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亏了很多,心态很不好,每天都在懊悔割肉亏本卖飞,追涨打板吃面。也变得很怂,不敢上仓位。最近大家应该都挺难的,其实自从11月就开始了,风格就在变化了。
量化让我们叫苦不堪,我看到一个大神的帖子,克服量化的方法可以这么做:
预测趋势。比如:当机器人 开启大行情的时候,就要联想到人工智能。如果炒作AI,那就离不开硬件和软件,分别在相关板块中寻找逻辑过硬、涵盖概念多的容量大票(最好是机构票,因为机构票割肉还是能出去的,情绪小票搞不好就腰斩)。在这些票里面反复做t待涨。快的话也许一个月就能轮到,慢的话也许半年一年。这里最难的就是怎么预测了。比如铜缆爆发,我也不知道到底pcb、cpo、光模块、液冷或者算力哪个先涨。我甚至都预测不了铜缆爆发,只是它爆发了,才知道市场转向硬件炒作,然后散发了以上的概念。归根结底还是经验太少,人又懒,不动脑思考。
我呢想到了一个不成熟的方法。就是摒弃以往的交易方式,彻底摒弃龙头想法,要么在热门板块的容量核心待着,要么就是分歧介入情绪票。当然最主要的就是止盈了,不为卖飞而懊悔。热门板块的容量票,肯定是风险系数最小的。这里要做的就是勤劳了,要动脑思考,就像中兴突然异动肯定不是小事情。太阳老师说,趋势具有强大惯性,这种千亿大p股肯定是风向标。我们要灵敏一点,再勤劳一点。我盯盘就是盯自己买的票嘛,一是怕跳水二是看热闹。我不太会盯盘,那复盘就要用心一点。
{
当时机器人最早的是东方jinggong,它市值可以又叠加玄学,情绪和题材都有。但是坏头也是从它开始的(顶一字板)。后来是矿机,照搬一字板模式,板块里又出了“四大金刚”,模式还是一字板或者秒板。其中有一个容量大票柯力。但最终只活了一个泰尔。再后来就是建设gongye,那一波一起的还有日上。这俩都是模仿日出的“断板+反包”(日出是模仿十月的几个巨头),也是它俩的天地大面+三天腰斩,深刻打击了短线生态,原来还手板也是a杀的。那时候还有一个天域,它的分时其实就已经有了量化的影子了。
后来就开始了ai软件炒作,传媒、视觉、天娱、省广等等。传媒的”买盘枯竭核按钮“就是摧毁短线生态的最后一击。断板就是核,头天挂涨停买,第二天挂跌停卖。我的一个朋友就因为它腰斩了,也彻底退出股市了。”买盘枯竭“听着还挺有道理的,但是这个像人说的话吗?卖了就卖了,整这么个蹩脚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制造恐慌情绪踩踏。只能说”非君子所为“。所以我对日出的印象一直都很好,它在退潮的时候没有跌停过!后来或许有,但是它从最高下来之后,没有让龙头选手腰斩,没有打击做多资金的情绪。}
大消费虽说是持续了很久,但是我个人主观认为大科技才是重要的也是未来永恒不变的真正主线。
量化肯定是未来的大趋势了,毕竟有钱不赚🐢🥚。美股里的交易有60%—70%是由量化机构来完成的,美股应该也是全球最牛的交易市场了,长达几十上百年的牛市。里面很多市值万亿大票,每秒的交易额都能达到上亿rm币。那里肯定不是人能完成的,分时图看着多空大战很激烈,其实就是不同的量化机构互相收割,比拼模型的迭代程度。
纳斯达克 里每天都会有几个涨幅翻倍的小票,那里估计是超短选手扎堆的地方,看着是真过瘾,一秒钟就能翻倍或者腰斩,持股不动几乎就是等死,,,
一个大型的AI模型,统计以往无数k线图,几乎可以完美的买入和卖出。但是呢,大a有个好处,就是t+1。我觉得这也算误打误撞,反而给散户留了生存空间吧。毕竟量化是很有可能被诱多的,当天买入也无法卖出。
那如果站在量化的角度思考,如何避免被诱多呢,我觉得好像没有这个必要。量化在我看来,就是“平铺”。一只票买入的金额不会很多,它们是通过“成功率”来挣钱的。比如走势非常离谱的中百,实在是看不懂,也不清楚到底是量化做的还是通过一些奇怪的手法吸引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