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超级熊市,我们准备好了吗(袁剑)

10-06-25 21:28 1643次浏览
uang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超级熊市,我们准备好了吗? (一)

2010年01月12日,中国央行“意外”调高准备金。第二天,沪深股市以大跌报收。

绝大部分投资者并没有意识到,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下跌,而是确证了一个超级熊市的正式来临。它意味着,从上证指数达到6124点的2007年10月份算起,中国股票市场将进入一个长达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超级熊市周期。如果历史能够为我们提供某种启示的话,那么,日本1989年地产泡沫崩溃之后的股票市场,将是中国证券市场未来最有可能的历史镜像。在1989年年底到达38915 点巅峰之后,日本股票市场一直处于反复震荡,不断寻底的过程之中。然而,谁都不会料到,日本这一寻底之旅竟然长达20年之久,至今仍不知底在何方。对应于这一长期熊市的,则是日本经济深陷泥淖,一筹莫展的经济低迷。对于日本经济这种几乎类似于植物人的现象,大多数论者将其归结为地产泡沫或者日元升值,这显然是对复杂历史的一种轻率的学术简化。以一种更加宿命的角度看来,所谓日本奇迹在1989年之后所遭遇的“悲惨世界”,与其说是日本特殊的政策失误所造成的,倒不如说是一个经济体从成长到成熟过程中必然要承受的普遍命运。而其中蕴含的一个更加深刻的历史教益则是:一个以外需为主的大型经济体在其转型并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将会遭遇多么令人生畏的挑战。不幸的是,无论是从还是从经济体从成长到成熟的一般命运,还是从中国高速增长本身的内部逻辑看,2010年的种种迹象显示:今日中国与1989年的日本可能已经非常接近。换言之,在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已经进入一个由高速增长到中低速增长并包含着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社会及政治变革的新的转型时期。较之前面三十年的转型,这个转型的复杂与困难程度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泡沫式增长





2008年上半年,中国出现了自1994年以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事实上,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周期性通胀,而是中国延续了20余年的经济增长方式无以为继的一个明确信号。这种以高投资、高消耗,高外部依存、低权利、低福利为本质,以追求GDP速度为目标的发展方式,不仅在经济上难以持续,也在政治及社会等广泛领域造成了高昂的代价。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严重通胀,实际上彰显了这样一个事实:这种增长方式所带来的资源消耗以及成本压缩已经达到极限。此时,摆在中国面前的选择已经十分清晰:要么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改进增长质量并立即着手解决一系列棘手的政治及社会问题;要么接受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不可避免的硬着陆。这是2008年在中国发生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被一个规模更加宏大,更具有震撼性的故事抢走了眼球。2008年秋季肇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让中国的困局变得异常模糊。外部需求的瞬间坍塌不仅神奇地浇灭了中国的通胀之火,也使中国模式自身的严重缺陷穿上了最好的防弹衣。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经济管理者已经充分地意识到了中国模式的隐患所在,试图给经济降温并在温和的增长环境中实现转型。但突如其来的危机完全打乱了他们的议事日程,转型之路被迫中断,并迫使他们祭出最激进的反危机措施。虽然在整个反危机的过程中,*一再强调结构调整,以免重蹈覆辙,但蛰伏于体制之中的GDP冲动,显然找到了最佳的宣泄时机。结果,信贷之火熊熊燃起,资产泡沫四处泛滥。在2009年,据说改革十分成功的中国银行业,故态复萌,一年之内放出的贷款的竟然高达十万亿之谱,而其创造出的货币也达到1990年代初期以来的最高峰。
在2009年年中,我曾经说明(参见《跑步进入泡沫经济》一文),在一个经济体逐渐成熟,原有增长路径受到阻碍的转型时期,要想维持原有的高速增长,泡沫经济是最为便宜的办法(生产率的提高显然是一个更为长期的过程)。有趣的是,正是在这个时候,由于增长速度的降低、实业利润的减少以及发财欲望的高涨,政府、企业以及居民都具有最强烈的制造泡沫的冲动。有史可鉴,几乎所有的大型泡沫都暗合了这种历史背景。最为切近的例子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及1980年代的日本地产泡沫。而2009年中国的经济表现则疑似这一黑色历史的又一个经典案例。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已经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泡沫经济的某个阶段。其突出的信号是,中国股市已经在2007年10月达到创纪录的6100点,这比2006年年初的1200点足足上升了5倍有余。由于中国银行业与资本市场的有某种程度的防火墙缘故,在随后的股市崩溃中,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开始进入高位盘整并有逐渐回落的趋势。及至危机爆发,由于信贷的快速扩张,中国股市开始从低位迅速反弹,而房地产市场则更是像注射了兴奋剂一般,从高位掀起了一轮极其狂热的价格博傻。由于房地产在地方政府GDP竞赛以及地方政府融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级地方政府在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可谓不遗余力。这使得中国房地产泡沫聚集速度较之其他经济体更为迅猛。与官方统计数据所呈现出的温和与理性不同,在短短一年之中,中国所有重要城市房价实际上暴涨了一倍之多。无论是从房地产作为投资品必须满足的租售比指标以及作为消费品必须满足的房价收入比指标看,还是从房地产投机者的亢奋情绪以及诸如空置率等其他指标看,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都已经达到相当危险的水平。一个与地产泡沫密切关联,但颇富中国特色的信贷泡沫,则是所谓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制造的。保守的数据显示,数以千计的地方融资平台去年一年的贷款总量为3.8万亿,不仅占到去年新增贷款的40%,贷款余额更比2008年年初暴增2倍多。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贷款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以价格已经高度泡沫化的土地收入作为还款基础的。在全球都在迅速去杠杆化的2009年,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却以其特殊能力加倍杠杆化。这显然是泡沫侵入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一种中国形式。诸多专家在讨论中国房地产风险的时候,大多以中国房地产投资居民部分的低杠杆率安抚我们,但如果考虑中国地方政府疯狂的高杠杆率,这种安抚就多少具有麻醉的意味了。也正是这些地方平台,相当程度上支持了去年的主要投资,也支持了去年的经济增长,。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只做第二板

10-06-25 21:54

0
还有吗
uang

10-06-25 21:32

0
即将降临的超级熊市

如果我们将2010年作为中国转型元年,那么在这一年,我们第一个将要遭遇的重大经济事件就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崩溃。

到今天为止,大概只有很少人认为中国房地产不存在严重的泡沫。分歧仅在于:这个泡沫究竟是以软着陆的方式逐渐被消化,还是以剧烈的方式破裂。前一种可能,需要很多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的经济必须像过去那样保持高速增长。这大概是中国房地产的死多头们(他们大多是中国特殊论者)借以自我安慰的唯一可靠的逻辑。但诚如前述,中国经济不仅很难重现黄金时光,而且极可能遭遇长期的中低速增长时期,其间出现大型衰退的风险也不是小数。而今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上升幅度,非但大幅超越当下的经济增长速度,更远远超越了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预期。如是,中国目前这个超级地产泡沫如欲平稳收场,大概就只能依靠怪力乱神的帮忙了。在迄今为止的金融史中,对大型泡沫的悲惨结局心存侥幸者,几乎从来就没有如愿以偿。于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后一种可怖前景就变得愈发清晰起来。鉴于这个泡沫延续的时间已经如此之长,规模已如此之大,我们相信,这个泡沫实际上已经处于极端脆弱的状态,任何轻微的刺激就会导致破裂。不管是货币政策哪怕稍微的收紧,还是一小撮机敏的投机者的率先抛售都可能导致这个死亡螺旋的启动。一如气球被吹到极致接近破裂的那一刻。除了那些对金融市场波动缺乏基本教训的人(可惜的是,中国房地产投机人群中充斥着这种鲁莽的博傻者),任何熟练的投资者都会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在2009年的疯狂拉升感到恐惧。一般而言,这是一个价格上升周期的末端信号,也是价格操纵者宰割羊群的饕餮季节。所谓欲让其死亡,必先让其疯狂。疯狂者的行动逻辑如此简明而又无可辩驳:明天会有更高的价格。

而更加强烈的信号则来自于我周围那些持有大量房产的朋友们。让我非常惊讶的是,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之后,他们几乎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波动。凭借非常有限的投资经验,他们以为房价在盘整之后,仍然会像过去一样持续上扬。在其中,参杂着这样一个赌注:从以往中国经济管理者在房地产调控中屡屡表现出的投鼠忌器,他们打赌管理当局会再次放松货币政策。不过在我看来,在目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再度实施货币刺激,导致的经济混乱与通胀压力将是巨大的。这无异于政治自杀。因此,除非中国经济管理当局一味蛮干,否则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再度放松货币政策的概率几乎为零。中国的房地产参与者经历了一个牛市,也仅仅经历过一个牛市。这种痛快的财富增值经验是如此片面而又偏执,以至于更像是受到了一种幼稚信念的麻醉。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泡沫的崩溃总是在大多数投资者处于这种精神麻醉中悄然开始的。当我们做着去天堂的梦的时候,却跑在去地狱的路上。

诸多信号让我们确信:中国的房地产已经在2010年春天见顶,而其正式开始破裂的时间应该就在2010年的某一天。2010年的春天对于房地产投机者而言,可能是一个极其美妙的季节,但这一年的终局却可能成为埋葬他们梦想的一个巨大坟场。接下来我们唯一要谛听的就是,泡沫最终破裂的那一声凄厉的巨响。

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对中国银行业,城市居民以及中国资本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将构成沉重打击。从中国各类银行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补充资本的迹象来看,他们似乎对此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不过,这种打击可能远远不是目前静态的所谓压力测试所描述的那么乐观。不必讳言房地产泡沫崩溃对经济下行带来的沉重压力。作为旧式增长方式的一个标志性行业,房地产一直是中国GDP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而其之所以被称之为“旧式”,乃是因为其中充斥着低效率,隐含了太多的剥夺,带来了太多的社会分化。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这个行业才产生了那么令人羞愧的巨富——一种典型的中国特产。一言以蔽之,目下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是对市场经济财富价值观的嘲笑和扭曲,对社会带来的整体贡献远远小于他们对社会的破坏。这样一个负效率行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所谓支柱行业,简直就是中国的国耻。通过紧缩、萧条乃至对房地产巨富征收惩罚性税收,以清理中国的房地产行业,重新塑造其健康基础,正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面相。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之时,就是中国经济新一轮转型开始之日。泡沫可能加深困境,而更大的困境则可能加速转型。只有在这样一个积极乐观的辩证法中,已经沦为害群之马的中国房地产行业才具有稍许正面意义。

作为中国一系列资产和借贷的评估挂钩源头,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对公司及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破坏将是广泛而深刻的。而重新修复这些资产负债表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很多公司来说,这干脆就是不可能的。换言之,在中国新的转型时期的第一个艰难使命,就是消化和吸收房地产泡沫所带来的后遗症。无疑,这也将延长中国这一次转型的时间并放大其困境。出于这个理由,我们确信,房地产泡沫将是把中国资本市场打入熊市的关键推手之一,同时,它也奠定了这个熊市之所以为熊市的一个重要基本面背景。

在新一轮转型时期的另外一个长期趋势,也构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基本面背景,这个背景就是,中国经济增长成本的不断上升趋势。
病的不轻

10-06-25 21:30

0
病了!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