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讨论起见,以同一级别论。
上涨趋势和下跌趋势,我认为是马后炮的定义,以现在定义过去,虽然滞后,但有用。
是否分3类,上涨、下跌、震荡,还是分2类:上涨、下跌。
我认为分2类好。震荡是上涨和下跌的叠加。
你说的空间压制很有道理,以历史做标杆,历史重演,好的情况发生,就是超越了过去,代表了突破和强势。
里面,顶、底,和上升、下降趋势,哪个是更根本的定义;个人认为上升、下降趋势是更根本的定义,之后才出现波段的顶底的概念。我看过一些缠论,这对应缠论里的形态学。
”顶是下跌趋势的起点是震荡走势的顶点。“这里顶是一个时点?还是一个时段即过程?
而趋势是否延续,需要用到动力学。方法论是辩证法,也是大小级别之间关系的核心。挣钱亏钱和动力学关系更大,所谓的预测、确认、跟随。但动力学基于形态学,背后需要价值审美和辩证跟随。
1
个人认为这种研究意义不大。涨跌K线的多少 ,从时间跨度来说,是符合平衡和对称的关系的。也许现在不平衡,时间跨度拉长,总是平衡的。涨多了跌,跌多了涨!
1
所谓的顶和底的判断,首先要确定级别,日k还是,周k。然后在此级别走势上出现一个k线,未来同级别走势,上升没有突破这个 k线,则是见顶,下降没有突破这跟 k线,则是见底。
个股走势分为三类,上涨,下跌,震荡。底是上涨走势的起点,是震荡趋势的底点。顶是下跌趋势的起点是震荡走势的顶点。
每种技术分析如:江恩,道氏,缠论等等,其终极目的就是寻找走势的顶与底。可惜的是,靠技术分析是找不到顶与底的。因为技术分析靠的是个股之前的走势数据,来推测以后得走势,其得出的顶与底有很强的逻辑性在里面,是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值,是一个无比理性的结果。可惜这个市场的参与者是一帮感性的人,而不是机器。所以技术分析的顶与底经常被打破。人性是不可测的。因为人性的不可测以及市场的偶然性存在,所以结合当下市场个股的一些走势规律,反而能更好的预测同类型个股的走势。比如说最近市场最高连板是8板。那么明天如果有一只股涨到了八板,你就可以预测顶部到了,实际上市场上大部分人也都是这么想的,于是就真的出现了顶或者顶。A股市场称这个为空间压制,华尔街叫他 配对法。
所以把顶和底预期为一个恒定的数值,不如设定为一个相对可操作的区间会更有效。
0
我是用大盘举例的。大盘的理解,你说的很有道理,我把它简化为用大盘择时。
关于对称性问题,我的想法是如何在对称的大局下,找到不对称的趋势,识别出来,然后跟随。
趋势的核心,我理解为惯性,表现为连续上涨的k;背后的动力是小级别的结构性原因。方法论是辩证法。
0
说说我的看法:1、你说的k线数相等问题,可以粗暴的理解为对称性的问题,但不是绝对的。2、关于大盘,你可以理解为,今天出门天气如何,要不要打伞,要不要先不要出门而是换个时间?
0
刷新太慢,我有的重复了,重复了6个人。
我再打赏6个回复。
0
100块的积分打赏完了,后来的兄弟不好意思。
截至下周二前,点赞数前3的回复,每个回复各打赏10块。
0
金龙鱼有庄家介入了,十一月份粮油板块开始有资金介入,十二月十四号市场有存量资金介入放量拉升,也就是说不知道什么消息或者是事件导致有资金看上这一板块了,各方资金一起上就起来了,我们很难提前预判或者了结各种消息,能做的只有跟随市场主力资金而不是跟随庄家,很多庄家大部分时候都是赔钱的
0
这句话是真理。很多股票技术分析都是建立在这句话的基础上,进行演绎的,然后用演绎出来的结果来预测股票的未来走势,指导操作。。就像微积分的基础是1+1=2一样,如果有天1+1不等于2了,那么微积分就不存在了,数学就不存在了。
1
你这个回测的方式用来回测大盘的数据应该是准确的,上涨的天数和下降的天数基本上是一样的,但若是用来回测个股的话,这个百分比的话应该会有很大的一个变化。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大盘包含的是整个社会各个行业,是一个综合性数据,而行业往往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有上涨的就有下跌的,所以总体上来说这种大的数据往往会实现上涨和下跌的平衡。但是用在个股上这就不相同,因为产业是有周期的,所以就会出现某一个阶段某一个产业的个股会大幅的连续的上涨,其走势能表现出上涨的天数远远大于下跌的天数。比如最近的
白酒。相反,有些行业则是一路下跌,那么它下跌的天数就会多于上涨的天数,比如最近的
芯片。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做短线的一个核心逻辑。只做当下最强的风口。重个股轻大盘。
留一个问题给你思考一下吧。个股可以实现一年三倍,四倍甚至十倍八倍的上涨,但是大盘绝不可能,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