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
今天不讲读书笔记,也不讲投资,讲讲什么是现实,什么理想,什么矛盾。
众所众知,我是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上班,说的高大上,其实也就打工仔。
说什么企业投资上千万(还真是,我们基金投资一个公司基本都是打底1000万往上,都投出去好几个亿了);
说什么对接都是企业老板、高管,身价上亿(这个不假,微信都是各已上市或拟IPO企业老板、高管。但!有毛用?别人身价上亿和我有毛关系?除非有利益交换,可惜我只是个打工人!)
说什么出入五星级酒店(这个看乙方爸爸,毕竟企业方拼命想我们投资,但我们一般都不敢,毕竟拿人手软,到时候说不投那就尴尬了);
说什么年薪上百万(这个最假,谁再跟老子说老子就和他拼命,老子当年就是这样被忽悠,从工科生转行到走
金融 )
这些都是围城啊!周围的光鲜和你有什么关系,要的是自己光鲜才行啊。当初我工科毕业,刚毕业工资还行,一毕业到手工资7000+,那时候还是13年啊。后来就是被这投行传说给骗了去做金融,去了汇丰,拿着3500的工资,当时候还傻乎乎坚信自己努力工作,肯能去汇丰的投资
银行部。后来证明是痴人说梦,我当时找到一个汇丰银行并购部,他厦大本科毕业,帝国理工硕士毕业,我一听,完了,去不了。后来又偷偷问hr,跨公司转的人数为0,更别说是投行部----我的梦也破碎了。
我啊,打不死的小强,认定了必须得做到,不断地努力还有自学,最后已经来到私募行业好几年了,今年也自学考了中级会计。
但,这只是围城。最近几年,我愈发感觉围城和困难,和人交流许多,有同行、有审计、有银行大家都是自己行业不好,别人行业才好,全世界都是一个样。
然后我感觉,世上本不存在围城,只是因为懒+无法突破而已。做一行爱一行,我内心还是爱这行,不后悔当初选择。事情是干出来,怨天尤人是没有用,只是我需要时间做出成绩。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我曾经说过:世上本不存在围城,只是因为懒+无法突破而已。因此我有一个很天真的想法,一边磨炼自己的工作技能,如Excel、估值模型and other,一边让自己有真正核心竞争力:make money,要么你能募集,要么你真的是巴菲特,那就是炒股。别笑,听我说。炒股,如果能自己变成冯柳,那肯定最好;但我还有次级目标:金融的实证性。
无论你是做一级投资,还是二级投资,对企业理解,对行业理解,甚至估值都很重要。但恰恰这些在实际工作无法证明你自己。
比如,你今天和老板,我认为xxx行业有前景,xx公司牛逼,将来大赚,老板信你吗?你自己都没底。我认识的一线机构,如达晨、深
创投、IDG,他们投资经理是专门看一个行业,自认为对某行业非常了解,你让他们去买该行业的股票,他们自己都未必赚钱。就像经济学家,吹水,谁不会?我们做一级投资,说xx公司xx行业,说的头头是道,谁不会?但没人可以证明你说对还是错,唯有金钱。这才是金融的实证性!!!
比如,你真的了解,真的有信心,那就自己掏钱买入xx股票,真的涨了,老板就相信你。又比如,你做投资部老大,你真的有见解,那就项目跟投我上东家就是,老板是上市公司实控人,不懂金融,也从来不看资料,只要你跟投,项目就通过。不跟投,项目不通过这是金融的实证性,用钱投票,用股价去证明你的逻辑正确性,当然还包括资金面、情绪面
当你不敢用自己的钱去验证逻辑性,你的逻辑就永远无法证明。
这个社会总是存在很多别扭,不合理但又存在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做一级投资,对估值很看重吧,对行业的理解很重要吧。但可惜,中国80%以上的机构都没有,注意,我这里特指一级。
因为很多机构投不投,不是你决定,是老板决定。老板哪里懂什么估值。真正的价格是老板和企业方谈出来,这是一个利益交换过程。我们辛辛苦苦做出估值模型是干嘛?是假装显得我们专业而已,也是给老板自己一个值得投资的借口,一个心理安慰。这是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但是我还是得认真磨炼的虚假的工作技能啊,尽管它们不是金融市场的真理,不是金融的实证性
为了磨炼技能, 今天还被人嘲笑过,当然我知道朱老师是好心,也非常感谢她的耐心。她不知道的真实想法。
我知道他们说的对啊,但是我又不是为了追求真理,我是为了追求虚假的事实。
但是没关系,事情一定要做,没有行动就没有突破,量变产生质变。
我把工作技能比喻虚假的事实。
金融的实证性比喻真理。
虚假的事实和真理,我都要追求。
今天的文章,瞎几把扯,又乱,感谢各位看官看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