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现埃博拉病毒并为之命名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比利时科学家皮奥特说:“埃博拉疫情发生在欧洲或北美,将很快得到控制。我最担心的是印度,很多印度人在西非经商。只要他们中一人感染病毒并带回印度,就可能传给亲人和医护人员,印度医护人员经常连医疗手套都不带,那将让埃博拉病毒在印度
飞速传播。”
在很多医学专家看来,皮奥特所说的景象一旦发生,将是世界的一场噩梦。
针对西非地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呈蔓延态势,疫情输入风险进一步加大的情况,国家卫生计生委10月16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自查。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定点医院和急救中心、一般医疗机构要在10月31日之前完成自查。
是时候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埃博拉病毒,如何有效防控等知识了。我梳理了英美媒体、
美国疾控中心等提供的权威资料,尽力用最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可能关心的问题提供一个科学解答。
让我们开始吧:
1.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答:1976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现为民主刚果共和国)首次发现;同年,南苏丹地区也发现它的足迹。
通俗地说,它是5种病毒的统称,其中4种已证实可传染给人类(名字分别是“扎伊尔”、“苏丹”、“塔伊森林”和“本迪布焦”),另一种叫“雷斯顿”——尚未发现能传染给人类。
尽管科学界目前仍未充分证实埃博拉病毒的来源,但普遍认为,它最早来自果蝠,可以传染给其他动物,进而传染给人类。
据统计,1976年全球只有20例确诊的埃博拉患者。1976-2013年,全球共有2357例患者,其中1548人死亡。
也就是说,目前这场由西非国家开始的埃博拉疫情,感染者和死亡者都已经超过了此前37年来的总和。
尽管如此,部分专家认为,不要夸大埃博拉疫情,因为在非洲地区,艾滋病等带来的死亡要远高于埃博拉。
2.埃博拉病毒如何传播?
答:目前的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靠感染者的体液传播。
这些体液包括感染者的唾液、呕吐物、血液、排泄物、眼泪、汗水和母乳等(有些专家对部分体液是否会传播有不同意见,下文会说到)。如果感染者身处晚期,那么,他们一丁点体液都携带着大量病毒。
过往研究表明,如果医护人员不慎接触到埃博拉患者的血液,只要自己身上没有伤口,这些血液也未触碰到自己的嘴巴、鼻子和眼睛等,用肥皂和清水把血液冲洗干净即能防止感染。
跟中国人谈虎色变的SARS(非典)不同,埃博拉病毒目前尚不能通过空气传播。不过,医学专家认为,从今年的现实来看,埃博拉是高传染性病毒,传染性要强过SARS、腮腺炎、麻疹等传染性疾病。
3.感染埃博拉后有哪些症状?
答: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一般是5至7天,最短2天,最长可达21天。初期症状是发烧头痛、关节和肌肉酸痛、咽喉疼痛和肌肉无力。这跟患流感的症状很相似,因此,最开始一般很难诊断某人是否感染了埃博拉,目前医护人员只能通过询问患者是否到过西非“疫区”等,进而做进一步检查。
因此,如果你到过西非地区或者接触过来自“疫区”的人,又出现了上述症状,请不要对医生隐瞒,否则可能导致更大灾难发生。
埃博拉患者有了以上症状后,下一步是腹泻、呕吐、胃痛,肾脏和肝脏的功能将变得紊乱,然后患者的耳朵、鼻子、眼睛和嘴巴……七窍流血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