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现在估计比那时更厉害
0
新的数据出来了,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再计算一下,看看最新的涨幅度是多少.虽然数据还是有很大水分,但是比现在的cpi还算好不少!
0
CPI与GDP平减指数相差悬殊
□张成思
CPI与GDP平减指数相差悬殊
宏观政策选择路径面临调整
2010年第1季度以CPI衡量的通胀率(同比)为2.5%,但如果根据GDP平减指数核算,则通胀率是9.5%。
由此可见,尽管近期我国以CPI衡量的通胀水平比较温和,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前在房产价格快速上涨、通胀预期表现明显的背景下,考察国内通胀水平,更需要关注涵盖房地产价格在内的广义价格指标(即GDP平减指数)的动态走势,并据此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地制定反周期政策。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局势不断变化,国内物价涨跌交替,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出现明显的交替与更换。2007年国内物价上涨明显;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国内价格波动开始呈现下行趋势。然而,在2009年,我国为防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冲击,银行信贷出现大幅宽松的迹象。信贷供应的高速增长刺激了国内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升。而资产价格的高涨又进一步推高市场对未来的通胀预期,同时影响到产品的定价机制和微观主体的投资消费行为,进而推动总体物价水平的上涨。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我国价格上涨的压力将不仅表现在居民消费品方面,而且将更明显地表现在涵盖范围更广泛的价格指标,即GDP平减指数上。2010年4月中旬公布的中国第1季度宏观经济数据验证了这一推断。
国内价格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
一是货币因素。货币的通胀驱动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方面,货币供给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投资部门而作用于总产出,并最终传递到总体价格指标的变化上去;另一方面,当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过多,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时,会造成货币贬值而引起物价上涨。结合我国数据运用动态模型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率对价格波动确实具有显著的动态驱动效应,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判断我国价格波动趋势的重要先行指标。
二是房地产价格与通胀预期。近年来,房地产价格对我国总体价格波动趋势具有明显的驱动效应。这种驱动机制主要是通过房地产价格上涨而推动通胀预期,进而诱发投资需求并影响消费行为来实现的。2009年以来我国楼市持续升温引发通胀预期高涨,这给我国总体价格走势带来上扬压力。在考察房地产价格和通胀预期对总体价格波动的影响过程中,以GDP平减指数衡量的通胀率较CPI更明显。根据公布的数据计算,2008年CPI通胀率平均是5.9%,而GDP平减指数通胀率为10.2%。在2009年,这两个不同的通胀指标分别为-0.68%和0.44%。而在2010年第1季度,CPI通胀率是2.5%,但GDP平减指数通胀率已经达到9.5%。
三是汇率变动。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大幅变动会加剧我国价格的波动程度。近年来曾出现的人民币加速升值已经被证明不是平抑这段时期国内价格波动的有效策略。事实上,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大幅波动会加大国际短期资本的频繁进出,造成国内价格波动进一步加大。从长期看,如果人民币继续大幅快速升值,贸易萎缩和资本流出的通缩效应将占主导地位,从而会增加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
四是原材料价格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从全球范围看,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上游原材料价格具有直接影响,而上游价格对下游价格存在动态传递效应,因此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也是国内总体价格波动的考虑因素之一。但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属于外部供给冲击,具有随机性和暂时性特征,研究表明这种供给冲击对国内物价不会形成持续的推动效应。
政策调整的路径选择
一是选择逆周期政策操作。现实经验和相关研究一致表明,要维持适度平稳的价格波动目标,决策层必须进行适当的逆周期政策操作,才能对价格波动趋势进行有效干预和引导。如何选择调整的时机来实现有效的逆周期政策调整,从而熨平经济周期和价格波动,还依赖于科学准确的宏观预测系统。因此,针对通货膨胀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系统的建立和预测结果的及时发布,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在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局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需要继续维持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尤其是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这样才能有助于实现在内外均衡的基础上保持物价稳定的目标。国内外经验都表明,运用汇率工具对国内价格波动进行调节并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三是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平抑房地产价格。当前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关键是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而保障性住房的合理规划与建设是缓解房价增长过快的重要解决方案。从现实情况看,廉租房的建设规模可以适度扩大,但是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的土地出让应该适度收紧。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真正需要解决居住问题的底层民众的居住问题,另一方面又不过度挤占商品房用地资源,避免商品房价格增长过快而引发更强的通胀预期。
四是促进宏观政策的战略转型。当前,我国经济与金融发展仍然处在转轨过程中,政府指导与市场机制并重的“双轨制”政策调控模式比完全放开的市场调节机制对治理通胀和发展经济更加有利。在调控信贷规模的过程中,决策层需要考虑对不同产业进行区别对待。如何实现这种微观层次的差别性处理,则可以考虑将外汇储备从以往的“资产收益型”策略调整为“产业扶持型”工具,运用外汇储备来扶持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所需的重要产业。
五是关注广义价格变化。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下,防范通胀的宏观决策以及政策实施力度的选择,亟须将广义价格指标纳入到宏观政策决策的信息库中。由于CPI反映的只是消费品的价格涨跌情况,并不能完全涵盖房地产等更广泛领域的价格变化情况,因此宏观政策的制定不能仅以CPI的变化来判断总体通货膨胀的走势,更要关注广义价格的动态变化。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一方面反映了较强的公众居住需求,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民众对货币资产贬值的担忧,表现出强烈的保值投资需求。根据测算,近年来我国广义价格指标所衡量的通胀水平一般都高于CPI通胀率,致使很多时期虽然以CPI为基准的实际利率(即剔除通胀因素的利率)是正值,但是以广义价格指标为基准的实际利率却是负值。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对能够长期保值的硬资产特别是房地产就更为青睐。所以宏观政策的调整需要密切关注广义价格的动态走势,不能仅仅依据CPI的变化情况来确定。
当前要实现宏观政策调整的理想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做好许多基础性工作,如建设全面科学的价格指标核算系统,在宏观政策分析框架中更多地引入科学分析机制等。只有遵循现实经济运行规律,进行前瞻性的宏观政策动态调整,才能为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地向前发展提供保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网发布时间:2010-4-22 15:52:18
0
他说怎么就怎么
0
许小年根据我国长期以来货币供应和通涨的对应关系和时滞性推算目前cpi(请注意是cpi)达到9.5%左右.
0
【 · 原创: 成金 2010-07-15 22:23 只看该作者(-1) 】 楼主计算方法错误,不过结果也接近
[第13楼] 引用
--------------------------------
请明示什么方法是对的.
0
楼主所说的就是GDP平减指数,这个指数更能反映社会的真实通胀率.......
我简单查了下统计局这方面的数据,凡是名义GDP超过20%以上的,M2增长基本也要超过20%
尤其惊人的是93-95这三年,GDP名义增长年均超过30%...而这三年M2的增长年均也超过30%...
去年的M2货币增速是27%,而央行今年始终未加息(只加了一两次准备金率)
如果央行继续保持现在的利率和准备金率,那么今年的名义GDP很可能超过20%,平减指数也有可能是两位数.....
统计局的CPI,实际上是扭曲了社会的真实通胀水平
0
楼主计算方法错误,不过结果也接近
0
你没仔细看楼主的文章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这样的话! gdp实际上是负增长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