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到现在,赚钱的几次,都是大行情好自己去追板,和创业板行情好的时候。
2021年9月起,一直做创业板,9-11月盈利,当时盲目相
信创业板的行情和自己所谓的“技术”,12月起,主板产生龙头二波,资金开始被吸引聚集到主板,创业板投机环境越来越差。
其实到今年年中,创业板也几乎只有2-3月份1个多月的行情。
其余时间的投机氛围都很差。
反倒是主板,轰轰烈烈的走出了一波、二波,甚至是三波的上涨。
资金始终在主板,没有再切换,创业板的赚钱效应很差,到今年年中这两个月,几乎是历史上最差的了,自己也没再纠结创业板标的,20cm现在连涨停的个股都很少出现,题材二板就更难了。
自己以前“只炒创业板”的想法,现在看起来是十分盲目的,应该是哪里有赚钱效应就去哪,当然对于各市场,要有基本的认知和操作模式才行。
资金因为前期调整的缓慢和对市场认知的不完善,连续亏了几个月,期间还尝试过不熟悉的转债,其实下手买的时候就没底气,基本都是未战先败。
5月份的时候,基本上都在做自己认为的“龙头战法”,结果单月腰斩,唯一就是5月份资金不多,实际亏损金额2万出头。
期间5月13日买
湖南发展,5月16日加仓,5月17日竞价不及预期没按,当天跌停板没委托,第二天跌停大亏离场。
徐家汇5月19日买入,5月20日竞价结束后早盘没动,拿了全天到跌停,5月23日割在地板。
5月23日,竞价结束后抢
中利集团,次日竞价不及预期,依然没有操作,最高点时盈利,也没有动作,当天吃到跌停,第二天跌停割出。
5月25日,13:30以后的二次跌停买到
福达股份(不知道为什么当天1minK线和分时没有那个价格),第二天跌停没动,第三天竞价按出。
5月31日,竞价结束后早盘顶
茂硕电源,瞬间到手,才知道当天要天地面了,第二天跌停没割出去,第三天才走掉。
如果说问题的话,其实主要是固执和认知不完善。
无论是长期坚持创业板,还是做成接盘模式的“龙头战法”,其实信仰的本不应该是个股和模式,信仰的只应该是赚钱效应。
短线市场,大都是个体参与,群体博弈的本质就是逐利和非理性的思考总结。
今天赚钱了,就会觉得方法是对的,明天亏了、连续一直亏,会觉得方法有问题,短时间就不做了。
看似所谓的反馈后的迭代,其实都只是认知偏差的一部分。
安妮杜克《对赌实践版》里面,把结果阐述为“过程+运气=结果”,当时看那本书觉得惊为天人。
但自己的盲目、固执,认知偏见和自负,导致离盈利越来越远。
市场不看对错,只看赚钱。
觉得市场是错的,即便对了,也很难从中或得到超额收益。
自己理解上,这也是近段时间中位股切换往往大亏的原因。
短线周期普及后,龙头的延续性更强,强者恒强和市场割裂的情况,会越来越多。
参与切换本就需要很强的技术水平,在目前割裂的市场环境中,切换缺少资金买单,会做的越来越困难。
不能说傻钱太多,只能怪自己自以为是的假聪明,对市场的认知不够,导致了一轮又一轮的爆亏。
月内唯一的一笔盈利,是2进3竞价结束后半路追的
特力A,第二天竞价一字,早晨竞价后直接挂跌停出了。
看似愚蠢无比的操作,其实买入和卖出,都有过很多的想法,事后分析起来,仿佛也了解了一些很多天地面的原因。
其实当天如果竞价结束后按的是
长虹华意,那就变成了经典的操作,其中有很多自己认知还没有到位的地方,也存在一定运气原因。
更新暂时告一段落吧,韭菜的碎碎念只能带来误导。
热爱这个市场,后续总会回来。
在此之前,应该是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沉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