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篇说明美元债务违约或者美元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存在,我在阅读宋鸿兵相关文章时也考虑过美国可能像宋鸿兵分析的某一天通过美元大幅度贬值来赖掉债务,这个问题我在选择B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过。
B股是以美元计价的人民币资产,按照钮文新的分析,如果美元大幅度贬值,则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将会大幅度上涨。但具体到每个企业又会有所不同,假设该企业是垃圾股,那么本来即将没用的美元再买了垃圾,将来只能更垃圾,所以钮文新文章里说持有美元的会换为石油、贵金属等资产,也就是说要把即将贬值的美元资产换为有价值的资产。我认为优质的股票也相当于有价值的资产,甚至好于黄金白银。
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美元贬值,则对于主要负债为美元的企业来说则是利好,负债的实际价值减少。以900947振华B为例,参考2010年年报得知美元资产折合人民币44.46亿,美元负债折合人民币144.77亿。振华年报说,于 2010 年12 月31 日,对于本集团各类美元金融资产和美元金融负债,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或贬值1%,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则本集团将减少或增加亏损总额约94,720,861 元(2009 年12 月31 日:增长或减少利润总额100,313,106 元)。
近期B股暴跌,有不少文章认为是国际板,这方面我不太认同。首先B股的持有者并不是因国际板而持有,而且之前也未有明确消息说国际板要解决B股问题。另外假设国际板以人民币计价在A股发行,那么对A股冲击更大,造成更明显的资金分流和估值对比。如果以美元计价,则顺带解决B股问题的概率大增。因此无论以何种货币计价,国际板都不该是B股大跌的原因。
对于B股暴跌,我更倾向于是外资充分认识到中国概念股原来是个巨大的泡泡,泡沫破灭引起恐慌。具体参考转的另一个文章。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么那些没有价值支撑的B股将灾难性下跌,那些有价值的且国际知名的在普跌之后仍然会走入正常的轨道。
对于B股的出路,我认为如果赶不上国际板(其实我认为战术上国际板在B股于国于民更有利,而且可近期推出,即能避免A股圈钱,又能实现藏汇于民。如果在A股则需要等市场时机,或者不顾股民和国内企业利益而发行。),那么下一个机会就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或者再远一些的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届时上市公司自身可更方便的回购股份,大股东可更自由的选择增持A股或者B股,甚至放开国内机构投资者对B股的投资。比如,近期有消息,鄂尔多斯集团有意在香港设立公司,增持B股,一方面说明企业知道差价的存在,另外说明目前企业增持B股,或者大股东把A股换成B股是比较麻烦的。对于优秀的企业来说,大股东是希望一直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并尽量获取控股地位的,从这方面来说,按照目前的差价,大股东持有B股显然很划算。
关于资本项目可兑换可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10048.htm
或者百度一下http://www.baidu.com/s?bs=%D7%CA%B1%BE%CF%EE%C4%BF%BF%C9%B6%D2%BB%BB&f=8&wd=%C8%CB%C3%F1%B1%D2%D7%CA%B1%BE%CF%EE%C4%BF%BF%C9%B6%D2%BB%BB&inputT=2970
0
美券商“封杀”中国概念股 并非做空
2011年06月09日 07:46
来源:第一财经网
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130余家中国公司股票被盈透证券列入黑名单,麦考林、当当网等名列其中。
美国券商盈透证券昨日宣布,由于担心一些中国公司可能存在会计违规行为,本周起已经禁止客户以保证金的方式买进部分中国公司股票。被列入“黑名单”的中国公司超过130家,其中包括麦考林、新浪、当当网、搜狐等知名企业。
90只在美上市股票入榜
上述“黑名单”共列出了132家中国公司的159只不同股票,其中约90只在美国上市。根据榜单,上榜公司大部分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中小公司和网络概念公司,但麦考林、新浪、搜狐等知名企业也名列其中。
盈透证券称,出于“对高风险的担忧”,本周起禁止客户以保证金的方式买进上述中国公司股票。保证金方式买入股票,只需在客户合约订立的时限内缴付买入价的部分金额,余额则为券商提供的借贷金额。
据悉,这已不是盈透证券首次对中国概念股下达“封杀令”。今年4月,该公司禁止了客户借钱购买一些通过反向收购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
资料显示,盈透证券成立于1977年,是美国最大的非银行券商,目前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证券经纪业务。
对于盈透证券的做法,投中集团首席分析师李玮栋表示,这是为了保证客户利益。对于是否存在做空中国概念股的可能,他表示,做空的主要是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像盈透证券这种主要针对散户投资者的公司,做空的可能不大。
涉假企业范围扩大
近期,一些中国概念股陷入财务造假风波。目前美国证交会(SEC)已对多家通过“反向收购”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展开调查,内容涉及市场操控、审计及信息披露等。涉嫌造假的中国企业已经从转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向主板企业蔓延,由美国证券市场延伸至加拿大。
SEC主席玛丽·夏皮罗今年4月表示,自2010年12月以来,已有8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被摘牌。今年3月以来,24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审计师提出辞职或曝光审计对象的财务问题,19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遭停牌或摘牌。
1995年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嘉汉林业近日也被推向风口浪尖。上周,市场研究公司“浑水摸鱼”表示看空嘉汉林业,称其“操纵了一场庞氏骗局,永远都在发行新债券来筹集资金”。消息传出后,嘉汉林业暴跌,由18.21美元跌至周三收盘时的4.01美元。
今年4月26日,一家名为Citron的研究机构质疑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软件(600536,股吧)企业东南融通涉嫌财务造假。这是第一家被质疑的在主板IPO的中国公司,而且市值超过10亿美元。东南融通股价随后开始暴跌,并于5月22日与德勤解除审计关系。该公司目前正在接受SEC的调查。
造假风波也殃及了整个中概股近期的表现。近一个月来,大多数在美国市场上的中国公司股票表现极其低迷。李玮栋表示,经过此次“涉假风波”,中国概念股板块会出现分化,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认识将更为深入。那些同样通过反向收购上市的中国公司,将面临研究机构和审计机构更严格的调查,股价波动将更为剧烈;业绩真正出色,诚实守信的公司经过此轮考验,将得到投资者的信任与欢迎。(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