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料显示,在电动
汽车整车中的电池的成本最高,大约占整车35~40%的成本。针对这种情况,基于降低电池成本的新技术、新材料开始应运而生,但无论是哪种新技术、新材料,买单者都是终端消费者,似乎不是解决电池成本高的最优途径。 在此背景下,行业资深人士认为,“如果想推动
新能源车 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换电模式是最行之有效的模式,它既能有效解决充电难的问题,又能降低终端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换电模式之所以能得到市场认可,根本原因是换电模式能够有效解决
新能源车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产业走向成熟。在解决
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上,国内已形成共识,即“慢充为主,快充为辅,鼓励换电”。但是,慢充面临“建桩难”的问题。“据调研统计,中国大约有70%的汽车用户没有固定停车位,只有40%-50%的新能源汽车用户能够装上专属
充电桩。”连庆锋表示。而快充不仅影响动力电池寿命,也会增加城市电网的配电负荷。相比之下,换电模式补能过程比加油还快,且无需停车位支持,更显集约高效。
此外,通过车电价值分离,不仅能降低消费者购买门槛,还能解决新能源车残值低的问题。通过电池的统一管理、集中慢充,能有效保证充电安全与电池寿命,还能帮助城市电网削峰填谷,消纳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也许是意识到了换电模式是当前破解电动汽车发展瓶颈的有效方案,近期一系列利好政策也在鼓励换电模式的发展。 在政策方面,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车电分离”的新型商业模式发展。同时,为鼓励“换电”新型商业模式发展,采用“换电模式”的车辆不受补贴限制。换电站也首次被纳入
新基建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