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大幅缩量,牛市又没了。
我跟大部分人想法相反,我认为适当缩量才有利于未来牛市的发展。
前段时间我说过一句话:未来大盘还可以缩量到1-1.2万亿,然后才能开启新一轮上涨行情。
为什么说缩量是好事?
因为缩量意味着浮筹越来越少,敢抄底的散户也是越来越少。
缩量震荡,就是震荡洗盘的过程,只有把敢于抄底的散户洗出去,后面才能重新拉升。
如果一直放量,散户一直大胆抄底,主力资金没有完成洗盘,怎么会愿意再次拉升呢?
为什么要缩量到1-1.2万亿?
可以参考2020年7月份后那一轮涨势。
2020年7月7日,成交额最高峰17393亿,随后一路缩量。
最低缩量至9月30日的5399亿,仅剩下最高峰的31%,然后市场重新开始走牛。
而持续缩量的过程中,市场是不是就会大跌?
走势说明一切:事实上并没有大跌,大盘只是缩量横盘,做箱体震荡。
等极致缩量之后,重新开启新一轮上涨行情。
很多人印象中持续缩量就要大跌,这只是建立在不切实际的想象中,事实并没有大跌。
本轮行情,成交额最高峰是3.48万亿,假设缩量至最高峰的31%,就是1.08万亿附近,也就是我预估的1-1.2万亿区间,都是合理范围。
上证指数 :目前成交额还有1.33万亿,距离1-1.2万亿的理论极限缩量区间还有一定距离。
并且市场也并不是一步到位,立刻就会缩量到1-1.2万亿区间,也可能过几天出现反弹,又重新放量到1.5万亿以上,后面再重新缩量下行,如此反复震荡几个来回,才会把散户信心磨灭,不相信还有牛市,不敢继续抄底,乖乖交出低位持有的筹码。
后面才可以重新开启新一轮上涨行情。
从中线角度看,上证指数依然在3150-3500区间运行。
3300以下已经不算高位,个股跟指数也并不是完全同步,有些个股率先调整到位,当然可以逢低布局,耐心持有。
也可以跟随市场不断做高抛低收,保持大跌加仓, 大涨减仓,做正T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