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本土创投掘金中小板股市 联创投资思源增值25倍

09-06-02 18:16 2566次浏览
miniBoss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本土创投掘金中小板股市 联创投资思源增值25倍



2007-03-11 作者:袁京力 文章来源:财经时报




投资机构:上海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创业机构:上海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涉及人物:何亚平

涉及行业:电力行业



在中小板企业背后的创业投资企业中,联创是为数不多的对上市公司单独进行投资的案例,其在思源电气一家即获25倍增值,堪称本土创投得意之作。

  7年前,何亚平显然没有想到,他所负责的对思源电气(002028)的投资项目能获得这么高的回报。

  何亚平是上海联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联创”)的副总经理,7年前一手负责了对思源电气的风险投资。

  2007年1月24日,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思源电气报收于41.3元,在所有具有创业投资背景的上市公司中,其股价仅以1元的差距屈居第二。

  按股票市值计算,上海联创投资在思源电气的股份总值1.7亿元,获得25倍左右的回报。他向《财经时报》坦言:“当初,我们设想有七八倍的回报就已经不错。”

  这只是上海联创借助中小板掘金的第一步。何亚平告诉《财经时报》,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创业投资公司,投资的三家公司将会在今年登陆中小板。

  对于像上海联创这样的本土创业投资公司而言,中小板将成为它们财富快速膨胀的天堂。

  寻找潜在龙头

  从1993年成立至今,思源电气用了14年时间从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发展成为输变电行业的龙头企业。

  成立于1993年的思源电气,是由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学院的黄增平、陈邦栋、李霞三位自然人创设,注册资本仅为6万元。在输变电研究方面,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学院在全国首屈一指。

  据何亚平透露,上海联创投资思源电气股权是2000年底的事,这是上海联创最早的投资项目之一。

  2000年,在走过近7年的早期创业后,思源电气开始了产品的市场化。此时的思源电气,销售额只有1000多万元,急需加快市场的拓展和扩大生产。而这一切,都需要资金。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何亚平当时在上海联创负责投资事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及他所在的上海联创,有机会认识了由他的校友组成的思源电气核心团队。

  双方随即进入谈判过程,并很快达成投资协议。

  引入创业投资基金以后,从2000年始,思源电气进入高速成长期。按招商证券在2006年7月的研究报告,思源电气在2006年的主营业务利润达到1.2亿元以上,比7年前增长了10倍多。在创业投资的帮助下,思源电气已成为市值超过40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

  捕捉行业机会

  这是一个创业投资发现行业发展机会并进行投资的样板。

  上海联创是由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中国科学院和上海联和投资公司出资的创业投资企业,以5000多万元起家。

  在1999年成立之初,上海联创就制定了鲜明的投资方向:一是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领域;二是中国先进装备制造领域;三是大IT领域;四是中医药领域。

  输配电行业属于第二类。这个行业属于电力行业的子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在2000年开始的“十五”城乡电网改造中即已体现出来。当初,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统计,“十五”期间的电网投资达到5000亿元。投资势头在“十一五”期间得以延续并加大力度。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估计,“十一五”期间电网投资将达到12000亿,比“十五”增加一倍多。

  城乡电网变动带来的商机被上海联创察觉。在圈定了大方向后,上海联创走上了寻找潜在行业龙头的道路。

  何亚平回忆道:“鉴于电力设备制造行业出现了巨大成长空间,上海联创决定寻找这种能够脱颖而出的创业企业。”

  战略投资者

  一般而言,创业投资企业扮演的是帮助企业成长的角色,其退出也常发生在创业企业上市以后。

  但上海联创没有这么做。事实上,自从思源电气上市以来,上海联创并不缺乏退出机会。

  作为深交所设立中小板后第二批上市的企业之一,思源电气于2004年8月5日上市,发行价为16.45元/股。

  上市首日,思源电气开盘价为24元/股,收于25.4元/股,此后的近一年时间里,每股价格几乎保持在20元以上。

  上海联创因思源电气的上市斩获了巨大财富。按照保守的每股20元的价格,上海联创拥有的思源电气238万股市值为4760万元。这个数字是上海联创当初投资的5倍以上。

  尽管受股权分置的影响,上海联创投资在思源电器的股权属于国有法人股,不能在二级市场上直接流通,但这并没有关死上海联创的退出通道。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法人股和国有法人股在报批后,可向外商或民营企业转让。

  上海联创并未就此寻找转让之路。何亚平告诉记者:“上海联创看好的是思源电气的发展前景,我们已经由创业投资支持者,转变而为战略投资者角色。”

  2005年10月,思源电气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按证监会规定,法人股至少有一年禁售期。上海联创持有的思源电气股份,作为国有法人股的禁售期截止日为2006年11月10日。

  这之后,上海联创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上实现退出。据记者了解,目前上海联创尚无退出意图。何亚平向《财经时报》强调,未来几年内,上海联创都不会退出持有的思源电气股份。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8)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财富方舟

09-10-21 13:18

0
哈哈,我也深度研究远望谷有一段时间了,物联网的实现还是有点远,不过远望谷的业绩至少很有保证

中兴倒是没研究过,是物联网的龙头?
miniBoss

09-10-21 12:50

0
华为涉足“物联网” 称比手机市场规模更大
2009-10-21 00:10:09 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 跟贴 42 条 手机看新闻 

华为创新孵化中心主任 楚庆

网易科技讯 10月20日消息,今天在江苏昆山“3G产业峰会”上,华为创新孵化中心主任楚庆透露,华为正在研发一个数字家庭平台项目,其市场规模比移动互联网更大。

在互联网中,规模最大的市场莫过于人手一部的手机。在芬兰等发达国家,人均手机拥有率甚至超过了100%,移动互联网领域也是目前业内研究的热点,楚庆却向网易科技展示了一个更加遥远的互联网规划,让家电联网,即华为的数字家庭平台项目。这类似于前段时间热炒的“物联网”概念。

楚庆称,“现在的家电只是插了一根电源线,独立工作,而将来处于信息状态后,将彻底改变人们生活。”他举例,联网的冰箱在坏了之后,可主动与厂家联系,并说明故障原因,甚至在消费者还没有发现冰箱坏的时候,就可能收到厂家的反馈。通过联网,用户还可以在远端指挥家电运转,包括调节冰箱温度、打开空调等等。

楚庆告诉网易科技,数字家庭是一个比手机更大的市场,“在深圳最普通的家庭里,也要有一个电视机、一个洗衣机、一个微波炉吧,这样平均算起来市场就要比手机大。”

目前华为正在基于数字家庭网络的互联开发各种应用,并希望通过向第三方开放接口,获得更多更丰富的应用,合作共赢。据了解,华为创新孵化中心主要负责华为内部的创新项目。(牛千)

//////////////////////////////////////////////////////
发现有些方面华为现在开始跟着中兴走了,像手机、物联网。
miniBoss

09-10-20 18:22

0
后发力,长期看好。
miniBoss

09-09-17 19:48

0
整个论坛都在谈物联网,但因此谈到中兴通讯的就只有我这个业内人士了,哈哈:)
它必然是这个概念将来的龙头!
miniBoss

09-09-15 11:21

0
RFID产业酝酿质变 升级为期不远——访中兴通讯天津RFID研发中心产品总经理杜江先生 
发布日期:2009-7-13 11:04:38 
  早在2006年便有人说RFID产业链逐步壮大与成熟的“拐点”到了,因为《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在京公布,给出了未来几年我国RFID技术和参与发展的系统性指导;2007年也有人说拐点到了,因为信息产业部发布了《800MHz/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这是中国对RFID标准的掌握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2008年北京奥运会盛大举行,有力地带动了中国RFID产业的发展,于是又有人说2008年是RFID的一个拐点。但事实上这些说法都没有获得产业界的一致认定,人们仍然在等待真正的拐点。那么究竟拐点在哪呢?记者一直在寻找支撑RFID产业“拐点”来临的证据,寻找RFID产业踏上发展的高速路的时刻。日前适逢2009(第二届)RFID世界发展高峰论坛暨“2008 RFID行业年度最有影响力企业、产品、应用、事件评选”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记者特约专访了论坛演讲嘉宾中兴通讯天津RFID研发中心产品总经理杜江先生(以下简称杜总),且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对产业界的一些看法。

  RFID产业结构亟待改善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和变革力的高新技术之一。世界各国政府都给予相当的关注,我国政府也一直在大力推进RFID技术的应用。无论《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还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规划还是2006-2020年信息化发展规划,我们都能从中找到RFID的影子;政府的支持对RFID产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推动作用。政府的推动和企业自身的努力下,我国RFID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统计,2008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约65.8亿元人民币,比2007年增长24.8%。虽然受金融危机等社会环境影响,预测2009年增长会下降至20.6%左右,但整体市场仍将达到70多亿元人民币的规模。虽然政府鼎力支持,市场规模成长也是喜人,但记者了解的情况却非高枕无忧。无论是产品供应商、代理商还是系统集成商,对自身企业的现状不甚满意的大有人在;而且竞争还没有进行到白热化的程度,市场上价格战的影子也已经不时闪现了,这究竟为什么呢? 
  

  面对记者的疑虑,杜总指出:“透明地来说所有的RFID企业都认为日子过的并不是很好,这是实情。一个小项目可能会有几家企业去竞争,并且把价格压的很低。这种现象也是有的,但应该来说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产业风起云涌的时候必定有这种现象。我个人认为关键性的原因是没有支柱性的应用产业,都是一些小打小闹的产业。因为饼少了,所以吃饭的人就会吃不饱,RFID产业需要大的利润项目做来支撑。” 
  

  杜总分析道:“就欧美市场而言,RFID需求是企业自身,企业有应用RFID技术来满足自身信息化的需求。而国内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且人力成本低廉,多数企业没有强烈的欲望来促进自身的效益,所以目前RFID技术最大的买家还是政府和军队。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存在一个这样的现象:项目看似上了很多,但真正操作的时候会出现一种混乱。这种阶段性的混乱应该说是正常范围内的。” 
  

  杜总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论哪个产业又或者哪个经济领域,供给和需求这个经济学的最基本法则仍然主导着其的基本运行。市场需求才是RFID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未来的RFID生存空间一定不是由政府来引导,一定是由企业自发需求来决定的。” 
  是的,从国外RFID产业发展经验来看。民用和商用的需求才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目前我国RFID技术的推进主要是靠政府来买单,离产业真正发展起来还有一定距离。所以我们还需进一步地提升和完善RFID产业结构,使RFID产业即便是脱离了政府的扶持仍然能健康发展。 
  

  产业素质与效率需要提高 
  

  要完善RFID产业结构,就必须刺激和壮大民用和商用的RFID应用需求,而增长RFID应用需求不能始终靠政府的引导,也不能寄希望于媒体的炒作,必须真正提高RFID产业素质与效率,做到真正满足市场的需求。只有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才能使更多的企业发现RFID技术的价值,相信RFID技术的能力。 
  

  杜总指出:“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寻找真真实实的应用,没有实在的应用,产业便是虚的。大家再忙或者把一个项目抢来抢去都是没有用的,市场终归没有起来。不是说技术能用就好,而是要使应用模式成熟起来,这样产业才具有一定有生命力。同时行业内要少点炒作的声音,炒作并不能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 
  

  产业发展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新兴产业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巨大的需求和相对有限供给的矛盾。抢进入这一新兴产业的企业往往容易形成主导其产业的优势,同时占有获取资金的优势。所以市场上一旦出现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时,马上会有非常非常多的企业涌进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RFID产业也不例外。但随着这个产业的发展,产业必定进入一个品牌集中、品牌上升的阶段。 
  

  杜总表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它刚开始萌芽的时候,一定会诞生很多的企业,每一个产业都是这样。RFID产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一定会有一批正在懂得RFID技术的,懂得RFID产业生存的企业成长壮大;而只追求概念炒作和经营不善的企业慢慢将被淘汰。有些企业生存下来,有些企业黯然消失,优胜劣汰很自然。产业最后会形成几个龙头企业,而龙头企业下面会有很多和它配套的中小企业。像非常多的小企业想要支撑一个产业是不可能的。” 
  

  RFID产业正由量变转向质变 
  

  小企业即便成千上百也是无法真正撑起RFID产业,产业进入一个品牌集中、品牌上升的阶段是必然的。通过产业的升级、通过市场的重新洗牌,RFID产业将淘汰一批素质和效益低下的企业,产业终将稳定下来,并最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杜总表示:“现在包括我们中兴通讯在内都是一个战略的投入期,而不是一个回报期。整体市场正在积极、稳妥地开拓向前,但仍然只是量变,还没有达到质变的阶段。只有市场的需求真正起来了,产业的素质与效率合格了,RFID产业才能算进入了收获的阶段。” 
  

  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具体起来是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这不是一个爆发的过程。而市场需求的培养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RFID产业的升级会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工作,不可能短时间完成,也不可能突击完成,需要我们有规划、有步骤、积极稳步地去进行。 
  

  杜总预测:“从《蓝皮书》、从发改委的动向来看,以及政策法规包括振兴规划等几大促进产业发展的内容来看。乐观地估计会在3年之内吧。这个产业链会有一个大的变化。应该说3年之后存活下来的RFID企业,其处境将会有较大的改善。” 
  

  企业需要寻求各自生存空间 
  

  优胜劣汰是商界残酷的竞争法则,RFID产业的确有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但这并不等于人人都能从中获益,既然产业酝酿质变且升级为期不远,那么各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如何生存下来并寻机壮大。 
  

  杜总指出:“企业一旦走入RFID行业,就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及发展规划,否则就很可能成为在激烈竞争中被淘汰的一员。固定的策略和发展模式是没有的,企业无论大小各有各的活法,要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中兴通讯的成功经验就是我们的文化——稳中求实;再加上强大研发的能力和研发的投入,我们拥有300人的硕士以上的研发团队,以超强的研发实力保证了产品的性能;而且我们推崇的是创新和人才,这两点给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此外,中兴通信有一个所有企业都不具备的营销渠道,我们面对非运营商以外的企业网络一年有20多个亿的销售额。时至今日,我们硬件软件所有的平台都有,产品覆盖交通、政府、军队、运营商四大领域。” 
  

  相对于大企业的实力强劲又有诸多领先之处,中小企业是否会前途黯然呢?杜总表示:“不是说所有的RFID中小企业都活不下去,而是说这个产业环境。未来的市场在大项目上,大企业会有先天的优势。所以中兴通讯更多关注的是RFID大项目,虽然不是所有的项目我们都会做,但我们都会去关注。其它几个大的企业想必也和我们类似。另一方面,中国的中小企业非常多,如果这些中小企业都要上RFID项目的话。那么这些RFID项目对成本将会很苛刻,且合同额不会太大。和当面对大项目时不同,面对这种小项目时大企业会有‘值不值得去做?’‘回报率高不高’等诸多考虑。中国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的,中兴再怎么能干,人员也遍布不了所有企业。而RFID小企业的人员管理成本,研发投入成本都小,操作更灵活,他们的灵活性及时性会给他们赢得机会。小项目虽然单个的金额不大,但胜在数量多,总的市场也是非常大的。应该说不同市场匹配的不同的空间吧,市场最终按合同项目会有一个分块。” 
  

  杜总进一步补充道:“中兴通讯都是从RFID技术最基础的部分去研究和原创,而RFID中小企业则可以拿现成的模块、天线去加入设计,很快就能生产有自己特色和创新的产品。各自的操作不同,各自优势也不同,这样就会有一个自然的分层。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RFID中小企业针对各自的擅长的领域去做一对一的攻关。RFID技术才能步步更新和升级,产业得以快速地成熟和稳定。产业成熟之后,我个人认为只要能活的下来的RFID中小企业,估计不会在产品的性能方面有一个大的飞越,但质量和服务上会有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将来给中小企业做各种各样的匹配不成问题。当然那种一头热扎了进来的,本身没有很高领悟力的RFID中小企业到最后会慢慢退出舞台。同时不排除少数中小企业做的也非常优秀,活得很好,发展成大的企业,甚至成为新的龙头。一切皆有可能,谁也不敢预言明天。” 
  

  后记 
  

  虽然杜总不敢预言明天,但从中兴通讯的各种部署,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出,高瞻远瞩的他已经早早地在为明天的变化做准备了。产业调整升级必然要使某些利益受到损失,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的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希望部分RFID企业不再将目光停留在次要的地方,未来品牌的竞争靠的不是要打败对手,也不是靠价格进行竞争,企业应该注重扎扎实实的建设自身的品牌,提高RFID的技术、积累产业经验,这才是最最重要的关键。否则便会如杜总所预见的那样慢慢地退出舞台。RFID世界网将积极主动地去关心企业,热情地帮助RFID企业解决在转型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miniBoss

09-09-15 10:53

0
远望谷好是好,就是有点贵。
现在市值已经近50亿,是中兴通讯的十二分之一了,但它的规模远不及后者的十二分之一;因此远望谷如果要继续向前走,一定要更积极地扩展市场,扩大规模,树立自己在行业中地地位,保证在前二名。

另一方面考虑,
远望谷是新型朝阳行业,容许泡沫大点;
远望谷是行业龙头,可以泡沫大点;
远望谷有良好地前景,可以泡沫大点。

是否发展好,要看将来几年。
miniBoss

09-08-06 13:00

0
一卖就跌,一买就涨。
做自己熟悉的股票,了解股性,把握会大些。
Sev7en

09-07-30 22:31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Thank you!
miniBoss

09-07-29 18:41

0
今年做对了两件事情:
4月份换掉600550后满仓3只较好的股票;
近两周觉察到风险后仓位波动了一下,最终于本周一空仓。
miniBoss

09-07-23 23:09

0
也跟着大盘抖了抖,昨天卖了一半,今天又买回来了。
纪律性还是不强,检讨一下。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