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英唐智控转型升级之路第二季

20-12-08 09:12 3422次浏览
手工业者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英唐智控转型升级之路第二季(一)原创再现荣耀$英唐智控(sz300131)$郑重英唐智控转型升级之路第二季(一)

原创 再现荣耀
$英唐智控(sz300131)$ 郑重声明:本文是个人操作日记,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有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以及个人操作,不具有任何指导作用!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周五晚间英唐智控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司与中天弘宇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中宇天智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就拟后续在芯片 相关领域的业务开展达成合作意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具体内容就是整合三家公司的资源结合互补,加快新型闪存技术在电源管理芯片及其他相关产业的产业化进程。
那么与英唐智控战略合作的两个公司到底是什么来头呢。从下篇文章可以一探究竟。
中天弘宇&中宇天智:十余年研发攻克核心技术难点,为NOR闪存注入新动力
闪存是当今存储的重要介质之一。作为主流的闪存体系之一,NOR的市场份额却远无法与NAND相提并论,如今仍陷于成本高、存储密度小、面积大等一系列缺陷,应用场景和市场份额难以得到扩展。
创新NOR发明人、中天弘宇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王立中博士经过十余年的研发积累,带领研发团队完成了对原有NOR闪存机理和结构创新,解决了NOR闪存成本高、容量小等普遍缺陷,使NOR闪存芯片的记忆单元面积有望达到与NAND闪存一样的理论最小值4F2,打开了未被开发的高密度存储市场。
在12月17日的东京“中日闪存技术交流会”上,中天弘宇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天弘宇)和中宇天智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宇天智)带来了潜心研发十余年的首项成果——嵌入式NOR闪存。
本次“中日闪存技术交流会”邀请到日本众议院议员、前环境大臣原田义昭,日本经济产业省前审议官、日本中小企业协会前会长井出亚夫,日本瑞穗证券董事长中村康佐,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董事长内山郁夫,中国政府驻日本大使馆商务处、科技处相关领导,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李闽榕等重要嘉宾。NOR Flash发明人、原Intel副总裁Stefan Lai博士,DINOR闪存项目负责人、Pothos Semiconductor,Inc.CEO中岛盛义等闪存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交流会并发表演讲。
市场份额止跌回升 重要性被重新定义
NAND和NOR是闪存芯片的两大体系,分别于1984年和1983年诞生在东芝公司和英特尔 公司。30年过后,NAND的制程工艺得到快速演进,目前已实现了3D工艺,可量产的最小制程已达14nm,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市场份额已占据整个闪存市场的90%以上。
而NOR闪存自发明以来,只延续摩尔定律发展了十代,于2005年遇到了重大技术瓶颈。NOR闪存发明人、英特尔前副总裁Stefan Lai博士坦言,NOR闪存芯片曾经达到了50亿美金的市场份额。但由于穿通效应的存在导致了传统结构的NOR无法使用更先进的工艺制程,难以突破90nm栅极长度的技术瓶颈,因此,现在市场在售的NOR普遍具有面积大、成本高、容量小等缺陷,市场份额仅剩6%。如今,三星、美光等巨头企业已经逐步退出NOR市场。
就在业内普遍唱衰NOR闪存时,新的行业机遇正悄然光顾。DINOR闪存项目负责人、Pothos Semiconductor,Inc.CEO中岛盛义在交流会上指出,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物联网、AI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对存储器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NAND的价格低廉,但可靠性、读取速度和抗高温性强都较差,很难在未来体量日趋增长的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实现应用。“未来的存储器市场还是围绕读取速度快、大容量、高可靠性的闪存芯片展开,NOR有了更多机会”中岛盛义说。
受益于全新应用场景对需求的拉动,NOR闪存原有的存量市场被带动了起来,一批NOR闪存厂商,如中国台湾的旺宏、华邦,以及中国大陆的兆易创新 等迅速崛起。集邦咨询数据显示,NOR闪存价格在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止跌回升,从旺宏、华邦和兆易的营收增长也能开出这一趋势,NOR闪存市场已经进入上行周期。
赛迪顾问 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杨俊刚在谈及NOR闪存产业时指出,尽管传统的NOR闪存厂商初步尝到了产业扩张、应用升级带来的甜头,但目前市面的产品仍然无法摆脱面积大、成本高、容量小等固有缺陷,推动NOR闪存应用发展仍有一定阻碍,只是在无法替换的关键环节(如BIOS、快速代码执行等)才不得不使用。
因此,谁能尽早突破NOR闪存的技术瓶颈、降低成本,谁就有机会拓展出更多高密度闪存应用市场,进而改写闪存市场格局。
十余年创新 颠覆传统技术
创新NOR发明人、中天弘宇首席科学家王立中博士经过十余年的研发积累,带领研发团队完成了对原有NOR闪存机理和结构创新。据王立中博士介绍,他们的NOR闪存架构沿用了整个NOR的架构,但又与英特尔原始的NOR完全不同,提出了一个“非接触式虚地”的更简洁的设计方案,即在不影响cell速度特性的基础上,使“侧墙位线”通过最小尺寸浅沟槽自对准工艺进行制作;通过扭曲场氧化区来限制“侧墙位线”的长度,这种方式可以在保持最小cell面积的前提下, 在一个金属线宽度内分别独立选取两个相邻的埋位线。
这样一来,创新后的架构可以解决NOR闪存栅极不能缩短至90nm以下的技术难题,使NOR闪存芯片的记忆单元面积有望达到与NAND闪存一样的理论最小值4F2,且成本有望缩减为现有产品的十分之一,摩尔定律可以继续在该产品上得以体现。自此打开了未被开发的高密度存储市场,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应用领域。
成功流片后,他们基于4F2 NOR闪存的创新技术,率先推出了一款嵌入式NOR闪存。“NOR闪存非常适用于程序存储和快速读取。除了单机内存芯片,它也非常适合嵌入到MCU中。”Stefan Lai博士说,“从现阶段的需求量来看,嵌入式NOR闪存将迎来最大的应用市场,特别是低于1伏电压的解决方案对于低功耗的物联网设备尤其有吸引力。”
王立中博士表示,驱动IC、电源IC、嵌入式触控控制IC和MCU都非常适合嵌入式NOR闪存来提高现有性能。其中,自动驾驶的防碰撞系统是重要的“用武之地”,创新后的嵌入式NOR闪存芯片可稳定保存应急情况下的防碰撞策略算法,并在纳秒内发出防碰撞动作指令,确保车辆安全。
把握市场还需找对应用突破口
中日闪存技术交流会上,中天弘宇&中宇天智的嵌入式NOR存储器得到了业内知名厂商、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
在Stefan Lai博士看来,新技术的成功问世,需要市场来接纳产品,这通常需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目前要下大力气打造迎合市场的高性能产品让其他厂商都参与进来。这也恰恰是中天弘宇&中宇天智将技术首先带到日本推广的原因。
中国电子 商会会长王宁指出,日本是闪存的诞生之地,也是掌握世界先进存储技术的重要国家之一,而中国是存储器最大的需求国,中日两国就闪存技术进行交流,定能促进中日两国闪存产业的深度合作和优势互补。
据王立中博士介绍,中天弘宇&中宇天智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用国产存储芯片技术打通日本应用市场的企业。日本在集成电路行业具有强大的研发工艺和应用推广优势,此次交流是希望利用日本市场打开嵌入式存储芯片的应用空间,同时推动器件向更小制程持续进取。
未完待续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2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手工业者

21-01-21 10:34

0
手工业者

21-01-16 17:04

0
SiC研发平台上海芯石落袋 英唐智控半导体发展战略再下一城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张骞爻

英唐智控1月15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当日与SiC研发平台上海芯石签订了《认购协议》,与其大股东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拟以总价1.68亿人民币,通过认购及受让合计获得上海芯石689.82万股股份,占其总股本的40%,为第一大股东,并实现对上海芯石的控股。

公告显示,上海芯石在半导体功率器件芯片尤其是肖特基二极管芯片领域具有十几年的技术储备及行业经验,目前业务产品主要覆盖两大类别:Si类(SBD、 FRED 、MOSFET、IGBT、ESD等功率芯片产品)、SiC类:(SiC-SBD、SiC-MOSFET)。其中在SiC-SBD领域成功开发了600V、1200V、1700V、3300V的产品,并已经实现了部分SiC型号产品的小批量量产。目前SiC功率器件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处于市场领先水平。
据了解,英唐智控自2019年开启向上游半导体芯片领域延伸的战略转型道路以来,围绕SiC等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产品持续开展产业布局,正在逐步打造从设计、制造到销售的全产业链。
在生产制造方面,英唐智控正在通过日本英唐微技术现有硅基器件产品线进行部分改造,使其兼容生产SiC器件产品能力从而实现国内主导设计日本辅助设计制造的链条。在英唐微技术现有生产线第一阶段改造完成后,英唐智控将拥有完全自主的SiC器件生产能力。据分析,日本SiC产线改造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前期英唐智控产能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其低成本练兵的过程;最终为英唐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SiC市场建立更大规模的SiC产线培养专业的产业人员,积累关键的工艺制程经验。
在SiC器件的研发设计方面,上海芯石会成为英唐智控的国内研发设计核心平台、英唐微技术会成为英唐智控在日本甚至境外重要研发设计支持平台。英唐智控将通过持续的人才吸收培养和产业布局,不断加强公司在SiC及相关产品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研发和设计能力。
手工业者

21-01-16 17:02

0
英唐智控:拟收购上海芯石689.82万股 占比4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英唐智控(SZ  300131 ,收盘价:8.14元)1月15日晚间发布公告称,2021 年 1 月 15 日,公司与上海芯石签订了《认购协议》,约定公司以人民币6928.7925万元的价格认购上海芯石非公开发行的284.55万股股份,占股份发行完成后上海芯石总股本1724.55 万股的16.5%;与现任大股东羽競赫甡新技术开发(上海)中心(有限合伙)及吉泰科源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以人民币9868.3245万元的价格受让羽競赫甡持有的上海芯石405.27万股股份,占前述股份发行完成后上海芯石总股本1724.55万股的23.5%。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合计持有上海芯石股份689.82万股,占其总股本的40%,为第一大股东。

 2019年年报显示,英唐智控的主营业务为电子分销行业、电子智能控制行业、租赁业、软件行业,占营收比例分别为:98.23%、1.51%、0.19%、0.07%。
英唐智控的总经理、董事长均是胡庆周,男,53岁,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硕士学历。
“个股趋势”提醒:
1。 英唐智控近30日内北向资金持股量增加223.21万股,占流通股比例增加0.27%;
2。 近30日内无机构对英唐智控进行调研。
手工业者

21-01-11 17:24

0
英唐智控整合第三代半导体生产线

近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IDM模式转型。该模式指的是,除了投资最大的晶圆制造环节,从芯片设计、封测到方案和系统应用都自行完成的芯片公司运营模式。实际上,由于IDM模式在高性能半导体芯片设计和制造上具有先天优势,全球每年4000多亿颗的半导体产品出货中,有约八成的产品是由IDM公司制造的。那么,国内哪些企业拥有IDM的能力呢?

全球八成半导体产品出自IDM公司

目前,Fabless(只有设计和研发的无工厂芯片供应商)模式的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必须和Foundry(芯片代工厂)合作,而这种合作在一般情况下,无法达到IDM厂商那种内部整合效果。而且因为技术保密的因素,Fabless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和Foundry之间未必能做到IDM模式下的那种毫无保留。因而IDM模式在高性能半导体芯片设计和制造上具有先天优势。

IDM模式的优势正是在于其设计、制造等环节的协同优化,有助于充分发掘技术潜力,并有条件率先实验并推行新的半导体技术。全球每年4000多亿颗的半导体产品出货中,有75~80%的产品是由英特尔、三星、英飞凌、恩智浦这样的IDM公司制造的。

哪些国内企业具备IDM能力

在目前国内的半导体领域企业中,只有少数几家IDM厂商具备独立完成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能力。

华润微( 688396 )的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半导体企业,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半导体公司之一。根据中国半导体协会统计的数据,以销售额计,在2018年中国本土半导体企业排名中华润微位列第10,是排名前10的企业中唯一一家IDM模式为主经营的企业。

另外,还有转型半导体芯片领域的英唐智控( 300131 )在2020年成功收购了集MBE及晶圆代工、设计研发为一体的IDM半导体公司日本先锋微技术。据了解,先锋微技术在制造领域和设计能力都相当杰出,在光电集成电路领域其拥有远超其他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再通过与英唐智控多年分销经验、渠道及客户资源相结合,其定制化芯片设计有望迅速打开国内相关领域芯片设计开发市场。并且,据英唐智控称,其在日本整合第三代半导体生产线后,未来将反向投资国内,在国内建立半导体芯片生产线,成为全产业链都在国内的IDM厂商。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工业者

21-01-07 08:14

0
2021年可能翻十倍的半导体板块牛股
1,露笑科技:建设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碳化硅产业园;
2,海特高新:国内第一条第三代半导体生产线;
3,英唐智控:以SIC-DBD为主的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生产;
4,乾照光电:公司与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深度合作;
5,易事特: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基地核心;
6,闻泰科技:公司将加大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建设;
7,华微电子:公司积极布局以SIC为代表第三代半导体器件;
8,新洁能:公司在第三代半导体方面已获得6项专利授权;
9,聚灿光电:公司目前产品涉及氮化镓的研发和生产;
10,台基股份:公司积极布局第三代半导体等前沿领域;
11,华灿光电:公司积极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器件领域;
12,派瑞股份:募投项目推荐SIC器件产业化;
13,赛微电子:子公司主要从事第三代半导体业务;
14,捷捷微电:中国科学院合作研发第三代半导体器件;
15,国星光电:已申请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多项相关技术专利;
16,三安光电:设立子公司建设第三代半导体的研发项目;
手工业者

21-01-02 11:44

0
手工业者

21-01-02 11:44

0
手工业者

21-01-02 11:38

0
手工业者

21-01-02 11:37

0
手工业者

21-01-02 11:28

0
先锋前子公司开拓中国半导体市场
2020-12-10
日本老牌音响设备企业先锋(Pioneer)的前子公司、涉足半导体产品业务的英唐微技术(YITOA Micro Technology,原先锋微技术)将开拓中国市场。该公司最近成为中国科富香港控股有限公司(Kofu Hong Kong Holdings)的全资子公司。以此为契机,将利用先锋时代培育的半导体技术,扩大对中国市场的产品供给。
英唐微技术1977年作为先锋的半导体研究所而成立。在自主设计电路的经验、快速供货等方面具有优势。目前在光驱用集成电路(IC,Integrated Circuit)、车载数字集成电路、显示屏集成电路等市场排在全球份额首位。据称在高性能光电二极管领域,也拥有世界屈指可数的制造技术。
英唐微技术具有优势的照度传感器
该公司正在开发自动驾驶用LiDAR(激光雷达)使用的光扫描仪MEMS(微机电)、面向工厂自动化(FA)的传感器等各种光学传感器集成电路和车载集成电路。随着5G的普及,光信号处理的用途今后也将扩大,中国市场的需求也有望增加。
此前该公司也积极开拓中国市场,但面临很大难度。据说作为竞争对手的其他日本厂商在开拓中国市场时,也需要利用中国当地的贸易公司。此次,英唐微技术加入中国企业旗下,得以开辟进入中国市场的道路。
英唐微技术制造光传感器的工序
作为科富香港(Kofu Hong Kong)的母公司——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规模的贸易商,与超过一千家中国企业有合作。英唐微技术有望利用该公司的渠道开拓中国市场。
英唐微技术的社长岛村直良表示,从中国英唐集团收到了“希望生产日本高品质产品的要求”。
先锋此前决定剥离先锋微技术,自2019年2月起讨论股权的转让对象。日本企业和海外基金等各方企业提出购买。最终,中国英唐集团取得了股权。该公司与先锋微技术有望产生协同效应,在对业务的理解、维持就业和工作地点方面提出了优厚条件。具体收购金额没有透露,但被认为达到数十亿日元。
英唐微技术今后将继续面向日本企业供给产品,同时利用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渠道,推进开拓新客户。该公司2020年度的营业收入预计达到约50亿日元,计划以扩大中国业务等为推动力,今后3年里提高至80亿日元。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佐藤雅哉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