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白酒这样浩然荡气行情贯穿一整年的2020,我依旧没赚到钱。
蓦然回首,也只是自己孤单的背影。
如果巨亏能让我彻底醒悟和领悟些什么也好,我也愿意拿钱去交换。
偏偏是半桶水的水平,不赚也不至于亏到哪里去。
前几年尝试过打板,从做首板,到做二板,做龙头。
从所谓的题材挖掘,从市场情绪,市场高度,什么冰点期,这些常常在复盘时思绪清晰无比。
“原来是这样......”常常以为自己悟道了。
往往次日交易,又不是这样,盘中迷迷糊糊,盘后总结又给出合理解释,"哦,原来是这样......”
今日上了
妖股,暗自窃喜,次日振幅,下车,一卖又涨停;
下次吸起教训,买入龙头,次日涨停炸板,次次日跌停,告诉自己只是暂时的调整;
无论自己多么努力,这样的操作,只要自己还在打板,就会不断上演。买即分歧断板,次日跌停,卖则上下振幅,尾盘拉升,次日再次涨停。
所谓筹码结构,放量不放量,市场高度市场情绪,这些东西,做得顺手时,宛如真理不可动摇,做得差时,又要找另外的原因去圆前面的所谓真理。“走势终完美”。
这是近几年关于打板的总结,也是我考虑放弃打板交易的原因。可以说确实天赋不够吧。
股票上升下跌的本质,是各方买卖的合力,如果大家的力量都够大,股票就像一只受到不同方向几十只脚的力量,方向往往是不可控的,守门员也来不及反应。假如这个球虽然也受好几股力量影响,但力量最大的是往前踢,那么大概率还是往前冲的。
当一只股票,已经是明面上的涨停牌,那么就会很多力量相当的大佬进入,三个和尚往往没水喝。
那怎么办呢?笨鸟当然是要先飞,可也不能去当开荒牛,去无意义的埋伏。
按图索骥也是笨办法,可也往往身心困顿。
为什么我们对自己买入股票的耐心如此得没有耐性,待价而沽的时间成本都不愿意付出,恨不得今天买明天就要大涨,明天不涨,就割肉去追高另外一只股票,当时这只股票的买入逻辑立马就被推翻。常说试错成本,付出了成本,却没得到试错的结果。结果往往是抛弃的后面大涨,重新追涨的那只陷入回调。
心态太急,买入逻辑不够支撑坚持下去,或者说自身对这种逻辑的认知有限。
所以,这一年最大的感悟和收益上的收获,往往是趋势票给我带来的。
中国长城 和
士兰微 ,分别给我回了19%,32%的收益。
当时大家目光还在白酒和
光伏身上。趋势票却慢慢给我,关于逻辑上的思辨以及事实上不错的收益。
对于快到极致的打板,
对于急跌下的反弹低吸,
也许这种给足我反应时间的趋势票,让我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它背后的逻辑,也许才更适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