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聚焦新富移民潮

12-03-07 14:06 5844次浏览
freetax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聚焦新富移民潮:2011投资移美者7成是中国富豪

发布者:潜水mm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孟庆鑫
时间:2011-11-17 10:11:42 字体:大 中 小 发表评论>>理财资讯   



数据源自美国移民局,今年申请人数是2007年的10倍以上

  新快报讯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美国移民服务局日前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投资移民美国的移民中,中国人占了3/4。数据显示,全球很多富豪都申请投资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新世纪16.33-0.04-0.24%招商银行11.61-0.03-0.26%移民美国,但中国人却成了最大的申请受惠人群。根据美国移民服务局的报告,2011年共有2969名中国公民申请了投资移民的EB-5签证,其中有934人获批准。在EB-5签证总申请人数中,中国人占75%。

  美加成富豪移民理想地

  数据显示,2007年只有270位中国公民申请,161人获得批准,仅占申请和获批总数的约三分之一。今年与2007年申请人数相比,增至10倍以上。

  对于中国申请人数大幅增加的原因,有分析说,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中国有很多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

  在财产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富豪中,想要移民到美国的人最多(40%),其次为加拿大(37%)、新加坡(14%)和欧洲(11%)。

  美要复苏降低移民门槛

  中国招商银行和贝恩资讯公司联合进行的一份调查称,中国约60%的“高净值人士”即那些拥有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可投资资产的人士,不是在考虑投资移民,就是已经快完成移民手续了。

  根据美国EB-5计划,外国投资者必须在美投资50万或100万美元,并创造至少十个全职工作机会。

  这些投资者必须通过背景调查,提供财富来源证明,创造并保持十个全职就业职位。如果他们满足上述要求,五年后他们及家人即符合入籍资格。

  从1990年开始,美国国会立法就通过了投资移民,为的就是吸引外国投资者到美国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的移民。

  到了1993年,投资移民法规把投资额度从100万美元降到了50万美元。而在10年后,美国进一步放宽限制,要求投资50万美元后,直接或者间接创造10个就业机会即可。近年来,出于美国经济再发展的需要,该法案到期后延期到2012年9月30日。

  3年来外流资金170亿元

  不久前更是有报道称,由于经济复苏乏力,美国的政客们开始动起国际购房者的主意。美国议员提出议案称,投资5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房产就可以得到每3年更新一次的居留签证绿卡。有分析说,近年来,中国大量富豪精英移民海外。

  一个令人关注的事实是,当有钱人越来越多时,流向海外的人才与钱财也越来越多。业内人士透露,近3年来至少有170亿元资金流向国外。

  3问新富移民潮?

  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偷渡客”和90年代初的“洋插队”不同,发轫于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第三波移民潮,以新富阶层为主。

  哪些人在移民?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某国际移民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其客群的主体是企业的法人、重要的股东等,每年公司做的投资移民在200人左右。其条件是,资产1000万元以上,有公司管理经验,最重要的是,想移民的人要证明自己财产的来源一定具有合法性。

  记者在该公司的内部资料上看到,投资移民的成功案例中,有某建筑集团的副总、某房地产公司的高管,亦有某家大型超市的负责人等。

  为何要移民?

  中国招商银行和贝恩资讯公司的一份联合调查《2011年私人财富报告》显示。

  移民后做什么?

  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告诉记者,投资移民的重点并非投资,而是身份的转换,这些投资类的移民或者企业家到国外换了身份之后,事业重心其实还是在国内。

  已经移民国外的新加坡籍华人郑卓告诉记者,真正移民在国外做实业的人不多,其实企业家也不愿意移民,因为转行不易,实业在国外生存很难。现在移民国外的富豪多数做贸易,另外有一些,过去在国内做实业,移民后将业务延伸到贸易领域。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3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freetax

12-09-03 10:17

0
移民问题讨论下的另一个现实 

周兆呈/【思维空间】 (2012-09-01) 

早报导读
[主编观察] 移民问题讨论下的另一个现实
[美返亚太] 希拉莉:太平洋够大容得下美中两国
[美国总统大选] 获提名后 罗姆尼支持率无起色
[中国早点] 中国第一“表哥”
 
  
  尼尔森(Nielsen)调查公司两年前曾经做过一个名为“亚太社交媒体发展趋势”的调查,其中一个结果非常耐人寻味:在亚太经济体中,最可能在网络分享产品正面信息的是韩国消费者,然后依次是日本、台湾、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排在最后两位的是新加坡和中国。换言之,新加坡和中国消费者更可能在网络上分享产品的负面信息而非正面评价。 

  消费者在网上发表意见的惯模式,其实同样体现在社会参与和评论公共议题方面。这样的调查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网民那么热衷负面意见,或是为何在中国网络上见到的以负面评价居多。 

  同样,也大致可以了解为何在新加坡的一些网络平台上,同样会看到如此众多的负面和极端意见。 

  新加坡网络用户分享负面信息的意愿仅次于中国,多少有些令人意外。当然,从传播的角度,“反常”才更会引起传播和关注的意愿。很多日常的善心义举,让座、按电梯门等等点滴温馨,是个人的经历和体验,难以引起广泛关注;错事、坏事就往往引起轩然大波。但以什么样的语言和素养对待“反常”,就值得人们深思了。 

  李显龙总理8月26日国庆群众大会上的演讲,专门谈及新加坡人的行为和态度,以及一些网络留言对与外来移民有关的事件发表“恶毒(nasty)看法”,把人们最坏的一面展现出来。李总理说,外国人对本地人说错或做错什么的时候,我们的反应很激烈,如果是外国人做了好事却没人注意。他呼吁不要做“独眼龙”,不要因为几个反面例子,就一竹竿打翻一船人,也不应只看到别人的短处,对自己的缺点却视而不见。 

  这些“最坏的一面”肯定不能够完全展示新加坡。但是,按照传播学“沉默螺旋”理论,当发现属于“少数”或者“劣势”意见时,一般人会由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在“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中,“多数意见”——舆论就产生了。目前一些网络舆论正呈现出这样的趋势,意见越大声、越极端的恶言恶语,很可能压倒沉默的大多数,甚至成为国际媒体直接引述和概括的“新加坡民意”。 

  李总理用如此大的篇幅谈论这一课题,用意深远。之前坊间也多预想到总理会谈移民问题,因为从去年大选以来,这个话题一直在继续,与新移民有关的陆陆续续的负面事件,占据人们的记忆,网络上的一些极端而粗鄙的言论大行其道。但显然,这些问题其实已经不限于本地人如何看待新移民和外来人口,而是通过这些,映照出新加坡要建立什么样的社会、新加坡人要成为怎么样的公民。 

  新加坡一直致力于建立优雅社会。不需要具体的量化数字,人们可以用眼睛看、亲身体验来评判,现在是否达到,或者还有多远。新加坡其实不乏优雅的正能量,但与此同时,粗鄙的恶也常常可见,不论是出于社会追求效率的焦虑,或是环境挤压造成的压力,火爆的脾气或难以包容的紧张感,民众情绪里的戾气确实是比以往有所增加了。 

  外交部长尚穆根最近在面簿(Facebook)上谈到自己遇到的几次无礼驾车行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在停车场、食阁、地铁、巴士站等公共空间,也会偶遇无礼的行状。网络上同样有着诸多的视频,记录着停车场里霸位的莽汉、对着汽车粗言秽语的中年女性;但是国人之间的交往问题,往往不会成为舆论焦点,与外来移民的矛盾,才会成为引起更大关注的话题。 

  新移民和外来人口在新加坡生活,有诸多需要学、适应和改变的地方;另一方面,新加坡居民也可以思考两点:一是作为市民,如何与陌生的新加坡人交往,在社区中的行为举止,是否能达到优雅,避免恶言恶语,制造更多的紧张和争抢资源的粗鲁行为。二是作为新加坡的公民,是否能对同在这座都市里生活的外来人口,有基本的礼貌和包容。两者其实是密切相连的,现在人们讨论的焦点似乎放在新加坡人与外来人口之间的矛盾,但第一点是根本,前者越优雅,作为公民的素质越高,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陌生的新加坡人和对认识的朋友、邻居一样彬彬有礼,第二点引发的问题就相对越少。 

  外来人口的增加、公共资源的紧张、职场竞争的压力等,可能对社会行为造成负面影响,因为当分享的利益可能缩小时,人们会更在意自身的利益。而恰恰是这样的时候,才真正体现一个社会的素质和包容度,以及考验处理这些矛盾的方式。 

  新加坡不能改变国家有多小,但是可以决定自己有多大——大度的大。 

(作者是联合早报网主编兼《新汇点》主编)
freetax

12-08-30 12:06

0
美国投资移民详解
2011-06-20 09:54:1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熊敏  
内容导读:投资美国、创造就业、获得永久居住权的投资移民概念正变得越来越红火。人们开始津津乐道:“买房不如移民”、“300万人民币可以买一个美国国籍”。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内最大的会展中心隔壁,机器轰鸣,脚手架高悬。这里正在修建一个大型酒店群——三家档次不同的万豪酒店。整个项目耗资5亿美元,预计2014年完工。

有意思的是,酒店项目投资包含的外国投资资金中,有500万美元是由“投资移民”承担的。这意味着,将有至少10名外国投资人有望参股这一酒店项目(每人投入50万美元),如果投资成功,将有望得到美国绿卡。

投资美国、创造就业、获得永久居住权的投资移民概念正变得越来越红火。人们开始津津乐道:“买房不如移民”、“300万人民币可以买一个美国国籍”。

万豪酒店项目也在向中国抛出绣球。为此项目牵针引线的华盛顿投资公司Eb-5 Capital (首都EB-5 )顾问奥斯塔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对投资移民的兴趣太大了,我每天收到的邮件问询应接不暇。”

2010财年美国移民局一共批准1643个投资移民申请,其中865份来自中国大陆,比2008年增长了4倍。2008年以来,共有1955名中国人获批美国投资移民。

参股酒店的移民生意

EB-5 Capital是华盛顿特区一家投资移民中介公司。该公司通过获得移民局批准的华盛顿特区区域投资中心(DC Regional Center) 向万豪酒店项目投资。

此项目投资形式是以美国投资移民政策中较为灵活的EB-5签证(第五类优先就业移民签证)政策进行。

区域投资中心负责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中心以“有限合作”(Limited partnership)的名义跟项目签订投资协议,然后从移民市场上筹集投资所需金额。中介公司则在其中穿针引线。

而移民市场上EB-5签证申请人,需要通过区域投资中心向美国投资100万美元并创造10个新工作岗位,一定时间后可获得美国永久居住权。如果投资项目位于失业率高于美国全国平均水平1.5倍的高失业率地区或者农业区,申请人投资额可降低至50万美元。

在EB-5 Capital与华盛顿万豪酒店建设项目中,前者承诺对酒店入股2%,价值500万美元,然后寻找10名投资移民申请人,每人出资50万美元,凑足500万投给酒店。

公司顾问奥斯塔(Brian Ostar )告诉本报记者,其中一期工程投资方案已经确定,投资移民将分担500万美元的股份,二期则可能更多。

自酒店于去年11月开工建设以来,EB-5 Capital已经展开针对该项目的投资移民招募。据记者了解,已经有加拿大和一些中东国家投资人对项目表示出兴趣,下一步EB-5 Capital计划将项目介绍给中国市场。

EB-5 Capital-万豪酒店的案例是美国投资移民操作的一个缩影。由于投资移民可以帮助美国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因此得到美国政府欢迎。2011年5月,美国移民局颁布了改进投资移民审批程序的措施,还增加了办理投资移民的人手。

美国投资移民详解

中国对美投资移民三因素

奥斯塔对这股投资移民潮感同身受。五年前,EB-5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当时美国每年发放给全世界的此类签证也不过200个每年;现在已经接近2000个,通过EB-5移民成功的案例接近九成。

中国、中国台湾地区、韩国、英国、北爱尔兰是这项签证的最大来源国。其中尤以中国的需求最大、增长最快。

如今奥斯塔一到晚上就能接到无数来自中国的投资移民问讯邮件。

尽管如此,美国移民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是得到投资移民批准最多的国家。2010财年,美国移民局批准的投资移民申请中,有四成给了中国。

追溯中国对美投资移民增加的原因,美国乔治亚州投资移民律师谢正权告诉本报记者:“美国经济疲软,经济发展需要资金;同时中国民营企业发达,开始有钱对外投资。两者相互作用促成了中国人申办美国投资移民增长。”

中国投资者选择来美国投资移民的动力首先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奥斯塔说:“我们看到不少40岁出头的父母来办移民,他们移民往往是冲着为接近考大学年龄的子女创造更好的受教育环境。”

其次是拓展在美洲的生意。“有些申请人本来就想来美国拓展生意,办理移民将使他们在美国做生意更方便。”奥斯塔说。

对资产的不安全感是促使人们移民美国的另一个原因。奥斯塔说,持这样心态的富人不仅来自中国,还包括韩国、沙特等许多国家。

即便如此,投资移民仍然有很大增长空间。美国法律规定移民局每年有1万个此类签证名额,这个份额从未用完过。

而随着中国民间财富的增加,对美投资移民还有望升温。“未来发放签证数量连续翻倍的可能性很大。”奥斯塔告诉记者。

投资移民风险

与传统投资移民相比,EB-5签证的好处是不要求申请人管理企业日常事务,申请人可投资已有的企业或投资新成立的企业,同一家企业可接受来自多位申请人的投资。

但其风险也不容忽视。国内投资移民广告所称6个月包办不足为信。仅EB-5签证的申请过程就需要1年左右。

其中包括律师准备材料需要1个月时间,申请临时绿卡需要6个月,申请人需要在广州的美国领事馆办理签证,申请人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在美国安家落户。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申请人从开出支票算起,需要准备一年的时间才能办完手续来美国。

申请人在入美头两年只能获得有条件的绿卡,两年到期后,只有当投资项目创造了10个就业、项目正常运转,申请人才能得到永久绿卡。

投资移民律师谢正权还指出,由于几乎所有的投资项目都是新项目,没有实际经营的历史,项目管理方对项目的前景和表现只能做出预测。“而数据和预测一般和现实不会完全吻合的”。

当一个项目需要依靠大量移民投资时,如果区域投资中心不能及时筹集足够资金,则投资者要承担等待的风险。因此专业人士建议申请人选择项目时应谨慎选择不能及时开工的项目。

同时,并非所有区域投资中心都有好项目。美国的区域投资中心自2009年以来出现快速繁殖迹象,数量从2007年的11个增加到现在的141个,同时新中心从成立到拿到好项目往往需要1-2年的时间。据业内人士称,目前真正有项目的中心只有15个左右。
freetax

12-08-30 12:02

0
看富人移民潮创纪录我的搜狐
搜狐微博
QQ好友
白社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i贴吧
手机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2012年04月01日00:11 |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厂长经理日报

厂长经理日报

说两句0
分享  比这些数字更需要引起关注与深思的,是中国富人大规模移民潮背后的原因。

  专业机构调研与社会观察表明,驱使中国富人移民的主要因素包括法律风险、高税赋、子女教育、医疗条件、食品安全、环境品质等。

  胡祖六

  中国银行发布的《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显示,在中国高净值人群(定义为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人口)中,14%的人已经移民海外,另有46%的富人正在计划或者办理移民的过程中。等到后者也完成移民手续,那么,每5个有钱的中国人中,将有3个是外国国籍。

  中国超级富人的移民比例甚至更高。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的研究报告发现,在2万名拥有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元的中国富人中,27%的人已经移民,另有47%的人正在考虑移民。超级富人高达74%的移民比例,真是一个惊人的世界纪录,恐怕连俄罗斯或者动荡不安的中东国家也望尘莫及。

  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的报告同时估计,中国的所有富人(口径与中国银行相同)已经在海外累计投资了36万亿元(折合5.7万亿美元)。在人民币资本账户尚未开放、政府仍然维持严格外汇与资本管制的情况下,居然有如此巨额的私人资本流向海外,又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实。

  比这些数字更需要引起关注与深思的,是中国富人大规模移民潮背后的原因。经济学实证研究表明,国际移民的主要驱动力是国与国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但是,中国富人的收入和财产已经超过了移民目的地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与财富水平,因此,经济收入并非他们移民海外的主导因素。专业机构调研与社会观察表明,驱使中国富人移民的主要因素包括法律风险、高税赋、子女教育、医疗条件、食品安全、环境品质等。

  在中国迅速崛起令全球刮目相看的同时,最成功的富人群体却如汹涌潮水般一波波移民海外,的确是值得深思的奇怪现象。
freetax

12-08-30 12:01

0
洛杉矶华人悄然兴起“二度移民潮” 目标对准赌城 2012年05月10日 15:12:03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大 中 小】【打印】【纠错】

华人在赌城谋生方式多种多样。超市、餐馆、赌场之外,还有华人艺术家为游客雕像,从早忙到晚。(美国《世界日报》/杨青 摄) 

迅猛增加的华裔人口和渐成一体的华人小区,使得当地华人小区就业机会大增。(美国《世界日报》/杨青摄) 

中新网5月10日电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跌跌不休的房价、迅速成型的华人小区以及愈来愈浓的家乡气息,洛杉矶正悄然兴起一股“二度移民潮”。从久居洛城的老侨到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或举家迁移,或单身赴会,洛城不少华人“老字号”更是捷足先登,东移目标对准沙漠绿洲―拉斯维加斯。 

与赌城世界顶级酒店云集的拉斯维加斯大道相交的春山大道,中国城的扩张与繁华已成为当地最耀眼的亮点。“上次来,出了中国城就几乎找不到方块字”,洛杉矶一位数年未去赌城的华人感叹赌城变化巨大,面积数万呎的原始中国城,短短数年间扩展到三哩外,华人餐馆、超市、银行、家具店、糕饼店、参茸行、律师楼、会馆、公所,随处可见。 

“开始只是听朋友讲讲好玩,自己都没想到一来就不回去了。”半年前将家搬到拉斯维加斯之前,周小姐一直在蒙特利公园市一家云南米线店当侍应生。后来听说老板在赌城开了分店需要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看看,没想到一落地就生了根。周小姐花68000元,在当地买下一处1100呎的康斗,“在洛杉矶,真不敢想象何时能够买得起房子。”从中国赴美,下了飞机就一头栽进餐馆,五年没日没夜打工,大部分辛苦钱全给房东。没想到人到赌城,峰回路转。 

居有其屋,周小姐现在“很有美国梦实现一半的感觉”。她说,除去每天餐馆华人老板提供餐饮,她每月的水电、汽油和各种生活开销,“不到300元就能搞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能存钱”。 

在阿罕布拉居住多年的大陆新移民刘先生一家三口干脆连根拔起,全家二度移民搬到赌城。“不但房价低,工作也相对好找。”刘先生之前在洛杉矶从事房地产经纪,太太则在一家华人会计师事务所帮忙,“决定搬家之前,我们最担心的是工作怎么办。”刘先生说,没想到夫妻很快考下牌照,双双找到赌场发牌员工作,女儿则自谋职业,在网上开商店,“来赌城不到一年,全家都胖了不少”。刘先生和太太商量,花18万元买下当地一处3000呎、院大上万呎的“小豪宅”。“同样的房子,在洛杉矶起码三倍价钱”,刘先生说,他现在更相信“人挪活”的中国古训。 

各地涌来的新移民大潮,让拉斯维加斯中国小区人气暴涨,就业红火。今年夏天即将毕业的河滨加大毕业生唐小姐表示,从年初就开始找工作,但上百自荐信几乎石沉大海,直到最近收到赌城一家律师楼的录取通知。唐小姐说,她已租下当地一户公寓,两室一厅,月租650元,月底就去上班。 

以当地中国城为中心,赌城华裔小区迅速扩展。春山路沿街不到三哩地,光是华资超市就有99大华、168和两家顺发,洛杉矶人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如“食为先”、“三家村”等等,很多都能吃得着、买得到。 

“我们2007年开始在这里开分号”,在蒙市和圣盖博已有两家分店的云南过桥米线经理王先生表示,这些年明显看到赌城华裔人口迅速成长,“开始客人不少是老外和旅游团,现在当地华人源源不断”,每天门庭若市,周末晚餐更是常常翻台三、四轮。 

大华超市发言人曹其峥回忆,十多年前他们的分店开进赌城时,还是“华人独生子”,现在仅华资竞争对手,就有好几家。 

据不少商家表示,目前赌城的华人物资主要还是从洛杉矶运进,因此物价比洛杉矶稍高一些。“比起房价,这些实在不足为道。”周小姐表示,由于当地赌场、酒店和许多大型的连锁店都是一天24小时开门,“凌晨一点逛店”也成了当地生活一大特色,即便再热的天气,躲在空调之下,仍是乐趣无穷。(杨青)
freetax

12-08-30 12:00

0
 海外代购有秘密

  NBW记者 何谦 张秀兰 北京报道

  收银员无奈地说:“对不起,您不能买这么多!”面对大批量的亚洲面孔,继荷兰、新西兰等国之后,美国的Target、Wal-mart等卖场不得不推出5至12盒的限购令。商务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我儿子的奶粉都是托同学、同事从美国带回来的”。但奶粉只是国人海外代购巨大产业中的冰山一角。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预计,2012年海外代购的交易规模将达到480亿元,而2010年和2011年,这个数字分别是120亿元、265亿元。逾100%的年增长率让个人卖家以更大热情投入这个市场。

  疯狂成长的代购

  帮国内消费者出国购物,收取一定手续费或协议价格,代购早已形成了一套成型的产业链。

  “去年,淘宝全球购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组,大概是7个人的团队。当年就实现了人均产值1个亿。”阿里巴巴的新媒体业务《天下网商》的总编助理何徐麒对记者表示,“一般互联网公司人均产值在300万元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很多专门从事海外代购业务的群体,都是从个人帮助亲戚朋友购货逐步发展起来,从线下发展至线上,从个人发展到注册公司。据统计,海外代购最主要的客户群体是年轻人,多为80后。淘宝上,一家化妆品香港代购店已经营五年,并获得了5皇冠的信誉。帮购网的媒介经理Kiven对记者表示,目前该网站大热商品主要以化妆品、服饰、包袋等快消类时尚品牌为主,其中化妆品占到35%。

  甚至,代购行为也发展出了另一个交易平台:交换和转让闲置代购品。一些专门经营转让品的商家,不但有自己的淘宝店,还利用微博等社交平台,免费发布转让信息。

  这只是个人经营者的状况,以“折扣奢侈品”为卖点的电子商务网站亦层出不穷。来自Boston Consulting的预计显示,到2015年整个中国的在线销售规模将达到3600亿美元,奢侈品即使保持在目前3%的比例,也仍旧是一个巨大市场。

  行走于灰色地带

  尽管发展迅速,但行业内对自己的工作却讳莫如深。

  海外代购进货渠道有三:第一,通过正常的渠道运输,此途径需要缴纳各种税费;第二,通过私人包裹邮寄;第三,个人通关带货。其中后两个途径实为灰色地带。

  一位国际航线的空乘人员告诉记者,他和同事经常会帮国内的一些网店、实体店的老板们带货,一般是“10%的提成”。差价是此行业存在的基础。“比如雅漾的活泉水喷雾在巴黎10欧元能买两瓶,国内一般标价100多元。欧莱雅在泰国曼谷的价格能比国内便宜一半以上。”

  有时,汇率变化也会驱动代购,澳币贬值时去澳大利亚拿货的人就多,利润也更丰厚一点。该人士告诉记者,机场免税店、商场促销及一些有过季商品存货的工厂都是拿货的渠道。

  许多代购只是“一锤子买卖”,“我见过的做得最短的,只做了一个月”,一位经营电子产品海外代购的郭先生对记者说:“能拿到什么样的货源,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品质。”海外代购的商家要么事先囤货,要么先宣传,消费者签单之后,卖家再按要求进货。郭先生告诉记者,有时候商家拿到单子后再去进货,却发现商品现价已高出自己标价,就会赔钱。

  同样,代购者也有自己的担心。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来自于监管机构的态度。当记者进一步向郭先生了解生意细节的时候,健谈的他却拒绝回答相关问题。

  未来仍迷茫

  对消费者来说,海外代购风险极大。真伪和售后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海外代购涉及到产品质量等问题时,不能去追究生产商、销售商的责任,只能追究海外代购人的违约责任,但实际上太难追究,售后服务问题也没有任何保障。”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对记者表示。

  前述郭先生就告诉记者:“即使型号一样,产地不同也会造成硬件不同。”2010年,海关总署降低了个人邮寄进境物品的免税门槛,从之前的500元以内予以免税,降到50元以内。“受严控政策影响,有些店铺会选择真假相参来卖,独立代购店完全海外真货的几乎没有,特别是服装、箱包以及化妆品,有相当一部分是A货。”何徐麒表示:“作为代购,最重要的一点是供应。与淘宝相比,其他网站都挺危险的。因为淘宝卖家集中,提供的货量不是一家网站能比的。”

  赵占领认为:“除非今后走向公司化运营的规范阶段,否则海外代购业前景不太乐观,而且消费投诉纠纷也会处于多发状态。”艾瑞咨询电子商务分析师苏慧燕也持相同观点。但何徐麒则认为,国内产品的质量问题解决不了,消费者就会一直有这样的需求
freetax

12-08-30 11:57

0
富裕移民成中国形象新标签?  
华夏经纬网  2012-06-13 15:58:53  字号:小 大 
 
 
 

  同新加坡等国相比,美国显然更加欢迎中国富裕移民,在显示自身优越性和吸引力的同时,还可以极为实惠地“不花美国政府的钱就能给当地人创造就业岗位”。美国公民和移民服务处的数据表明,2011年,77%的投资移民签证申请都来自中国。

中国越来越多的富人通过投资移民等方式移居海外,形成了“第三波移民潮”。

  低调奋斗被主流社会赞赏 挤占资源令当地民众纠结

  曾几何时,移民国外的中国人会用“洋插队”这样的词来回顾当年吃的苦。2000年以前,技术移民是中国移民的主体,“拖家带口”、“白手起家”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如今,随着很多国家改变移民政策和中国富豪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富裕人群加入“移民潮”,成为一些移民移入国的“香饽饽”。中国投资移民走到哪里,就可以极为实惠地让那里“不花政府的钱给当地人创造就业岗位”。但随着中国富裕移民的增多,富豪太多也成为一些国家的麻烦———当地生活成本和房价被推高,城市变得“拥挤而危险”,个别人的炫富又增添了当地民众的不平衡心理。这些都让中国富裕移民在海外的生存状态成了令人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国移民几乎等于“富裕移民”

  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国最近10年迎来中国富裕移民浪潮。眼下,中国的富裕人群正在加入移民行列。招商银行与贝恩顾问公司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大陆企业主中,27%的人已移民,另有47%的人在考虑移民。与此同时,一些移入国的移民政策也发生变化。比如,中国移民越来越难以通过技术移民手段移居加拿大。在投资移民的资金门槛几度抬高后,在加拿大,中国移民几乎成为“富裕移民”的代名词。

  《环球时报》驻英国记者10年前来伦敦时,当时聚在唐人街的年轻富裕移民说的最多的是名车、名表。现在,有的中国移民大谈“房产经”。有人自豪地说:“我在伦敦东区奥运会场馆附近已买下多套公寓住宅,没毕业就成功创业了。”但被问到投资的本金来自哪里时,这些年轻人往往闪烁其词,“家人在投资市场起家”是最常见的回答。

  31岁的四川隐秘富豪马驰在他的朋友眼中,也是靠股票起家。2008年,马驰到新加坡定居,从事金融和投资活动,不幸的是,今年5月12日凌晨,马驰驾驶一辆价值900万元人民币的红色法拉利跑车在新加坡市区超速闯红灯,与一辆出租车相撞。马驰当场死亡,新加坡籍出租车司机和出租车内的一名日本乘客在送医后不治身亡。撞车案发生后,一些新加坡人谴责飙车行为,指责外国富人推高当地生活和房价成本。新加坡个别社会团体还借机攻击政府的移民政策,称国家已“变得拥挤而危险”,“应将中国人赶出新加坡”。但也有一些较为客观的评论,如名为“说出真相”的新加坡网民写道:“我们并非仇富,而是反对不守规矩的人。”

  发生在中国富裕移民身上的个案也引起日本媒体关注。《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说,在新加坡的网络上,针对旅新中国人的批评声浪此起彼伏,并引发新加坡人对移民政策的不满。文章说,新加坡属于英语圈,治安良好,工资水平和日本相仿,因此是亚洲最受欢迎的工作地,但新加坡是“零资源小国”,百姓越来越反对有权势的外国人。新加坡人担心,富人垄断房产市场,与中产阶级争抢就业和升迁机会,而普通劳动者的薪水面临下调压力。此外,受国内政治因素影响,一些民众对执政的人民行动党“无移民则国家不立”的移民政策怀有很强的不满情绪。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加坡政府从5月开始撤销外国人携1000万美元资产入境便可快速获得永久居住权的优待措施。

中国富人移民仍是多国所需

  在新加坡,来自亚洲国家的富人移民为数众多,除中国外,还有来自印尼、泰国等国的富人移民。在新加坡,创业人群的素质和背景各异,在当地致富的中国移民也很多,有像马驰这样的投资者,也有在新加坡开餐馆暴富的“陪读妈妈”。《环球时报》驻新加坡记者咨询了一些新加坡民众,他们对中国富人移民、明星移民大多带着两种情绪:一方面为自己的国家能吸引富人、名人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又觉得他们只不过是利用新加坡好的环境,如低税收、持有新加坡护照出行便利等,其实并没有对新加坡的忠诚感。

  一些欧美移民国家的政府和民众对中国富裕移民的态度同样复杂。世代居住在伦敦的贝内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英国人之前迎来过富裕的日本人、印度人,还有中东人,中国人无论是从时间早晚,还是财富规模来说,还只是后生小辈。”贝内特认为,给英国带来财富的中国人不会挤占英国人的就业市场,相反还会创造就业机会。“伦敦优先”是一家负责招商引资的机构,该机构一名管理人员表示,英国政府非常鼓励中国富裕人群和优秀人才来英国,但确实有一些地方商业组织对此感到恐慌,他们警告,中国的富裕移民会把廉价的生产销售链带到英国市场,长此以往会阻碍英国经济增长。

  加拿大《温哥华太阳报》年初报道,许多华裔集中的都市不断推出各种招商理念,试图吸引华裔富人“把钱留住”,但“中国热钱”的涌入也令房地产价格飙升,让当地居民负担水涨船高,苦不堪言。在一些城市,有人投书电视台,希望政府对中国富裕移民实行“限购”。

  同新加坡等国相比,美国显然更加欢迎中国富裕移民,在显示自身优越性和吸引力的同时,还可以极为实惠地“不花美国政府的钱就能给当地人创造就业岗位”。美国公民和移民服务处的数据表明,2011年,77%的投资移民签证申请都来自中国。美国奥克兰的官员希望中国投资移民将资金投到当地宾馆、会议中心、商店和新的体育设施中。在美国投资基金很难获得某些发展项目之际,中国有钱移民成了美国的“香饽饽”。

  美国《华尔街日报》今年初曾以“富豪来得太多也让政府头痛”为题称,如何对待移民富豪在多国正成为政客关心的话题。与新加坡的做法相似,一些移民移入国开始抬高移民的门槛。今年5月下旬,加拿大移民部长肯尼对外证实,移民部正考虑明年底将投资移民的投资额提高至150万加元(1加元约合6元人民币),同时仿效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英国等移入国的做法,最初只给投资移民“临时永久居民身份”,等数年后他们能证明在加国继续投资,才能获得“永久居民身份”。肯尼甚至表示,全球有大批百万富翁想移民加国,为什么不提高价码,“有人说应将投资移民席位以拍卖的方式投标,价高者得”。

  但对于那些财富深不可测的中国富豪来说,或许投资额多少并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在移民加拿大的富裕中国移民中,有一部分特殊人士,他们在加拿大投资实业,但并非看中商机,只是为满足“企业家移民”条款中对投资规模、雇佣人数和经营时限的约束。这类投资往往不计盈亏,比如,有的移民开餐馆,菜价低得离谱,有的特价菜只要1.99加元一份。只要移民成功,马上关门。靠这类“赔钱买卖”成功移民的中国富人,在加拿大并不是什么秘密。

  同为富人移民,表现各异

  成为很多国家“香饽饽”的中国富裕移民,保持低调者还是主流。美国《圣何塞水星报》今年4月6日报道称,许多“最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中国人”,都在利用美国提供的快速通道签证EB-5(“第五类优先就业型移民签证”)实现“美国梦”,但利用此类投资移民签证到美国的中国人大都保持低调,尤其是依然在中国经商的人。

  在美国,新移民的总体形象是奋斗、艰辛和牺牲。这也是美国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如果一个新移民到美国后就能住豪宅、开豪车,必然引起人们的好奇,甚至困惑。在法国,有不少中国移民是靠到法国后打拼成为富人的,法国民众对这些华人的看法也很正面。

  在《环球时报》记者的调查中,绝大多数中国富裕移民都谨言慎行,不熟悉的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他们的身家有多少。但在加拿大、英国等国,也有些年轻移民比较张扬,在当地引发一些纠纷,甚至常成为当地黑社会觊觎的目标。今年初,加拿大白石镇发生一群华裔“小阔佬”违法飙车被扣留的事件。这些人开的是清一色超级豪车,大多数未成年,有的无证驾驶,有的酒后驾驶,让当地人非常反感。

 相比之下,在英国创业成为百万甚至千万英镑富翁的华人很少,绝大多数是从中国或是其他国家赚钱后移民而来。伦敦西区的南肯辛顿区,是英国传统的高档住宅区。来自上海的史先生一出手就花50万英镑现金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公寓。伯克莱地产公司经理约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几乎每周都会接待像史先生这样的中国客人。而据记者了解,大部分英国人居住的是市值二三十万英镑的房子,买50万一套的住宅需要25年或更长时间的按揭贷款才成。记者前段时间参加一家英国老牌私人银行主办的投资路演,主要是介绍“百万英镑商业移民英国”的计划。当天可容纳50人的会场里,有不少“潜在客户”是年轻的中国面孔。对于百万英镑的“入门费”,不少人表示“不是问题”,关键是不要最后鸡飞蛋打,投资不成,移民也不顺利。

  移民成功要熟悉“富人文化”

  “出国也没什么特别好处,无论怎样都无法完全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有时还后悔当初的出国选择是否正确。”在美国波士顿,记者听到一名移居10年的中国富裕移民这样抱怨。《新美国媒体》近日报道说,“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种族歧视使中国移民出现抑郁情绪”。难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也是摆在富人移民面前的一个难题。对于从中国大陆移民欧美等国的新兴富豪来说,同样需要时间来适应当地社会。一位到法国不久的中国富人移民告诉记者,在法国生活很好,但很难适应当地的风俗惯,另外,不会法语,不了解当地法律也让他感到很不方便。在加拿大,一名全家移居加拿大的“老领导”坦承,闲暇时“胡思乱想”最多的问题,就是“死后埋在哪里”。

  神户芦屋是日本关西地区的一个富人区,当地一名日本人告诉记者,他的邻居是从中国移民来的一个富翁,但“基本上行为举止和日本人没什么不同,从未炫耀自己的跑车,或违反社区内的各项规定,是一位很亲切的人”。这名日本人还表示,不管是富人还是普通人,要在外国生活定居,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在华盛顿,记者熟识的一名改革开放前从福建移民美国的华人,现在生意已经做得很大。由于是在美国发家的,他很懂得美国的“富人文化”。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回馈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每年感恩节,他都要加工十数只火鸡,免费请附近的无家可归者、低收入者、老人等来享用。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

 

责任编辑:李欣
freetax

12-08-30 11:49

0
“富人移民”缘何又掀“第三波”
2011年11月15日07:10  来源:新华日报  已有2条评论 字号:  纠错|收藏|订阅将本文转发至:转发到和讯微博|转发到新浪微博|转发到搜狐微博|转发到腾讯微博|转发到QQ空间|转发到人人网|转发到豆瓣网|转发到手机  “到美国移民是否放宽条件了?”昨天上午,记者在南京和中留学移民公司采访,恰好碰到一位老板模样的人士前来咨询。

  招商银行( 600036 ,股吧)近日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有50万人投资资产超过千万,投资移民意愿强烈。近60%接受调研的千万富翁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约27%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

推荐阅读
2011年搞笑版新闻联播:Q币潘币实现自由兑换(图) A股转机尚需一两年
[时政] [经济] 中国股市十年与国足十年 [社会] 90后人文素养最高? [热帖] 明星获奖感言背后的故事 [文史] 杨钰莹复出 当年为何被封杀 [文史] 1972年朝鲜黄金时代(图) 水皮:郭树清救市说法只能当故事   “继上世纪80年代初期第一代移民潮及上世纪90年代初的技术移民潮后,在中国正在发生着第三波移民潮。”从事移民业务的南京凯嘉特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申宁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业务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100%。

  申宁透露,南京客户普遍是学历高、经营企业的成功人士,而南京“和中留学移民”的统计也显示,目前公司的客户70%以上是从商人员。从两家公司办理的业务看,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是移民的主要去向,其次是生活安逸的欧洲国家,再往后就是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第三波”何以形成?投资移民的驱动力是什么?《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称,过半受访者表示是为孩子寻求更好的海外教育机会。南京凯嘉特公司曾经做了一个调研,移民人群中,超过86%是为了给孩子接受理念更先进、更国际化的教育。

  除了出于子女教育的更优选择,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产权体制匮乏才是富豪移民的主因。原籍苏州的汪崇先生自9年前留学英国就一直留在了当地,帮国内一批富豪打理在海外的投资基金。从他接触的中国富豪看,转移资产是他们移民的第一动力;其次,不少富人希望通过移民来保护自己。

  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是形成第三波移民潮的另一主因。大气污染、食品安全、道德滑坡、社会公平等问题,都使国内人居环境显得不尽如人意,不少有实力的人士为了更宜居的环境、更完善的社保、更规范的投资环境而选择移民。

  除了商人外,还有一个移民群体备受关注,那就是小小的明星们。一位经纪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一般人出国办签证要先预约并在指定的时间去面签,这对经常在国外片场拍戏或去作宣传的明星来说,很不方便,而移民后很多国家可以免签或落地签,省去了签证的麻烦。”记者发现,在《2010年公民旅行签证受限指数全球排行榜》上,中国排在第88位,位列98个参评国家中的倒数第10。

  而另一个明星们说不出口的原因是,拥有“绿卡”可以绕过计划生育的规定。一位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证实,南京就有不少客户,冲着生二胎而移民海外。

  各国移民局的数据都显示,中国已经成为投资移民来源最多的国家,由此也引发了中国经济失血甚至空心化的担忧。

  对此,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学者胡小武认为,对富人移民诚惶诚恐大可不必:“全球化语境下,流动是常态,应当允许、尊重一部分人追求更好环境的权利。另外,这波移民潮虽会带来资金流失的一面,但很多人其实还是在国内做生意或者从事与国内有关的国际贸易,与庞大的国家财富相比,这部分财富比例还是相当小的。”不过,胡小武提醒说,富人移民,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至少说明他们存有某种担忧,这倒是应该引起重视的。

  本报记者 王宏伟 顾 敏 杭春燕
freetax

12-08-30 11:48

0
90后成主流助推第三波移民潮 
 
2012年08月14日10时06分   来源: 中安教育网  
 
 
 

 
  6成人想去美国读书90后成留学主力军

  2008年至2011年,连续四年自费出国留学人数的增长都超过了20%,今年出国留学人数有望超过40万人。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五年后平均每年留学海外的人数将超过一百万人。

  在规模增加的同时,留学人群正在从大学向低龄化发展。目前高中生出境学人数占到我国总留学人数的22.6%。而初中、小学阶段的留学潮正在兴起,全国400所公立高中成立了国际部或国际班,仅北京就有97所公立高中获批办国际教育。

  《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2012年教育指数的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认同在高中或大学阶段出国留学,六成国人最向往的留学地是美国,而留学生们最钟情的前三大专业则是金融工程、计算机科学、MBA。最后,四成受访者认为最理想的留学出路是回国创业,公开数据则显示,2011年海归回国者达到18.6万人,是五年前的三倍。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输出国之一,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02年到2011年以来的十年间,自费出国留学人员连翻三倍,达到了34万人。如果上溯到1978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经超过了230万人,出国留学人数年平均增长25.8%,出国留学规模扩大了313倍。

  但留学潮的狂热之下,也逼使我们回顾自身的教育困境。与留学人数连增20%的速度相关联的,则是高考报考人数连续四年的下滑。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用“未来”投票,显示了对本国教育的失望。在大连举办了13年的海创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归回国,但数据显示回国创业及就业的海归仍只占留学总人数的20%。在越来越多的人融入世界话语体系时,资金与人才的流失则给国家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忧。

  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掀起第三波移民潮

  大部分留学生的目标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在以上5个国家的留学人员约占在外留学人员总数的74%。

  随着中国留学人数的连年走高,各国都看到了教育出口产业这块巨大的蛋糕。中国学生留学潮甚至伴随了中国第三波移民潮。不同于第一波混杂偷渡客的底层劳工,和第二波国门初启之时的洋插队,中国社科院《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第三波移民潮正悄然兴起,其主力转移到了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上。为避免把孩子孤身扔在海外,他们希望孩子能在自己的监护下完成学业,举家移民成了这些新富家庭的新选择。

  年龄小一些生活更容易

  从北到南,1990年后出生的一代人正在成为留学的“主力军”。

  据美国官方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 2005至2006学年,中国仅有65名中学生持因私护照去美国读中学;到了2010至2011学年,则有6725人到美国去读中学——5年增长了100倍。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九零后。

  家长说:“这种年轻化趋势不仅与政策相关,还与现今家长的观念有关。早期的时候家长觉得放出去不是很放心,但现在小孩子接触的东西比我们那时候多多了,他们的独立性比我们会强很多。”

  国外求学,其实并不轻松,尤其是对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英文媒体近年来对留学生中的“中国圈子”多有报道,反映的正是因为陌生的语言和环境带来的孤独,导致部分留学生更加封闭。

  但反过来,这种环境也迫使一些中学生更早的独立。通过多年对留学领域的研究,澳际美国留学专家认为13岁到17岁这个高中毕业前的年龄阶段,学生适应国外生活会更容易。原因是还没有完全接受中国的文化背景教育,但是高中以后就不同了,那时候再过去就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背景。

  减少留学成本增强安全意识

  可是,也有人抱着不同的意见:学并不是最大的困难,真正的考验是从大学毕业后开始。据留学机构计算,培养一个孩子在国外完成从中学到大学阶段的学业,至少需要两三百万元人民币的投入。如果孩子拿不到奖学金,即便是一个殷实的中产之家,亦会感到吃力。

  随着“年轻”留学生数量的激增,问题也逐渐凸显。不少留学生父母甚至举债将孩子送出国门,而留学生们对学业毫无规划和准备,到了国外就和年龄相仿的中国学生在一起厮混,连语言关都过不了。而有的因为年龄较小,心理不成熟甚至误入歧途。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指出,由于国外留学环境日趋复杂,国内留学中介机构业务不规范等问题的出现,在外留学人员安全和权益维护问题越来越凸显。截至2012年3月19日,教育部先后发布51个“留学预警”,针对自费出国留学活动中出现的敏感问题、突出问题进行戒备性提示。澳际美国留学专家提醒学生们,对于一些不可抗的灾难,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这些都是无法预测和避免的,没有人能够预测灾难何时发生,我们在海外留学的学生自己要加强防护意识,学掌握更多紧急逃生技巧,做到自律、自爱和自强。在独立的海外生活中磨练意志,修正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自身方面,做到让自己远离一切危险的事物。

  
freetax

12-08-30 11:48

0
华侨移民专家:从第三波移民潮看投资移民
2012-03-29 16:58 
1
上海2012年3月29日电 /美通社亚洲/ -- 中国现在第三波的移民潮正在推进,而且来势汹涌。移民的目的和形式已经不同于第一波的“洋插队”、第二波的“送子留学”,此轮第三波移民潮,由大部分拥有较高资产的人士作为中坚力量所推进,并且更多的是通过投资移民的形式来进行的。华侨移民专家团队撰文深度剖析第三波移民潮中的投资移民。

第三波投资移民趋势
目前看来,大量的移民申请人通过投资移民的方式去移民国,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财富不停积累的必然结果。由于社会财富的集聚以及资产运作方式的不断成熟,催生出拥有大量财富的高级管理人才,而这些高级管理人才,正是许多开设投资移民项目的移民输入国所希望引入以帮助该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另一方面,这些拥有高资产的高级管理人员,也希望开拓其事业或改善生活环境,希望可以移民到其希望或合适的国家,这样便造就了现有的移民潮的基本环境。

华侨移民综合分析第三波移民的申请人的移民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子女留学后的继续发展、子女的基础教育、生活环境的改善、海外市场的开拓、国外文化环境的学和融入等。
从某种层面上,第三波移民潮的诞生,受到前两波移民潮很大的影响。第一波移民潮的诞生是大量人才希望到国外发展,第二波移民潮是子女留学后的继续发展,华侨移民专家团队认为,第三波的移民潮结合了前两波的移民潮的这些特点和特征,并有着自身新的特点,才有了今天大量的投资移民的申请人的产生。

华侨移民综合分析第三波移民的申请人的移民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子女留学后的继续发展、子女的基础教育、生活环境的改善、海外市场的开拓、国外文化环境的学和融入等。在这些原因中都可以找到前两波移民潮的影子。而当下的第三波的移民潮,并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更多的是前两波的移民潮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形式上的改革和革新。所以第三波的移民潮,无非是移民形式的改变和移民对象发展后的重置。

第三波移民潮的移民形式和前两波的移民潮有着很大的不同。华侨移民以专业操作“投资移民”十余年的经验对此加以分析:“投资移民”项目在某些国家并非单独的移民项目,其结合了多种投资形式。而投资移民的申请人,很大一部分并非仅仅希望通过资金的投入而达成移民的效果。有些甚至将投资移民看成一种投资盈利并获取身份以开拓海外市场的方式,这部分投资移民人群,到达移民国之后不再只看这个国家的福利好不好,教育行不行,生活环境如何,他们更多关注于这个社会的人文环境、投资氛围、创业机会等等。而这些,都是输入国会尽量去发展并提供给投资人的软条件,以此来换取投资人对这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贡献。因此,华侨移民认为投资移民无论对于申请人还是移民国都是一种双赢的移民形式。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国家的投资移民项目相对保守,主要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基金公司进行操作和管理,而有些则可以选择投资组合(甚至包括房地产的投资)来完成移民的项目。这些有着大量投资组合的项目,在抛开移民的目的后,无非是一些标准的投资的方式的展现,而这种投资,不仅仅是对某一局部市场的投资,更多是在分析移民输入国的整体的投资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形式之后才进行的资金操作,这样看来从某种层面对投资移民的申请人来说,移民更多成为一种资金运作流转的方式,而不是一国身份的换取,投资是主因,而身份则成了其中的福利。

后者移民的观念,是在中国经济形式的发展下的一种观念的进步。随着国内高资产人士视野开拓程度的提高,海外投资需求的增长,业务拓展的迫切……对于投资移民这种项目,社会也许可以换一种角度去看待,更多的将其看作一种政府性的金融产品,而非某种纯粹的行政审批制度,这样的话,或许对投资移民会有更深层的理解。

有关上海华侨移民

上海华侨因私出入境服务有限公司是经公安部首批核准的中国成立最早的投资移民咨询服务机构之一,秉承侨务系统十年服务于海内外华人华侨的资源平台与各国领事机构的业务关系,致力服务于中国高端家庭出国移民、投资咨询服务。

如需了解更多投资移民的相关信息,请拨打贵宾热线400-880-9100或登陆专业移民资讯平台 http://www.16visa.com 进行相应咨询了解。

消息来源: 上海华侨移民
freetax

12-03-07 14:33

0
有钱有学历为何还要移民 新富流行移民不移居中国网  www.china.com.cn  2011-11-25 15:34  打印 |  转发 |  评论   为教育投资而移民的部分中国人家庭工作重心仍在国内。
  定居澳大利亚的周女士坦言,自己的女儿是被她的老师“赶到”大洋洲的。
  她告诉记者,当初选择为女儿移民也是看到孩子因为成绩一般而备受老师冷落,心灵颇受伤害,等到了澳大利亚接受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而恢复了自信也考出了好成绩。
  个人资产逾十亿的房先生则是从2007年就开始酝酿移民,今年拿到了加拿大的永久居民卡,他把妻子和两个孩子也送到了加拿大。
  上述个案证明,移民已经不再是富豪的专利。
  而记者了解到的更多案例则显示,如今的海外移民绝非一条“单行道”。
  作为一家专做投资移民业务的机构,金腾(北京)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下称“金腾”)高管透露,她的部分客户已经开始利用国外的资源以及信息的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她认为投资移民即使出国了,国内的生意也不会结束,这在行业里被称为“移民不移居”。
  教育投资移民良性互动
  房先生一家只是金腾每年接待的上百位客户中的一个,该公司高管表示,近年前来咨询的客户确实越来越多。
  前不久,中国银行与胡润百富联合发布的《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的抽样数据是,六成高净值人群有移民意向或已申请移民。
  这里所说的高净值人群是指千万资产以上。胡润研究员给出的统计是,中国拥有千万财富人群的数量已经达到96万人。
  移民中介机构的数量增长折射了这一市场的火爆。
  2010年底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公布的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名单有683家,2007年6月,这个数据为485家。
  “机构增加了那么多,我们客户也还在增长。”上述金腾高管认为,现在中介都在拼服务、拼成功率。
  作为长三角专做投资移民服务的上海华侨因私出入境服务有限公司咨询总监赵嫫芨告诉本报记者,这个行业去年有一个猛增。
  “去年加拿大移民门槛涨价,在涨价前一窝蜂提交了上万个申请,可能平时一年也就几千个。”赵嫫芨直言。
  “上亿资产在我们客户里面不算多的。”上述两家机构都注意到客户资产规模的增长,除此之外还有学历的变化,“最近几年,移民群体越来越年轻化,学历也越来越高。”
  有钱有学历,为何还要移民?
  赵嫫芨说,他们接待的客户中,大部分人是先考虑孩子留学才选择移民,“孩子毕业后如果想留下来发展也比较方便,否则那时再走技术移民的路很困难。”
  房先生有两个孩子,移民的重要理由也是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合适的教育,虽然孩子目前在北京就读的学校也称得上名校,但他觉得孩子读书读得很累。
  事实上,对于他这样的移民而言,在国内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追求资产保值、增值是一个更现实的考量。
  教育、投资、移民,三者构成了一个良性互动。
  白皮书显示,子女教育是高净值人群海外投资的最主要目的,其次是移民和分散风险。
  聚集争议的“洼地”
  “中国半数千万富豪准备移民出国”之类的说法成为多家西方媒体报道中国的醒目标题。
  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半数只是调查样本的数据。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江雨并不太同意对于移民的一刀切抨击。
  他是持有新加坡绿卡的中国人,只不过他是属于技术移民而非投资移民。
  “移民是公民的自由,不管是富豪还是一般老百姓都有这个权利。”王江雨告诉本报记者。
  如今的移民,已经不再与把钱卷到国外过好日子完全画上等号。
  澳大利亚有大量的中国移民,周女士说:“我并不认为他们把家庭生活的重心转移到了海外,需要的时候他们可以全身而退。”
  赵嫫芨也说,即使拿到绿卡,很多富豪是不入籍的,或是夫妻双方一个入籍一个不入籍。
  如果说“两边拿好处”让他们遭到诟病的话,西边不亮东边亮是更多移民人群“恋家”的理由。
  周女士认为,国外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遍地是黄金,华人想要在异国站住脚并获得很好的发展并不容易。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一些西欧国家的金融业是接纳技术移民的重点部门,但在欧债危机的拖累下,这些行业的金领效应正在“褪色”。
  “第一代移民,如果语言不流利、俗不更改,是几乎不可能找到归宿感的。”王江雨说。
  也正因如此,一批前期的移民逐渐回国。
  本报此前的调查显示,在一些欧美金融机构大肆裁员的背景下,很多华人已经转战内地市场。
  白皮书显示,房地产是高净值人群海外投资的第一标的。
  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9日在纽约出席中美商业领袖高峰论坛时表示,中国整体经济力量成长,中国人移民国外数量增多,海外华人形成资产需求,当前中国房地产业在海外也主要服务华人,实际上是本土市场的延伸,并非对本土市场失去信心。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