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当A股规律与美股规律叠加时,小心翻船!

21-01-29 21:01 4002次浏览
投资成长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先来看A股的规律

A股整体走不走牛与宏观经济没有必然联系,个股的炒作与行业景气是有些联系,前提是政策牛基础。A股96牛市97 98股灾,99年5.19牛市01年股灾,06年牛市08年股灾,13年牛市15年股灾,16-17基金推动型牛市18年股灾,19-20又是基金推动价值牛市21年?!
不管是一哄而上的资金推动型牛市,还是后来的基金推动的所谓价值投资牛市,只要有牛市第三年都是灾难年,这已经是个魔咒。今年这个魔咒会不会发作只要看看基金们持有的喝酒吃药科技和新能源 都什么市盈率了心里总该有点数是不是泡沫吧。

再谈美股,谈美股就要谈宏观数据了
对美股最有关联的是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比值,如果开始倒挂就成为死亡交叉,每次死亡较差后的半年至一年半美国必发生股灾。在死亡交叉的当年18年发生了股灾,一年多后的20年第二次更大股灾。
美国失业率过去很好用,通过它我在去年较准的预测到美股股灾,可是在美国疫情和特朗普乱搞下现在这个指标乱了,不太好判断了。
下面着重谈标普500 的市盈率(图我就不上了),一百多年来标普500市盈率每次达到20倍左右基本就是顶部,只有在2千年那次顶部是33倍。18年股灾前与20年股灾前标普500市盈率都是在24-25倍,但是标普500市盈率从去年6月的22倍开始到现在已达38.56倍,标普500指数也就涨幅25%,而市盈率却上升了75%,成为美股一百多年来最高市盈率(超过两千年泡沫)。
标普500市盈率在过去7个月大幅飙升说明很多企业经营出了问题不能再维持原有的业绩,也可以这么说:美国靠狂印钞票来刺激经济的边际效益在大幅递减了。美国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发生两次股灾都被川普政府吹泡泡给鼓了起来,为了选举川普不惜一切手段维持美国的虚假繁荣,这是非理性繁荣后的更高级恶劣繁荣。

讲到这里大家心里都有数了,再往下写恐大家没耐性看,以后慢慢补充吧。
打开淘股吧APP
9
评论(5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嘟嘟虎2010

21-02-02 21:08

0
这次上证指数很可能做复合顶,像01年一样,但时间不一定那么长,毕竟现在信息传播速度太快了。再者,注册制的施行和当年国有股减持流通一样,会进一步重塑A股市场。小心、小心、再小心*_-
嘟嘟虎2010

21-02-02 18:52

0
自18年底见底以来,沪深300和创50这两个指数的走势最强,早已经越过了18年的高点(创50去年2月就越过,沪深300去年7月越过),沪深300上月更是跨过了15年的高点,直扑07年历史高点,创50也直扑15年6月历史高点(目前相当于15年4月的位置)。从资金面和政策面来看,有继续上冲的动力,唯一的隐患是春节长假国内休市期间美股连续大跌崩盘
投资成长

21-02-02 12:01

6
A股历史上1月见顶的主要有三次,最突出的是08年和18年,其后是一整年的熊市。A股绝大多数顶是5-7月,只要在2月份确认1月不是顶就可放心的做多到5月,之后第三年魔咒导致崩盘是100%的概率。中途还要考虑2-5月美股不会崩盘。

现在做个分析,今天是2月2日是沪深指数跌破20天线后的反弹第二天(非常像18年2月5日的反弹第二天),如果未来几天指数能重新拉回到前期高点,那么警报解除勇敢做多到5月,反之未来两天来个中大阴线杀下,一月之顶就确认了。
嘟嘟虎2010

21-02-01 20:34

0
01年股灾前就没有狂涨一波,只是不断地筑顶,复合顶。这次可能性极大
投资成长

21-01-31 21:20

0
九号公司虽然背后股东有小米和其它国际风险资本但其注册地是开曼群岛,过去是不让在深沪上市的有了科创板后可以上市了,这个应该叫“红筹股”吧,不知道是不是A股第一家
投资成长

21-01-31 20:49

2
九号公司前天刚预报业绩,20年终于盈利5-6千万了,前年还亏损18亿,去年亏损4.5亿,今年盈利了这就是新创公司的高成长路径啊(参考美团),按照这个增长速度今年可以盈利3-4亿,明年7个亿。这就是新创企业的动力所在,也是魅力所在。对不对将来验证,为以后投资独角兽储备知识和经验。
投资成长

21-01-31 20:24

1
九号公司不能放弃,我手上还有一点点货, 目的是观摩学,注册制后未来大牛股多数就出在此类公司上了(风险资本推动上市的公司),只不过九号公司还不够好,不是独角兽类型的。
投资成长

21-01-31 20:18

4
光伏热门股东方日升20年第三季度每股收益0.75元,年报预告第四季巨亏使得全年业绩缩回0.2元去了。光伏行业更像是个传统周期性行业,进入的门槛也不高,由于行业处于景气中21年全行业各家企业都在摩拳擦掌的扩充产能为“碳中和”做贡献呢,杀死一个行业最快的方法就是让它产能过剩。消费行业医药行业基本就不存在拼命上产能的问题,所以这两个行业才最适合长期投资。只要是拼产能的一定是产品同质化的,高盈利时间很短暂,茅台它需要与同行拼产能吗,增加产能只是自身的实际需要而已。
forecast118

21-01-31 20:04

0
楼主对9号公司不继续跟踪了么?
错误定价

21-01-31 11:37

0
黑色星期一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