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等于信,信才影响行。
很多人知道“人没有信用,将来会举步维艰”,但是ta们并不信,所以不行。
很多人知道“学对生活很重要”,但是ta们不信这话的有效性,所以不行。
很多人知道“毒品会危害人生”,但是ta们不信,所以不行。
因为这些东西带着“会”、“很可能”、“到将来”、“大概率”、“最终”、“比较”这些“软话”,
带着“不见得”,带着“不是眼下”的“福利”。
遵从它们而出现的痛苦却不是“大概率”的、不是“将来”的,也不是“比较”的。
ta们需要有更切肤、更直感的证据,来支撑自己为将来的、可能的危险付出眼下的、现实的代价。
要真的众叛亲离一次,要真的求一回职、领导一回事业,要真的进一次看守所破产一回。
要有这样的硬证据。
要见了棺材才好落泪。
但这其实并不是一个bug,而只是一种设计。
因为道德理论千千万万,人生感慨万万千千,但却没有人真的知道过去的总结是否真的还适用于今天的将来,也没有人能确定自己不是那个小概率。
恰恰是这一点,从根本上保证了人类不会成为老经验、老体会的绝对奴隶而灭绝于环境变迁。
尽管良率极低,但有很少的一部分对过去的金玉良言知而不信的人,真的猜对了。往往也就是这些人,在为新的危机提供新的转机。
所以,这并不是一个bug,而是一个有极大副作用、但却可以保住人类不易灭绝的设计。
你不能——甚至也不应该——考虑完全“改正”它。
这就意味着中间有那么一条复杂而微妙的红线,在这个红线内,“知而不行”并不要紧,这条红线之外,知而不行才值得忧虑。
问题是,这条红线在哪里?
知易行难之间隔着的是信任,是否信任这个事实,后果,有多信任。
这份信任的重量将深刻影响你的行动。
一部分的行动即使不做也不会影响生死,而另一部分行动会影响生死。
红线是对这些信息的判断。
如何找到这样的信息,并相信这样的判断,才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是我的看法:
两个问题
一个是如何去划定红线
一个是如何去增加自己的信任
我认为红线的划定来源于痛苦,痛苦帮助我们确定红线的边界。
这也是悲剧的意义之所在。
撞了南墙之后才知道不该撞,跳了黄河之后才知道不该跳。
这种来源于自己和别人的痛苦会帮助我们修正红线的边界,不至于落到如此下场。
那么如何精准而有效的确定红线呢?
首先是认识自己,每个人的底线和可以放弃的东西都有差异,自己的红线只能自己划。
其次是大量,深刻地获取自己和别人经历的原材料,从中筛选提炼出红线。
没有比自己体会更深刻的信任了,没有比历史有更多的材料了。
如何去增加自己的信任呢?
怀疑和犯错。
用全部力量去证明它是错的,去怀疑它的每一个论点。
每多用一分力量,你就会越明白它错误的地方,相信它正确的力量。
这样的信任是有力量的,经过自己检验的。
试错,像
疫苗一样,小规模可控地去尝试经历一下这种信息。
就像玩火,拿手快速地在火上晃一圈,就能深刻地明白不应该直接触摸火。
归根结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信任的根本来源。
关于历史和怀疑的看法,我深刻受益于作者,在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