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性格上的问题(性格上天生患得患失,处理事不果断,遇事不明等等),后天是xi惯造成的,所谓的思维惯性。
情绪流,资金流。
这是短线的命脉。
跟随两个流向去操作,是短线最好的操作。
在实战中,这两个流的理解并不是那么简单,比如你做的长信,并不是没有情绪流,而是级别太小,情绪流的级别无限小就会引起资金流的关注度无限小。
板块如果真能走出来,随着情绪的持续加强,板块的资金流会明显放大,情绪与资金两个流向就正相关了,板块就极有可能走出来了。
比如
证券,200亿到400亿,再从400亿到900亿,增量明显,达到900亿以后,并没有维持住,情绪和资金只是弱相关,所以板块走了弱趋势。
板块主升到一定阶段时,也需要出现增量,如果情绪高涨疯狂主升,板块量能未见放大,情绪与资金两个流向就背离了,也就是所谓的存量博弈,代表并没有外面看好的人加入,板块越涨就越要谨慎会出现变化。
来看绝对主流的板块,情绪与资金两种流向正相关,并且主升段一直没有背离,该堆量时堆量,该增量时增量,这种主流板块就很难说它走完了。
放到个股上,是一个理,谁是反弹,反弹的量价关系是什么?如果反弹有持续性,量价关系也会变化。主升里的票更是如此,良好的量价关系,我们就因为涨太多位置高了去看空?这是错得离谱的自我情绪之下的主观,票走坏,一定会反应在量价关系上,无论是情绪还是资金导致的,必居其一或其二。
-----
你的自我情绪代入到实战中改不了,如果不是性格的问题,就是上面粗略说的这些你没搞明白,情绪与资金两种流,分级别的大与小,越大的流向,就走成了市场的主流,同理,级别越小,阻力就越大,持续性就不会好。
这是短线的根子认识。
然后在实战中,我们再加入对指数的理解,好处是提前判断这两种流向的变数或分化可能。
比如指数上到3700挑战前高无果时,高位的票为什么我会退出观察一下,是因为指数接下去的调整预期之下高位的不确定性,还想做高位,要在观察中找分化中“可控”的高位股参与,放弃不可控的部分,插一句,长期万亿之下的市场,才具备这种可能,如果整体成交量太低,是不必过份纠结高位分化中可控部分的,这是对资金流的另一种揣摸:有充足成交量的市场下,资金可供选择方向多,不会像小成交量的市场,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
节日有时间,好好揣摩这段,市场还是那个市场,个股还是那个个股,千人万面的理解方式,能真正做好实战,任何一种理解原理是相同的。
所以操作模式,只是同原理下的不同手法,就如现在有人看好超跌有持续性的,也有人看好高位赛道的一样,都没错,只是每个人基于原理下使用了自己熟悉的手法而已。
转股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