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相关产业链有哪些?
(1)上游清洁
能源中国碳排放全球居首,远高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虽然碳排放总量仍处于增长态势,但随着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新能源的发展等,中国碳强度处于下降通道。“十三五”期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了 18.2%。
图片
来源:国家统计局,
光大[gubar]证券[/gubar]研究所
而当前我国能源结构尚待优化,受资源禀赋与技术约束,中国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其中原煤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余依次是原油,
水电、
核电和
风电三种非化石能源和
天然气,因此清洁能源仍在加速推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
光伏生产商,我国的太阳光伏与风电装机容量已在不断突破。生态环境部表示,近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已连续五年超过1000亿美元。随着投资加速、技术突破,光伏和风电都走向平价,未来光伏行业和风电行业将成为可再生能源主力。
目前,我国国务院已将新能源消纳列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要求地方所用电力至少一定比例要来自于新能源,如风力、光伏等。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未来我国新型能源比重将有望由现在的不足10%,上升到2050年的超过70%。其中,光伏、风能在能源中的比重将大幅提升。
因此,在以风力、光伏、核电、
储能、氢能、
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体系,在中长期来看都必将是空间发展绝大的潜力股。
近日,国
家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表示将提高清洁能源接纳能力,加大跨区输送清洁能源力度,提升已建输电通道的利用效率。这是首个央企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方案显示,“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新增跨区输电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还将开辟风电、
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配套电网工程建设“绿色通道”,确保电网电源同步投产,同时将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
相关公司:
①光伏、风电:
隆基股份;
通威股份;
阳光能源;
日月股份②
特高压:
国电南瑞;
中国西电;
思源电气;
许继电气④储能:
宁德时代;
国轩高科;
派能科技⑤氢能源:
潍柴动力;亿华通-u
⑥
充电桩:
特锐德;
盛弘股份⑦新能源金属:
华友钴业;
赣锋锂业(2)中游能源消耗
从能源消费的角度看,建材行业的生产以矿业和窑业为主,是国民经济中能源消费总能较大的行业之一。在建材生产阶段,碳排量更是占比近28%,与建筑施工和运行阶段相比,是建筑建材产业链碳排放的重点领域。
同时,交通运输部门也是主要碳排放的产业之一,2013-2019年,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年均增速保持在5%以上,是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最快的领域,当前产业排放升级和新能源化都在加速。
因此,绿色“
新基建”已成为新发展方向,如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相关的项目。
绿色建筑方向,装配式行业发展迎来机遇。相较传统现浇住宅,装配式 PC 住宅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可在建造、内装修、后期使用等全寿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实现减碳,每平米节水 20.5%、减碳 7.5%,减少垃圾排放 77.7%。绿色交通方向,通过纯电动车或者
燃料电池车,实现全面电气化,包括电动化带来的增量零部件以及
重卡排放升级等投资机会。
相关公司:
①装配式行业:远大住工;
鸿路钢构②电气化乘用车:
拓普集团;
三花智控③化工业:
鄂尔多斯;
万华化学④重卡排放:
银轮股份;
凯龙高科⑤
水泥及
玻纤:
海螺水泥;
中国巨石(3)下游能源处理
为“碳中和”目标将是相当长时间内中国发展的重要主线,因此以
环保为代表的部分产业将具备更为坚实的长逻辑,如新能源环卫、垃圾焚烧等。同时,
可降解塑料也可避免焚烧与填埋,以及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工艺改造等都将有效降低碳排放等,亦是长期可关注的领域。
此外,除减少化石能源消费等常规举措外,国际能源署去年底表示,如果各国要实现净零排放目标,需要大幅增加碳捕获技术的部署。
碳捕获技术是通过化学反应捕获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技术。是短期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既可转化为农业肥料或用作石油开采的催化剂等,也可经过压缩后封存在枯竭的油田、天然气领域、海底等安全场所。
图片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1月在推特上承诺,将为开发最佳二氧化碳排放捕获技术提供1亿美元奖金。有海外研究机构测算,碳捕集与封存(CCS)理论上有潜力解决全球62%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比肩电池储能、氢燃料的减碳技术,发展潜力极大。
相关公司:
①可降解塑料:
金丹科技;
金发科技;瑞风高材
②回收利用:华虹科技;
格林美;
盈峰环境;
三峰环境;
中再资环③碳捕捉技术:
凯美特气;
冰轮环境④工艺改造:国电南瑞;许继电气;
南网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