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
固化的思维:龙头战法只做龙头,其他一概不看。
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会发现,如果只局限于所谓的“龙头”,往往会遇到几个难题:
一是龙头一直不给参与的机会,或者说就没有舒服参与的机会,等到给机会介入了,板块行情也就差不多结束了;
二是一开始被认可的核心龙头,可能在关键时刻被反超,反而被
最开始不起眼的标的卡位成为新龙头。
比如说去年
人工智能最开始的时候,
汉王科技 最强悍,但是一开始就是大单顶一字板,等后面开板后,个股差不多都要走完了,其实板块表现最好的时候,还是它在走2-4连板的时候,到后面就是
鸿博股份 的补涨了。
与其等汉王科技开板后去参与汉王,不如在最开始板块最强的时候,去考虑
赛为智能 、
智能自控 这些套利标的了。
还有去年炒作
机器人 那一波,最开始资金选择的是最强的
南方精工 。
但最开始被认可的核心不一定能坚持到最后,在板块分歧的关键时刻,最终被
中马传动 卡位。
综上,即使是龙头战法,也需要考虑套利,总结就是两大原因:
1.龙头时常买不到,但又不想失去板块主升的机会;2.套利标的也可能卡位逆袭成为最终的龙头。那么具体的套利思路是怎样的呢?
总体而言是两个思路:
1.平行套利:选择与核心同高度,随时有卡位可能的;2.向上套利:选择板块内比核心更具辨识度的。针对第一点,举个例子,2022年炒作国改那一波,一开始最强
中成股份 ,同步上来的有
中国科传 ,
中国海诚 ,
中铁装配 等等。
最强的中成股份,盘中封单至少10来个亿,如果等它开板,黄花菜可能都凉了,那么此时做套利是个不错选择,如中国科传,当时也是在3板关注了它了:
最搞笑的是,最终中国科传成功把中成股份卡掉了,成为了国改的最强核心。
针对第二点,就拿近期的算力来说,3月4日,
安奈儿 继续顶一字板,算是算力的核心了,但核心不开板买不到也是白搭!
如果想到向上套利,那么同为算力题材的
高新发展 ,就是个不错选择,有辨识度,有高度,有人气:
高新发展,向上套利也能套一个涨停板+的高度!
归根到底,龙头战法本质,其实就是提供一个参照的内核,这个内核就是所有人都争得头破血流的标的,围绕这个标的去思考,去发散。凡用到这个思维的,都是龙头战法,这样去思考的话,龙头战法的应用场景就宽广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