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页岩油气真能扭转乾坤?

13-07-01 12:38 837次浏览
cyht2603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普及的体育文化让美国人的日常用语充斥大量竞赛比喻,“改变关键”(game changer——让一方反败为胜,亦或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因素)就是媒体、政治圈和商界最爱用也最滥用的比喻词。最新被冠上这个比喻的新发展是页岩油气(Shale Oil And Gas)。作为新发掘的能源,它被认为不但能使美国在能源供应上自给自足,摆脱目前高度依赖中东入口的“石油瘾”,进而能彻底调整其外交(全力重返亚洲)和军事(海军11艘航母现有五艘长期部署在波斯湾一带)战略,甚至还能出口这个新能源及其开采技术(美国至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其世界霸权。

页岩油属于“非常规石油”的一种,深埋地底2400米至3300米页岩层中,夹杂石油和天然气,不易开采。经过多年的探索,美国企业已经掌握了关键技术,通过水力压裂(fracking)和水平钻井(horizontal drilling)来释放这些能源储藏。页岩油气的勘探预测逐年升高,根据2013年最新的数据,全球可采页岩气达206兆立方米,页岩油3450亿桶;相当于为全球增添47%的天然气及11%的石油储藏量。页岩气储量世界第一位的是中国,可采储量约31兆立方米,只是中国目前还不掌握相关的成熟开采技术。

西方媒体对于这项新发展兴奋无比,称之为继网络革命之后,拥有经济、政治、环境上巨大影响的另一场革命——在新兴市场崛起、全球重心东移、欧洲泥足深陷、美国霸权动摇之际,这样的雀跃心情并不难理解。页岩油气及其开采技术所带来的地缘政治实力,也可以从今年2月日本首相安倍访美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会晤过程一窥究竟。据报道,受困于国内反核能力量的安倍,敦促美国向日本出口页岩气,奥巴马却摆出待价而沽的样子,反应冷淡。可以想见,华盛顿拿着这个崭新的外交筹码面对中国,将能取得一定的博弈优势。

随着开采技术的成熟,页岩油气的成本也越来越有竞争力。有分析认为,美国经济能从华尔街金融危机恢复过来,“页岩油气革命”居功至伟。除了上述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页岩气对于环保的效用,也是其“改变关键”的重要理由。在各地民众日益感受到全球气候暖化的恶果,对于石油、煤炭等石化燃料的破坏性有直观的认识之际,近乎洁净能源的页岩气自然成为新宠。用页岩气替代石化燃料,所有污染大气的元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通通可以减排。国人因印度尼西亚烟霾而熟悉的健康杀手PM2.5,页岩气的排放近乎零。

但在媒体、政界及能源业界一片叫好声中,贴近时代脉动的美国影视文化却出现不同的判断。今年3月上映的柏林影展竞赛片《应许之地》(或名《心灵勇气》,Promised Land),改编自真人真事,获得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年度十大电影奖,讲述的就是天然气公司采购员,到因华尔街金融危机而经济凋零的美国乡间廉价收购农地,以便开采页岩油气。影片探讨乡土守护面对金钱收买的诱惑,页岩油气开采的环境代价等现实课题,其中一句对白说:“天然气是清洁的,但获取它的方式却相当肮脏。”

提名2011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天然气之国》(Gasland)导演乔什·福克斯(Josh Fox),今年再接再厉推出《天然气之国二》。他正是因为在2008年收到天然气公司通知,要以10万美元租用他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农地,而开始研究页岩油气开采对环境以及美国农村社区生活的冲击。纪录片揭发了所谓的“燃烧水”现象,就是水力压裂开采所使用的化学物对地下水的污染。福克斯日前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表示,油气企业通过收买美国政府(超过7亿美元的政治捐款)、打压科学研究、欺骗美国人民来获利。

福克斯说,燃烧页岩气的确比煤炭洁净50%,但构成天然气主要成分的甲烷,对大气的污染却比煤炭严重150倍,因此只要有1%的甲烷泄露,其对环境的损害将超过燃烧煤炭;而科学家及工程师的调查发现,现有的开采技术非但无法避免泄露,也无法清理泄露所造成的污染;且开采过程的甲烷泄露率高达17%,不但污染大气,也污染水井(无法饮用的剧毒“燃烧水”由此产生)。

专门研究环境、科技与资源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名誉教授罗伯特·艾尔斯(Robert U.Ayres),日前在《福布斯》杂志撰文反对页岩油气。他的两大理由是页岩油气不可持续且污染环境。艾尔斯说,页岩油属于粘性高的“致密油”(tight oil),开采时必须往地底灌注大量化学制剂(业者以商业机密为由,至今拒绝公开化学成分)让它液体化,方便抽取。同样的,开采页岩气的水力压裂法耗费大量的水供及能源,灌注的水压也掺杂成分不明的化学物,威胁地下水源安全。

此外,页岩油气的生产效益也是个疑问。艾尔斯说,页岩油气井的产量比石油井更快达到高峰并迅速减产。传统石油井的产量递减率平均为7%,但页岩油气井在第一年投产后就剧减65%。因此,虽然美国境内的页岩油气井在2000年到2009年间增加了三倍,总产量却保持不变。2012年新增油气井达1万2000口,却仅能维持在2000年5000口井的产量。理论上页岩油气井的产出期为40年,但德克萨斯州的经验表明,不过八年就已经干枯了。艾尔斯因此用“炒作”(hype)来形容“页岩油气革命”。

到底页岩油气是能让人类通往替代能源应许之地的改变关键,还是最终与核能一样,成为另一种充满安全争议的能源,恐怕还需要时间来判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人类尤其是发达社会不改变其生活方式,力行节能减排,再多的替代能源都不可持续。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