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宣布将在智能手表系列产品中添加无线充电功能,令市场对无线充电功能的普遍应用产生期待。目前,国际范围内存在3个不同的无线充电标准联盟,分别是
英特尔支持的A4WP联盟、
诺基亚支持的WPC联盟以及PMA联盟。其中,诺基亚基于WPC联盟推出的Qi标准,已广泛运用于旗下Lumia系列手机上。
虽然目前并不知道苹果属于上述哪一联盟,但苹果智能手表系列产品与上述三大联盟相同,均主语电磁共振方式,即“置于设备内部的线圈在接近充电装置表面时,可感应到后者内部电磁线圈传输的能量”。
根据isuppli的预计,2015年全球无线充电行业产值将达到240亿美元。无线充电产业链将分为电源芯片、传输线圈、电感材料、模组制造等四个环节。其中,A股上市公司多在传输线圈及模组制造环节布局,而传输线圈由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成为多家上市公司看好的领域。
电源芯片是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指的是在无线充电模组中负责充电管理和身份识别两块芯片,前者功能为转化信号、传输电能,后者主要负责移动端的分身识别。目前只有包括高通、德仪、英特尔等国际巨头具备相关实力。
传输线圈环节主要设计与制造两个部分,与无线充电的效率息息相关,目前有多个国内上市公司正在进行产业布局。这一环节要求厂商具备较强的设计能力和研发实力,因此毛利率较高。如
顺络电子无线充电线圈已经实现批量生产,
硕贝德则加入了WPC联盟,
立讯精密的无线充电线圈更是通过苹果认证。
电感材料,是无线充电线圈制作的上游,要求具备极高的磁通性,这将直接影响线圈的充电效率。这一环节同样属于高尖精环节,目前只有TDK、村田等公司能够生产符合要求的电感材料。
相较于上述三个环节,模组制造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A股上市公司中不少企业拥有丰富的制造经验,包括
欣旺达、
德赛电池、
比亚迪、
卓翼科技、
环旭电子等。同时,这些企业本身与苹果、三星、联想、华为等移动设备巨头有过合作,可以更好的切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