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邦科技A:大企业,在这轮16-21
养猪规划政策下,很多都是用三元回交做母猪,瘦肉率、胎产并不理想。三元做母猪是降低投资,但会提高养殖成本;市场需求并不喜欢。因此大企业都在转换母猪结构。
B:以这两年的行情,正常来说母猪(100Kg)约是5千/头,超出的话约20/Kg增加,运费也贵。而母猪淘汰(无病残)都是成本价,也就值个2K
C:行业集中抛售,这个问题确实,从去年三季度跌破30元后,很多投机养猪的吓到了,开始清栏退出。而四季度是传统猪肉旺季又有所回升。而一季度是传统的淡季,加上价格低迷,很多投机养猪的大量出栏,短期暴跌,一度跌破20附近的时候,投机养猪的都是亏损了,现在投机养猪的不敢在进场了。。至于什么是投机养猪,就是看见猪价上涨了,纷纷购买仔猪回来育肥,养大了清栏,趁机捞一把,在16年推出养猪业5年政策规划前,这种现象及其严重。类似炒垃圾股炒妖行为,劣币驱逐良币。
C:125/kg,这个数字的意义,从育肥的来说,大部分屠宰生鲜肉是130-150是最受欢迎的,其中是三方因素:屠宰、百姓需求、养猪户,需求导致屠宰最爱这样体重,而养猪户在这个位置是利润最佳点。。。考虑大企业是仔猪出栏,拉低了平均体重,因此 大猪实际是超过130的。
D:二元种猪,这个是本质的改变。这里先打个比喻:以CPU为例,如I9、I7、I5、I3,二元相当于i7。而为什么是二元做种猪是养猪业公认最好的呢?因为从瘦肉率、产量、品相等等综合来说,是养猪业的利润和大众需求是最佳的。。
E:这里的引种是的纯种,也就是1元;国内的种猪不行吗?事实上,知道现在,国内的猪基因真的综合14亿人来说不适合养殖。纯种的只能去欧美引进,这个真的极其贵。。所以说回A,为什么要淘汰以前的母猪原因就在这里。。以前养猪没有出台政策规划之前,大企业大都用三元做母猪节约投资,养殖成本就高。。但是中小散养(以个人百到几千的规模历程来说),我们普通养猪户根本买不起纯种,涉及国外进口审批还有钱等等,所以我们都是去购买2元种猪回来,自繁自养,最后出栏就叫外三元(如果是国内的种猪叫内元或者土杂猪),。其实自繁自养的散户成本低就在这,因为我们购买的外二元。。国内有很多专门进口种猪培养外2元的,下游销路就是针对散养户。
万头引种,这个其实这轮政策下,牧原、
新希望大企业大量引进外一元的。优化自身母猪结构,养猪这轮政策也相当于是供给侧改革。如果不明白供给侧改革带来的行业巨变,那么就是个人自身学历和理解的问题了。
F:20年的公告,不知道有多少人去注意过,手里20W土地储备。估计很多人都没怎么考虑这些问题,如今的政策下,大量拿农耕地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的。看一个事情别光看片面,这也是工作中大部分人没有上位者领导的考虑来的全面一样。。除了这个土地,上面的种猪结构优化也是,还有人员的培养,尤其当下养猪大企都处于高速扩张期。。总的来说,当下的外一元算上之前的3元母猪淘汰两手同步优化,21年的能繁种猪提高到250万+后备100万左右,大概率是可以的,而这些都是优质母猪(即外二元)。。正邦今年高速扩张期尾声,上半年结构优化完成。22年,进入了稳定期。
至于未来的天花板,国内消费在6-7.5亿头,19、20年天价导致消费减少,历史猪价不高的时候达到7.5亿。综合来说去个均值在7亿的需求。而对于牧原未来要养2亿猪,其中去细品,牧原只承认1亿头,还说是根据市场情况和资金需求安排。。。国家规划是这一轮政策后60%以上(约4.5亿左右)在大企业手里(新希望、正邦、温氏、家佳康、双胞胎、等等大企太多)牧原是不可能做到2亿,1亿的话还是可能的。剩下的三分之一(2.5亿左右)是中小养猪户(500-万头的规模为小)
在说说牧原,不多说别的,说内行的东西很多人未必懂。牧原与正邦新希望,虽然都是养猪,经营还是有不同的。
牧原,主养中猪,大多在200-250/斤就,这些适合走
冷链冻品,例如超市的生鲜、肉制品的加工等。
正邦,专注于养大猪,250-300/斤的,平时我们大家去菜市场买的猪肉就是这类250-300斤的大猪。
新希望,也是养大猪,但是新希望还有大量发展
饲料业务、老板还投资
银行金融等等很多,俗话说做的很杂。但大业务里都做的很不错的。
个人角度来说,这三家就是BBA这种意思,如果非要说谁是龙头,我不觉得。行业好,一荣俱荣,行业差,一损俱损,我更看重行业的空间,至于个股来说,牧原就是早了一步开始扩张之路,各方面先走再了前面,先吃了肉。而对于行业的发展,尤其第一轮行业的洗牌下,早一步扩张可能优势明显,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后面的大企赶上来,牧原优势也会逐渐被拉平了。BBA,宝马最早来的中国,其他的大牌后来也慢慢赶上宝马了,你早先一步发展的优势也就不算优势了。
中午了,煮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