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股民到底爽不爽
我是个专职炒股的,很多人看网上帖子,说,职业股民很累,生活不稳定;也有人说股民很爽,舒舒服服就把钱赚了,还不用看别人脸色。我职业股民五年了,说说我的感受:前期折磨,琢磨透了就很爽。
很多职业股民,自己的交易系统还没有,就比较难受,心态就会受不了。看到亏钱,就会质疑自己,适合不适合这个行业。对亏损和盈利,情绪波动都比较大。这个阶段,主要就是不断学了,而不是心态,因为没有技术,心态不可能好,除非家里有矿。
这个阶段,由于
互联网 的发达,完全可以去网上找资料,*只要你智商不是个位数,且拿出一个礼拜的时间专注研究,这个阶段很快能过去。我这个阶段,用了一年多。
接下来,就是不断在实践中修复、完善这个体系,我给出三个字的秘诀,一定是最实在的话:找规律!
就是折磨简单明了,高度概括。怎么找规律呢?分为三类:
1市场的异常现象,比如每个月月初第一个交易日会涨,冲关的时候
券商容易涨等等,跟小学看图找规律差不多,不难,多总结。
2自己操作体系的规律,打比方说自己用5日线金叉10日线这个体系。那么,看到多少只符合这种特征的股票,会有系统风险或者局部风险呢?比如最近一直是100多个死叉的,市场还比较平稳。突然500个,市场跌了,就可以把500作为一个关键数值。下次在看到上冲500的趋势后,就注意躲避风险。当然,还可以看5日线和10日线之间的距离,总之就是在自己的体系里面长期观察,找规律。
3研究公司,咱们也不用跟机构一样,把公司研究那么透彻,看研报总结就够了,这本质也是找规律。哪些公司有相关性?相关性在哪里?比如市值在1000亿以上的公司,有什么特点;公墓抱团的公司,有什么特点;
爱尔眼科 和
欧普康视 ,这两个算眼科的,但是爱尔眼科和
卓胜微 在一起出现,就是细分行业龙头等等。这个是我们普通股民做研究的逻辑,而不是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如果这两个阶段做好了,剩下的就是爽了,这时候也通常由两个路径分支:第一是专门做短线和波段,成为活跃交易者;第二是长线投资,只在关键节点转换。
我是选择的第二种,好处是出手u次数少,能够与市场保持距离,看的更清楚。在没有大行情的时候,可以用来学充实自己,更重要的是有时间养生。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我一开始也是做波段,但是仔细想想,自己都32了,总是盯盘的日子,还能够持续多少年?我白发苍苍后还要这样吗?我的身体也不允许这样。所以,我把空余的时间用来读书、养生,让自己的心态和格局,能够保持号状态。
我很明确提出,三月份不好做,两条路线,一个是短线,但是需要眼疾手快;另一个就是长线慢慢卖,但是周期肯定比较长。我自己依然是选择了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