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想法和技巧的汇总贴

21-02-13 10:13 1792次浏览
见广阔天地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帖子用来记录一些有关股票的想法,和一些小技巧。

一、有关趋势股和机构持仓/强庄票。

除连板票,其他个股,一般都是分为“持筹”、“低开(分歧)”、“卸货”3天去做盘的,如果低开日红盘,卸货日走强,则卸货时间延后,即个股将有趋势表现。

其中,持筹日以过颈线突破的偏离均线表现为佳。

举例:
12月15日,金种子酒 ,持筹日。
2月2日,中信特钢 ,持筹日。(1月4日也是持筹日,个股洗盘比较厉害,一般来说大资金长期持股不会和短期趋势硬扛)
2月2日,杭氧股份 ,持筹日。(以涨停方式吸收筹码,接下来几天,逆大盘走势,注意此类抗性个股)
2月10日,郑煤机 ,持筹日。(个股2月8日,在颈线以下就有持筹动作,后续如低开可以介入)
2月10日,顺丰控股 ,持筹日。(个股后续走势结合3日行情判断)
2月10日,山西汾酒 ,持筹日。(个股后续走势结合3日行情判断)

持筹日偏离分时均线+低开日收红+卸货日分时强势,通过3天走势,来判断个股趋势概率。
买入卖出,本着一个基本原则,买下杀,不买拉高。
这里涉及到一个与对于机构/强庄博弈的根本原则,换位思考就知道。
对于长期持筹者,“上涨/高开是为了卖出,低开/下跌的时候,有时为了维护趋势,不得不买入。”

有关对持筹日的分析,结合了日内分时均线偏离的方法,与均线偏离程度,涉及到拿筹码的难易,此方式同样适用于打板。
均线偏离程度大的个股,为有底仓(走趋势)或资金实力比较强。

二、连板股分析

首板看资金驱动
二板看板块逻辑
三板看市场认可
高度看综合博弈

连板接力本身就是资金博弈过程。
所有的连板股,都需要底仓来确保风险可控。
资金驱动,以上板为初步结果,但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上板前的驱动、承接,炸板后的处理,均需要仔细考虑)

一般来说,二板、三板过3个月高点,后期可进行“高点博弈”,个股价格经过3个月高点后,会有场内场外博弈本质的变化。

首板看强度(存在强度比较,但不明显),看承接次日套利为主,有清扬路的模式,强度板的烂板承接;
二板结合板块(这点自己做的比较差,后续一定要完善),看强度,看量能情况(高点附近要放量),看晋级情况(二板的强度比较体系更加明显一些),二板出板块龙头,一进二涉及到基础的量价/筹码分析,因此是连板股打板的基本功,上塘、华鑫等等,很多人都做;

三板看市场认可,看板块间逻辑(存在强比较体系,需要较强预判,涉及到后续市场方向),二进三出市场龙头,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二进三因为博弈本质的变化(已经过3个月高点),竞价高开,是确定需要投入在里面的,也因此,二进三成功/失败,对于较成熟的游资,均有一套仓位、筹码的处理方式,与早期二进三硬板不同,现阶段二进三已经有很多变化。

晋级成功的,也有华鑫、上塘等人,常规的二进三板砸做T模式;
晋级失败的,也有日内低吸,次日早盘反抽卸货,也有日内不抵抗次日竞价反包板做人气自救,还有宋庄老师买日内低点,次日早盘反抽按资金自救的操作,不少机构也有此类手法。(1月11日,中谷物流 ,个人参与了,早盘锚定了低点,因此日内价格要在低点附近买入,次日高开按出。有人看到是前日出榜,是机构票,次日早盘追入亏了钱,其实多想一步,真机构买入是看估值,看成长性的,做长期,因此不怕短期走势崩坏,也因此,“低开了不得不买,高开了只是为了卖”。)

市场是变化的,不变的是观测和理解能力,操作手法总会随着群体认知而不断变化。

所有今天已经写出来的,只是自己作为超短一年学徒的浅见。
不对的地方,希望有人可以给出指正,帮助我进步一点,也避免误导别人。

后续会看情况进行补充。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2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见广阔天地

22-04-26 19:37

0
买在分歧,利用预期差。
分歧和预期差的根本,是对筹码、对密集换手的理解。 
从本质上来说,是屁股决定脑袋。
资金体量决定了大资金操作手法与众多小资金买卖方式的差异性。
而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交易位置和节奏的不同。
交易位置和节奏,看分时和K线的量价就行。
见广阔天地

22-02-13 13:21

0
节后第一天割掉手上所有标的,主动减了钱。 
后面看情况,做得好的话,再重新加回去,但即便加钱,也不会再超过总资金的30%.
假期的反思,是每周交易要控制在3笔以内,连续做错两笔,就要强制空仓调整。

目前看,收益率不高,但基本上达成了自己的预期。
收益率不高的原因,不是标的问题,不是周期判断问题,主要是卖飞了,因为自己的模式还不够完善,这点后面要努力优化。

其实每周3次交易,甚至一次交易,做对了,就足以达成收益目标。
很多时候,都是死在了过度交易。

小资金的短视和鲁莽,是自己的劣根性,要尽早克服。

以前看过一句话,类似于“大部分高估了短期的努力,低估了长期的坚持所能带来的收益”。看了一些“走出来”的人,其实想法也是不一样的。有些是绝地反击了,亏到最后一个铜板,然后踩到某只票,一波翻倍,从此以后心态调平,稳扎稳打;也有一些,从开始就严格的控制了交易次数和频率,非龙头不做,严格的执行“龙-空-龙”的策略,这种人大多是顺风顺水,市场不是敌人,每天唯一需要战胜的就只有自己;另有一些,分散买入,汰弱留强,步步为营。

其实归根结底到一点,都是要心态稳定。
稳定盈利的前提,是心态的稳定,否则赌性太强,经常孤注一掷,多少钱也不够亏的。

迷恋图形,要亏2-3年;盲信筹码理论,又亏1-2年;沉迷情绪周期,再亏1-2年。
人生本没有这么多时间可以荒废。

“久赌必赢”的前提,是不断迭代、不下牌桌。
下注太大,导致无以为继,从开始就已经输了。

亏损以后,很多人会有“破窗效应”,赌性更甚,从而一再大亏,运气好能力强的,亏到下个周期,重新盈利。
能力不够的,从此一蹶不振。

大多数人不会像小鳄鱼和睿神一类的选手,能在两笔亏损后,果断的空仓调整自己。
人们的劣根性在市场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周五了,前一天美股大跌,反弹滞涨,这是绝大多数人都看得到的。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可以逆势而为,要赚最后一个铜板。

早晨如果是稍微涨了涨,就会有人“敢打敢冲”,绝大多数人最后无非是完成了又一轮多诱多,让前日资金结账走人。

方向和概率是基础,自我控制是根本。

另外,复盘的时候,要形成一个整体思维,如果是割裂的复盘,做再多努力,也很难收到效果。

“对于市场 温度的判断、对于所在周期的判断、对于交易模式的选择”,本是一个联动的整体,确认了市场温度,判断周期在哪,然后选择自己熟悉的、基于筹码的交易模式去参与。而不是本末倒置,每天看图说话,这种很显然会时灵时不灵,综合看起来,盈亏比不划算。

“对于自己成交记录的分析”、“对于市场龙头票及周期的统计”,两者在复盘的时候,如果是各复各的,总结起来,其实就没有任何实用性和效率。
交割单一定要结合着自己对龙头周期、情绪周期的总结去做深刻的复盘。

这样才能做到下次出现类似的情况,有提前的预判,知道何时参与,知道以什么方式参与,知道什么时候是退潮的征兆,自己以何种方式退场。

希望后面能稳住心态。
见广阔天地

22-02-08 19:56

0
类似的时间节点和类似的标的,今天推翠微股份和2020年9月9日通裕重工是一个想法吧。
见广阔天地

21-12-03 15:24

0
见广阔天地

21-11-30 19:45

0
我有几个问题:
1、“有什么用?”——“这件事情对我有什么用?”当你做事情的时候,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就可以避免绝大多数的时间、精力浪费;
2、“一句话怎么总结?/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方法梳理的时候,如果不能归结为一句话,就不能找到真正的核心;
3、“如何让这件事情变得合理?/怎样做出最合理的操作?”——操作期间,通过这个问题,克服妄念执心。

最后两个问题,连贯起来以后,结果是不那么正向的:

“然后呢”,“那又怎么样了呢”。

任何事情,通过问这两个问题,基本上可以避免生活中一切情绪反应。
发生什么事情,问自己一次,给出解释,如果仍然带有情绪,在解释的基础上,再问一次,基本上可以化解一切情绪。

“我赚钱了”——“然后呢”,“那又怎么样了呢”。
“我赚钱买了东西”——“然后呢”,“那又怎么样了呢”。
“我高兴了”——“然后呢”,“那又怎么样了呢”。
“我高兴了。。。”——“然后呢”,“那又怎么样了呢”。
“。。。”——“然后呢”,“那又怎么样了呢”。

好多问两遍就觉着没劲了。一般问到第二遍,就已经开始解释情绪了。
情绪就解释不出来什么道理,所以一下子就跟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怎么让生活过得有趣,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怎么样让生活无聊。。。
见广阔天地

21-10-14 22:58

0
完全的看图说话,具有极其狭隘的适用性质,无法做到普适,唯有图形背后的逻辑才是普适的;不能单纯看图说话、刻舟求剑。
如果只看图形,那非常容易陷入到有亏有赚,但综合收益为负的尴尬境地。

而且此类“模式”,使用者往往容易被事实反复打脸,因为过度总结,而过分陷入到琐碎的细节中去,不断添加细节进行所谓的模式完善,大多数却都在做无用功,随着行情的不断变化,发现模式不断的出错,不得不继续“优化”。

在“确定模式”的时候,多去想想,“大资金是否会因此达成共识”、“市场是否会认可此类共识”、“所谓的模式,是否是必然现象,为什么”。

任何模式背后,都要归结于资金和人气,本质上是群体心理和行为的分析,透过市场的心理行为分析,反观大资金动作,图形只能作为辅助,无法成为决定性因素,过分依赖,只能是作茧自缚。

股票本质上还是投机和博弈,和打牌、打麻将一样,同样的牌型,在对手(市场)牌型不同的情况下,会面临不同的胜率。

市场上所谓的“悟道”,捡到“武林秘籍”就“天下无敌”,都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任何模式都有适用的阶段性和概率性。

否则也不会出现很多大佬也亏钱的时候了。

要是真存在“武林秘籍”,过亿的大佬岂不是要百发百中。

唯一的秘籍和捷径,可能就只有不断完善自身。
为自己热爱的事情,付出绝对的努力,付出绝对的时间和精力,做到真正深入的、脚踏实地的理解和掌握。
见广阔天地

21-07-03 18:52

0
 
  

那你觉得是偶然还是必然呢。
见广阔天地

21-07-03 14:47

0
模式的适用性(有效性),一般只需要复测冰点近端的两周行情,避免大量无意义的工作,节约精力,提高效率。
其实亏损一般就出现在情绪下降到冰点附近(包括冰点前后的1-2天)的这段时间。
那也就是说,如果在此期间,能保持不出现大额亏损,那么模式就可以认为是成型的。
除此以外的周期里,胜算理应是比冰点附近两周内的行情好很多的。
这个也就是应用了最近在想的,“概率上、方向上的胜利”。

有没有小概率时间(冰点超出2周等)的发生?肯定是有的。
但一个模式,只要满足大概率的行情适用(正向收益预期)就可以了。

很多问题的出现,是精力投入到了错误的方向,在应有的位置,没有足够深入。
见广阔天地

21-05-01 19:40

0
以前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所谓的反思,后面翻过来再看当初的记录,许多总结的方法,都是局限性很强并且不全面的,甚至是错的。
多数的反思,由于自己认知的不完善,只停留在了初级阶段。或者说,自己在反思的过程中,没有考虑过,反思的方式和反思出来的结果,本身是否经得起推敲。

今天觉得“二次缩量不能接”,明天以为“连续一字不接破位”,下次见到了类似的情形,结果个股就走上去了,在没有大规模复测的情况下,判断个股出现的是小概率情况,自己可以坚持“模式内的操作”。

但坚持下来,发现“模式内的操作”,仍然是有很多问题。

目前看起来,单纯的形态和量价分析,能够解决大多数问题,却不能在认知不完善的时候,形成完整的模式。

没有完整认知的情况下,将问题的原因单纯归结为形态和量价,容易被事实反复牵引打脸。

后续准备做出一定尝试和改变,先从赚钱效应、题材周期(龙头、补涨、切换)这些大的方向上去考虑,然后再用形态和量价去做补充。
自己总是很抗拒,觉得融入了新的东西,磨合期容易亏钱更多,其实也是本能上对于新事物、对于走出舒适区的抗拒。

五月份一定要做出改变。
见广阔天地

21-04-25 19:27

0
上周赚的十几个点,一周亏20%+,全都回去了。
转债套利没做好亏7K+,以为次新股能再起一波,买了泰坦股份亏12K+.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