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制油2014年有望实现产业化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3-03-18 14:59:58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朱贤佳)记者日前从中科院获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大学、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等联合完成了以浮萍为廉价原料制生物燃料的研究。研究表明,每天生产5千桶交通燃料以上规模的浮萍炼制,在油价超过每桶72美元时就可与石油交通燃料竞争。
中美这项最新的研究指出,通过对不同炼制情况的分析表明,当油价超过每桶100美元时,小规模浮萍炼制过程(每天生产1千桶交通燃料)即可在成本上与石油交通燃料竞争,而较大规模浮萍炼制过程(每天生产5千桶交通燃料)则在油价超过每桶72美元时就可与石油交通燃料竞争。国内专家对本报记者指出,根据现阶段掌握的数据,最快在2014年,浮萍制油有望迈向产业化,人们可以真正用上藻类生物燃料。
该研究显示,漂浮在水面生长的水生植物——浮萍,因其生长快、可在废水中存活、不争粮、易于采收等优点,是制造生物燃料的理想原料,有助于在21世纪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该研究利用已有技术经全局优化设计合成了由浮萍制交通燃料,包括热电水集成回用、排放全生命周期分析及拓扑结构设计的完整工艺流程。
在这项研究成果公布前,国内已有公司涉足“藻变油”领域的技术研究。总部位于河北廊坊的新奥集团早在2009年因成功研制“微藻吸碳吐油”受到全球关注。当时,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英国外交大臣大卫?米利班德参观了这家公司。专家对记者表示,“新能源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未来中美重点的经济合作领域。此次研究由美国专家与中国专家团队共同完成,就足以证明中美在研究层面已经展开成功合作,未来产业合作空间更大。”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商业性生产生物柴油。根据美国国家生物柴油委员会的计划,到2015年,生物柴油产量将占全国运输柴油消费总量的5%,达到610万吨。
新奥集团生物质能源技术中心总经理刘敏胜博士曾对媒体表示,到2014年公司在内蒙古的微藻生物柴油示范工程陆续达到5000吨设计产能,正式实现产业化。A股上市公司中,
威远生化作为新奥集团的“独生子”,未来潜力很大。
“但目前所有藻类燃料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成本。”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本报记者表示。如何在单位面积里以低廉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藻类,如何降低收取藻类的成本,这都是未来藻类燃料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
日前一则有关日本可燃冰开采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的消息引起全球关注,一位能源领域方面的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传统能源价格高企、污染加剧的情况下,近几年各国对海洋清洁能源开发加大投入,“一旦新能源找到商业化捷径,全球能源供应格局将发生质的变化。”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