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家券商处获悉,新三板相关的制度已基本敲定,将在“两会”后予以公示。其中最受关注数个问题已基本敲定:个人参与新三板门槛提至300万元;做市商制度暂缓推出;园区试点依然坚持分批逐步推进。
随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挂牌的临近,有关新三板相关制度建设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新三板相关的制度已基本敲定,内部草案已经完成,但要在“两会”后才会公示。“按照监管部门现行做法,此类制度正式公布实施前会有征询意见期。新三板交易规则和管理办法牵涉面较广,肯定需要征询行业意见。”长江证券(
000783)场外市场部负责人宋旺明说。
据消息人士证实,新三板制度正式发布前确实会有一个征询意见期,但由于主要内容前期已召集行业专家充分讨论,关键内容不会再进行大范围修订。据悉,一般政策的征询意见期为一个月,以此预计新三板相关制度正式公布将在3月底或稍后。
“个人投资者参与新三板门槛已敲定,暂定为300万元。”上述消息人士透露。据介绍,为了活跃新三板市场,引进个人投资者早已达成共识,但在参与门槛上一直有争议。此次定为300万元,主要是出于风险抵御能力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两方面考虑。
“我也听说此次设定的门槛是300万元。”西部证券(
002673)新三板业务部总经理程晓明说。他认为,300万元的投资门槛偏高,不利于活跃新三板市场。“不过这也不是很重要,新三板的目的是为企业融资,融资的关键就是定价,定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交易。如果投资门槛定得过高交易就活跃不起来,以后挂牌企业多了肯定还得改。新三板就是以时间换空间,以数量争取高度。”
据此前的一些市场消息,包括挂牌企业股东人数上限突破200人、单笔成交量每手1000股、主办券商持股上限升至10%、定向增资认购人数放宽等举措也基本得到监管部门确认(详见证券时报2012年8月9日A5版《聚焦“解密新三板试点扩容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备受期待的做市商制度并未如愿敲定。“做市商制度暂时不予推行,主要是出于风险和市场容量的考虑。”消息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自去年年底到现在加速企业挂牌,目的就是想尽快将新三板市场数量做起来,为未来做市商制度的实施做准备。”南京证券场外市场部南京部负责人何品杰对此评论说。全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