展北斗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联合实验室建设。
华为/移动等巨头:北斗导航实现毫米级定位5月4日讯相信大家都知道,自从
5G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普及、成熟以后,很多产业都因为5G网络技术到来,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在传统汽车领域也同样如此,因为5G技术到来,
无人驾驶、
车联网等技术也变得更加成熟,而就在4月19日,
中国移动 在上海车展上直接启动了5G + 北斗高精度定位星耀行动路测计划,联合了各大车企在全国大范围进行开展路测,这也意味着我国的5G+高精准定位技术进入到了大规模应用阶段,而这个5G+高精准定位星耀行动路测计划是由中国移动、华为、博世、一汽、东风、上汽、广汽、长城等众多知名国产巨头联合发起,预计将会在未来三年时间内,实现全国100万公里、100座城市的测试。
其实中国移动 5G + 北斗高精定位系统发布于去年10月份,也是目前国内首款覆盖范围最广、路测场景最丰富的高精准定位系统,目前已经可以做到全天候、全天时地理的高精准定位服务体系,可以应用到智能车联网、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领域,可以实现动态厘米级、静态毫米级的定位能力,助推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演进。
核心标的:
合众思壮(002383):和国家电网公司有合作,合众思壮的高精度设备在国网的移动巡检、输变电线路地灾监测、北斗高精度基准站建设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属于泛在
物联网 范畴。公司的自动驾驶产品主要用于智能
农机和工程
机械的自动驾驶领域,目前有合作或达成合作意向的主要厂家包括中国一拖,中联重机,凯斯纽荷兰等农机制造商,以及
山推股份 ,
柳工 等工程机械制造商。
中海达(300177):北斗地基增强系统CORS建设在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项目中相继中标,体现了大型客户对公司核心技术和产品的认可,是公司高精度定位核心技术能力的有力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