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新华视点:这个冬天有点冷

10-11-02 08:00 1735次浏览
苯格雷厄姆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新华视点:这个冬天有点冷

 作者: 来源:新华社 日期: 2010-11-01 订阅"新华手机报"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0-10/31/c_12721704.htm

【节目导视】

多地降温,我国遭遇5年来最强寒潮(长春市民:我看报纸上说,今年冬天是个“千年一遇”的寒冬,把我们吓得,也不知道能冻成啥样);

面对寒冷,各地积极应对(刘成伟:根据气候的情况,随时可以启动供热,确保今冬明春的供热工作)。

面对各地骤然降温,“千年极寒”是否降临我国?新华社评论员带您探析。

【演播室】

主持人:新华视点,带您走向新闻制高点。您好,我是董千齐。

评论员:您好,我是徐勇。

字 幕:本期评论员徐勇,新华社高级编辑。

主持人:自10月中旬以来,我国黑龙江大部、吉林西北部、内蒙古东部先后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降雪,并且出现了10度左右的降温。伴随着骤降的气温和飞舞的雪花,今年入冬的大幕过早拉开了。而10月21日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又遭遇了5年来同期最强的寒潮,不少已经“全副武装”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人们仍然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那就是这个冬天有点儿冷。这也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那个遭遇冰雪灾害的2008年。那么,面对极有可能的严冬,经历过冰冻灾害的我们又做了哪些准备?还有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呢?一起来看一下记者的调查。

【解说】2010年10月10日,先期抵达的强冷空气导致黑龙江局部地区降温达10-12℃,有着“神州北极”之称的漠河县普降大雪。随后,黑龙江省又接连出现了两次明显降温过程。

【同期】黑龙江省气象台预报领班 马国忠:

一次是13号夜间开始,一直持续到15号,另一次是16、17号有一次降温过程,到15号以后,夜间的温度尤其是哈尔滨,会达到零下4度到5度这样子。

【解说】骤降的气温让御寒用品市场提前活跃起来。在哈尔滨市的几家服装卖场,各种款式的羽绒服、冲锋衣、皮夹克等御寒性好的衣服一时成为热销商品,棉鞋、棉裤、棉帽、围巾等厚实的衣物被摆在了显要位置。商场的营业员介绍,大幅降温使各类御寒用品的单日销量比平时翻了一倍多。

【同期】哈尔滨市民 李超:

要最厚一点的吧,今年的感觉冬天应该挺冷。这两天我突然感觉一下子变冷了。

【同期】哈尔滨市民 陈敏娇 :

挺冷的,所以我想买件新的羽绒服。

【解说】不仅在黑龙江,连日的降温也让同处于东北的吉林长春市民感到猝不及防。在长春市的各大医院,不少市民因降温而患病前来就诊,仅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患者入院率就比往年同期高出了两倍。在医院的心脑血管治疗中心,尽管床位已全部满员,但仍有很多人还在排队等待入院。

【同期】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 刘全:

就我们的门诊量和住院量都是明显升高的,特别是还是像那个心肌梗死呀、不稳定性心绞痛呀、高血压呀,现在这种高发的心血管疾病明显是增加。

【解说】寒冷的天气不仅导致心脑血管的发病率急速上升,各大医院的感冒、咳嗽、发烧和哮喘病患者也比平时多出了四五倍。面对这个过早来临的冬季,许多人开始心存忧虑。

【同期】长春市民:

我是个经常看报纸的人,报纸上说今年是千年寒冬,非常担心,寻思今年这个冬天还这么过呀,去年就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那个管道爆裂,屋里面非常非常地冷,大人和孩子遭了不少罪。

【解说】除东北地区,由于遭遇近5年来同期最强寒潮天气袭击,21日以来,中国北方多地出现雨雪大风和剧烈降温天气。10月24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西北、华北、东北、中东部地区出现6摄氏度至12摄氏度降温。其中,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大部、东北大部、山东、江苏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14至16摄氏度,受这股强冷空气影响,新疆、宁夏、甘肃、青海等地先后出现降雪,局地还出现了大到暴雪天气。24日,酒泉肃州区积雪达9厘米,是肃州区气象站建站70年来历史同期的最强降雪。冷空气在制造雨雪的同时,中国北方多地气温进一步下降。检测显示,24日14时,青海北部、甘肃、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北部和西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内蒙古中西部、山东北部、辽宁大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中东部等地,一日之间,普遍出现了6~12℃的大幅降温。中央气象台专家指出,此轮冷空气势力强、影响范围广、大风降温剧烈,部分地区可达寒潮级别。

【演播室】(供参考)

主持人:我们看这段时间是气温骤降,寒潮来袭,应该说这个冬天不仅是来得早,而且确实是有点冷,可能我们也有切身的感受,难怪我们周围的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一个问号,就是这个冬天我们到底怎么过。

评论员:应该说是这样子,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客观的,当然也包含主观内容的一种感受,但是我们知道就是,中国的气象界已经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明确的回应,第一,这是5年来最强的,实际上,某种意义上也是5年来最早的。那么气候变化到了这个阶段,现在这个阶段,应该说基本上已经跟往年扯平了,就是没有一个明显的就是冷于往年或者热于往年这个概念了。从这种意义上讲,就是说是最早的比较早的投入这个冬季,应该是我们这个冬季最大的一个特点。当然,在这种意义上面,往年这个时候不是这种感受,今年这个时候是这种感受,是我们最切身的大家都有的一种感受。而且也就是因为这种心理上的准备不足,以及我们物理意义上的准备不足造成了我们这种感受。

主持人:应该说今年的这个气温下降得很早,而且来得强度很大,像你刚才说的,可能就会很自然的给我们普通公众传递这样一个信号:今年冬天会非常冷,与此同时我们也听到一个声音,就是一个预言关于千年极寒的,您刚才解释之后,对于千年极寒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攻自破了,那么对这个预言您是怎么看?

评论员:首先这个概念是不成立的,因为我们没有千年纪录可以作比较,另外一个就是极寒这个概念更多是主观而不是客观,应该说这是媒体语言而不是科学家语言。我们所知道的科学家真正地发表他们的研究、发表他们的预测的话会有一个专业的途径来发布,而不是直接通过媒体或者是直接告诉媒体。就像是我们的气象机构,甚至我们背后的一些后台的故事,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在我们的行当所知道的,我们的气象发布实际上也不是由我们来发布,是由气象局包括用什么样的语言,用什么样的阐述。“极寒”这个概念应该说是相对主观的一个概念,我们气象部门告诉我们的,5年,过去5年间,这是最冷的。这也是只能跟过去比,而不能跟将来去预测。既然我们所有的气象记录都只有100多年的话,那是不是把今后800年都搭上去了?

主持人:应该说我们说到这,很多的观众可能还是有这样的一个疑问,就是面对各地大范围的降温而且降温幅度是如此之大,为什么还会说千年极寒这个预言是纯属误传,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呢?我们下面就通过片子来看一下。

【解说】“这个冬天有点冷”,已经是“全副武装”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人依然能发出这样的感叹,不由让人想到了那个经受过冰雪灾害的2008年。

2008年年底,受“拉尼娜”影响,我国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江西、贵州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部分地区停电停水、通信中断、交通事故频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解说】面对入冬以来频繁大幅度降温,不少人认为这个冬天比2008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有人开始相信网上疯传的欧洲今年冬季可能出现“千年一遇寒冬”,亚洲国家也可能出现寒冬的论调。那么这一预测是否可信,我国会出现“千年一遇寒冬”吗?

【同期】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 杨学祥:

千年的指定没有,是有一个总的趋势变冷了,但不会突然一下子原来(降温)10度一下子变成(降温)20度。

【解说】今年65岁的杨学祥退休前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2004年被聘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2009年10月曾发表文章《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对于“千年极寒”的说法,杨学祥有着自己的认识。

【同期】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 杨学祥:

最近波兰科学家根据墨西哥暖流,它这个环流强度减弱一半,再加上“拉尼娜”这个事件,他预测说,欧洲要出现千年极寒。他说欧洲出现千年极寒,加上去年的低温暴雪,许多人就开始陷入恐慌了。尤其(这个说法)介绍到中国以来,中国好多民众就开始购买防冬的衣物,股市有些股票也开始涨了,煤炭电力燃气行业也是非常紧张。

【解说】杨学祥进一步解释,“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赤道西太平洋水温会偏高,水量蒸发加大,从而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如果说由此会造成“千年极寒”,令人难以信服。

【同期】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 杨学祥:

确确实实有许多现象在发生,但这些现象并不足以说明是千年的极寒。因为我们根据我们现在研究的理论,根据这个理论的数据,我们得出个结论,结论就是很简单,千年极寒的水平是不会发生的。第二个结论,还有个200年周期的,200年左右周期的一个小的寒流期,这个有可能,但是规模也不是很大,处在一个减弱阶段。所以,“拉尼娜”出现以后,中国一般的特征就是第一个低温,中国这个低温不单是北方低温,南方也低温,这个在2008年和今年都很明显,今年也是“拉尼娜”(现象)。

【解说】杨学祥同时指出,尽管“拉尼娜”有全球性的影响,但其直接影响仅局限于热带太平洋地区,对中高纬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是间接而复杂的。尽管1986年以来,全球发生过4次“拉尼娜”事件,但仅有两次在冬季出现了冷冬,而仅仅依据目前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就预测欧洲将出现“千年一遇寒冬”,显然缺乏科学依据。

首播:10月31日13:30《新华视点》:这个冬天有点冷(下)

【演播室】

主持人:我们看按照专家的说法,这个“千年极寒”就像您刚才也说到了是觉得没有可能出现的,看来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谈之色变。可能这个冬天的确是来得早,但是没有必要害怕。其实您在我们刚才的谈话中也说到了,关键是有所准备。

评论员:应该说是除了我们个人的心理准备,包括行政部门,包括我们的公共事业部门要有所准备,实际上更多的一点是气候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实际上是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科学的理解。预言和预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千年极寒与其说是预测不如说是预言。

主持人:对。当一个现象出现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对于所谓预言的一个盲听或者盲从,关键的是我们要说预测是一个有着非常严谨的理论科学的、依据的这么一个预测的行为,来让我们这个今后的准备真正是有的放矢。

评论员:如果是最简单的一种毫无根据的预言或者叫预测,预测有时候个人做出来也可以使毫无依据的。那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机械式钟表已经停了,它就挂在墙上,它可以完全是错的,但一天24小时它有两次它是准的。所以,不能简单意义上去传播一些不可信的没有依据的,而更多的一点是要紧的一点就是,我们做什么事情,听信什么事情,我们要有分析判断能力,这是最要紧的。而且我们的行政机构,我们的公共事业部门包括供暖部门作出的回应,一定是要有一些依据,这样子才可能不失算、不失准。

主持人:刚才咱们提到了“准备”这两个字,各个地方的准备还有老百姓的准备。那么应该说在经历了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之后,很多人现在一提到寒字,仍然是谈之色变。那么当这一次的降温寒潮来袭之后,各地也是不敢怠慢,马上就开始了各种的应急的措施。我们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解说】连日来,当一股股冷空气席卷东北地区时,当地纷纷做出应急反应。从9月27日开始,黑龙江黑河市已经提前供暖,佳木斯市也在10月10日开栓,比法定供热日期提前了5天,黑龙江省会哈尔滨以及南部城市的供暖工作也提前准备就绪。

【同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供热办副主任 刘成伟:

现在已经达到76%以上,要是加上后续的和订单的,基本上达到了90%左右。根据气候的情况,随时可以启动供热,确保今冬明春的供热工作。

【解说】同黑龙江一样,吉林省长春市从10月23日开始,便热火朝天地提前两天开栓供热。随着供暖中心缕缕青烟的升起,长春市民也提前感受到了暖意。

【同期】长春市民:

没来暖气之前吧,屋里面非常寒冷,我把冬天不穿的棉衣马甲都披上了,在屋里看电视有的时候把那个毯子都披在身上,家里面养的鱼都不游了,可是最近暖气来了,我心里非常高兴,暖气给得也挺好,不仅是屋里热乎了,心里也非常热乎。

【解说】而针对提前来临的寒冷所暴露出来的供热管网老化;小锅炉运行不稳,温度不达标等问题,吉林省在全省实施了“暖房子工程”。截至10月份,长春市暖房子工程共改造建筑1155栋,为500万平方米的外墙穿上了越冬“棉衣”。同时,全市还加强了政府对于供暖的掌控力度,首次将供热出现问题列入公共突发事件。

【同期】长春市市政公用局局长 刘东伟:

你比如说在供热期间发生问题的时候,以前我们是没有办法,毫无办法,那产权是人家的,他也不好好烧,然后他出了问题,老百姓不停告状,有的晚供了,有的提前结束了怎么办,好了,我们在这次类似这样的问题上,我们统统把它确定为突发事件,那突发事件政府就有掌控能力了,对不对,我们就可以动用一切手段,如何保证为老百姓供热。

【解说】除了东北地区以外,为应对今年冬季的寒冷天气,目前,我国中部、南部等大部分地区也都在积极备战,各地供暖部门正在加紧储备煤炭,供水供电系统进行全面检修,交通运输部门对农产品运输实施费用减免政策,医疗单位制定救援应急预案,各地中小学校也都在对校舍进行加固增温。此外,各地的民政部门还都为困难群众准备了丰富的过冬棉衣等物品,确保有备无患,全力迎接今年的“寒冬”大考。 【演播室】

主持人:那么看了这个前面的短片,我们能够看到能感受到,虽然寒冬来得很早,但是各个地方在应对寒流来袭的这个过程当中,所做的准备应该来说还是比较充分的,这个场面可以说是热火朝天。我们可以这么说,寒冷不怕,关键是要能够找到办法让我们这个人群能够温暖起来,这个是最重要的。

评论员:而且是机制化、体制化的找到办法去解决问题。我还清楚地记得去年这个时候,以至去年的12月份我们还出现一些地方,我们北方的一些地方,少数的民众到那个时候,到非常冷的时候都没有供暖,那他们有很多的投诉电话给政府部门,给这个公共事业部门、供暖部门,暴露出来很多问题。

主持人:在2008年的这个雨雪冰冻灾害之后,我们国家在应对这方面的情况是有了很多的叫教训也好,叫经验也好。但其实,就像您刚才说到的我们作为普通的公众我们需要的也不仅仅是真正的应急的预案,而是一个长期的有所准备的能够在今后几年(有效),因为这样的情况在今后可能一样也会发生,我们需要的是有一个长期的有所准备的计划,不是这个事件出现之后我们来做应急,这个可能不是一个万全之策。

评论员:但是政府现在,我们这个有效的机制启动了之后,你就知道实际上也在替大家做这种准备。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希望看到这一点,今年的这个冬天我们北方的民众、我们其它地方的民众,包括出现极端天气、极端气候状况的民众会有心里面有底,会有什么样的准备,除了自己准备还有什么样的预期,政府会做什么样的投入。

评论员:在这期片子里提到我们这个所谓的预言,就是“千年极寒”。应该说虽然是一个误传,但是也会给我们有益的提示。比如说,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什么人们会被一则仅凭简单逻辑推理就可判断其真伪的消息蒙蔽了眼睛,进而失去判断的能力?“千年极寒”闹剧的产生在引发诸多思考的同时,也给我们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方面提了一个醒,那就是让我们能够有一个未“冷”绸缪、防患未然的机会。这样一来,今冬“千年一遇寒冬”是不是真的会出现这已经不重要了,当我们假如真的要面对的时候,相信我们会拥有更加切合实际的应急方案,会更加胸有成竹、更加高效地战胜严寒。好的,感谢关注本期的《新华视点》再见。评论员:再见。

片尾字幕:

总策划:刘思扬

策划:陈芸 汪金福

制片人:郭维莹

统筹:吴建青

执行制片人:张宋红

责任编辑:张如仪

编辑:李畅

电子编辑:苑阳

记 者:张颖、郎秋红、李双溪、何山、赵丹丹

资料:夏青柳 莫小青

配音:赵晓燕

音响:田里

视频技术:王骁 王剑英

灯光:沙锋

摄像:王越

系统技术:贺新

化妆:李水仙

播出:余福卿

技术统筹:方浩 郝剡

技术总监:张大圣

技术监制:王宏达 汪小维

监制:何晓彤

总监制:张浩 陆小华

出品人:吴锦才

(完)(责任编辑:马娟蓉)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苯格雷厄姆

10-11-02 11:03

0
嘿嘿!煤炭可以买了!上午调整的差不多了!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