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日问我:书里的话应该相信哪些东西,如何能分辨出哪些东西不应该相信?
[淘股吧]我问:是什么引发了你这个问题?
孩子答:树有根,所以能生长,根才是命脉;读书的命脉是什么?
如此我讲起了上周我们几个同学聚会的事情
同学三人,屈指算来已经相交三十余年
大我一些者A,属于我们当中极度适合这个社会的人,也就是在前几日聚会间说出了一句让我感慨万千的话
其父为当年一国营厂一把手,倒闭清算数年,这位同学自小就耳濡目染了接人待物的本领,通俗讲就是会来事儿
我问A:何以当年不认真学,且至今仍贬低当初的老师?
答我:初一时其父便运作了他的后期规划,上学就是混日子而已
小我一些者B,其父母如我家一般,都是当年光荣的工人阶级一份子
我与B这些人在父母的教导下,都是以守规矩、知荣辱、自强不息这种
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群体
与我一般,B与我踏入社会后,都是各种的不理解,反差之大,只是当年没有抑郁症一词,想来当时应该差不太多
B与我不同者,父亲犹在,可以时常提点一二,路途也就较我顺畅许多
A君与其小叔属于很早进入
房地产的一帮人,虽时时叫苦,却也早已小康了
B君当年不顺时,也曾投奔与我,一帮弟兄也曾在他乡打拼
后返乡趁着商超初兴,属于进入行业早期的一批人,如今也算上位高权重了
席间问我:老板年迈,少主当家日期迫近,公司内部也是左右两派,计为之何?
我答:历史上能居三朝的臣子不在少数,不妨借鉴
再问:看过,不懂
我答:无他,忠与自矜两条
回归孩子的问题:读书的根是什么?
我想大致是明白道理,这个道理是符合人性的,唯有符合人性方可称为道理
至于这个道理是人的道理,还是神的道理,要看自己是人或是神了
如果说这几千年来有什么改变,无非是旗子、座次
如果说这几年前来有什么没改变的,无非是除了旗子、座次
读书如果没有疑惑,便失去了读书的意义
多读书,且读各家的书,便是相互印证,得出自己的结论
今人若读完商君书,便不会对社会上的怪事有诸多的不解,莞尔一笑罢了
今人若读完资本论,便不难理解商贾何以视盘剥为不二法门,毕竟公式存在了几百年了
今人若读完中国史,便不难理解为何国人如此钟情于玉,刻在基因深处的家国情结使然
今人若读完政体论,便不会对世界的多样性感到不解,共和、君主、贵族这些不过是装菜的盘子而已
其实今日哪有什么新鲜事,今日不过是历史的影子,历史也不过是今日的曾经而已
我的孩子,愿你终生爱读书
愿你看待任何问题,都以求根问源的态度对待
愿你看待任何问题,都以俯视着的视角看待
看懂了人性,也就看懂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